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明媚青春明媚伤 高三作文

2022-03-11 08:07: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青春是道明媚的伤。”郭敬明如是说。当他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横空出世,在《萌芽》上崭露头角之时,他的身后就有了一大批忠实的拥护者。

  初读郭敬明的《幻城》时,我被他极具个人风格的语言征服了。郭敬明的文字苍凉动人到近乎华丽,这种风格对于一大批喜爱文学但是阅读经验不是很丰富的学生来说,具有致命的诱惑力。所以彼时,我立即把郭敬明列入了我最喜欢的作家行列。

  的确,郭敬明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门。在这里你可以嗅到阳光中飞扬的 潮湿,感觉到微笑的脸庞背后让人心疼的忧伤。空灵的声音,绝美的意境,包围错觉,淹没感动。文字中处处发散着与我们生活完全不同的陌生气息,跳跃着青春的 张力。而文中随处可见的叠词、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等写作手法更是让文字带出地动山摇的震撼力。在看过了平铺直叙的故事和空洞乏味的议论之后,那 些数理化中空洞的符号作为闪光点丰富了文章的质感。这样的文字得到众人的惊艳后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潮流。追波逐流,时尚诱惑,大片的孩子义无返顾地掉 入文字陷阱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字对人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这毋庸置疑。一方面,郭敬明文字中所运用的技巧 被吸收,成为许多同学中“拿来”增加文章亮点的必备武器。另一方面,文章中忧伤阴郁的风格也悄悄改变了一些人的性格。曾几何时,郭敬明就是时尚的先锋,与 他所说的相悖,那你就自然被周围的人划归为“土包子”一列,许多人也学他以45°角看天空,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无非是告诉别人:我是潮人,我没有 落后于时代。说白了,就是装深沉。

  青春期的少年总带有些愤青的刺头儿,觉得世界总是不公,生活并不美好,加上郭敬 明长久以来推崇的忧伤基调,不少孩子变得有些忧郁也就是正常的了。这种小忧伤自古以来就有,辛弃疾就曾在《丑奴儿》中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 说愁。”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忧伤会逐渐消失,这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在特定的时间所做出的特殊的反应而已。

  80后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以校园生活为题材,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大家也就更 容易接受。但是除了正常状态下的忧伤外,郭敬明的忧伤阴霾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他的笔下,每个故事中都有家庭是破损的,主人公是必死的,配角是被欺凌 的,人心总陷恶的。对社会的黑暗确实要批判,但郭敬明显然已把阴暗的一面过度地放大,在忧伤的幌子下,把发生在少数个体上的不幸播洒到大众身上。或许有的 人看他的书只是为了消遣,获得放松,但他把这个社会描绘得薄凉与残酷,让许多原本阳光的心灵变得阴郁。当他笔下不幸的世界与我们记忆与想象中的世界格格不 入时,我们会怀疑世界的美好与善良。一些本不该在我们这个年纪所出现的忧伤也出现了,并迅速覆盖了大片人群。

  我们不能否认郭敬明的才气,但他身上的弊处也是如此明显。为了市场和知名度,他 策划出版了诸多著作,不可避免粗制滥造。一本投入了极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著作,语言是紊乱的,情感是空洞的,思想是浅薄的。不把文字顶礼膜拜,做出来的 看似忧伤的文字只能是无病呻吟。这种没有营养价值的虚伪情感是没有必要存在的。

  人有喜怒哀乐,忧伤只是人所有情感的一部分,把忧伤大张旗鼓地作为一个口号,本来就是不妥帖的。青春是美好的,当然不可避免的有挫折和困难。但晴天总归多于雨天,快乐和积极向上才该是青春的主旋律。

  郭敬明的商业运作模式是相当成功的,却不是可取的。标榜图书成功的标准不只是销量,更重要的是立意与思想。确如他所说“青春是道明媚的伤”,但下笔的着力点应该在“明媚”,而不是在“伤”。

  收起那些无谓的忧伤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天空,世界都一样美好。

明媚青春明媚伤

明媚青春

荆河静思夜

黄昏的荆河,本来就水雾濛濛的,夜幕一拉上,河畔的一切就更加隐约难辨了:五层大厦黑黝黝的,象是一黛远山,苍翠的塔松,恰是这山脚下的座座凉亭;而路边的一溜法国梧桐或参天白杨倒成为拔地而起的新型建筑了……

一弯新月,冲出云围,揭去面纱,稳稳地钩上了龙泉古塔。淡淡的光华照着荆泉饭楼的页页玻璃,与宝塔相映,熠熠生辉。乳白色的水雾由浓到淡,渐渐消失了。荆河,这才露出她本来的面目:平展如镜,波澜不惊。我屈下身,用双手撩了两把,也很难引出许多波纹。

多静的一河水呀……

忽然,一团白云从远处飄来了。走近些,才看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噢,是一支晚归的鹅队。猛听得牧姑的一声口哨,鹅群齐张素帆,嘎嘎前飞。这幅群鹅趣图,逗得姑娘乐不可支,绛唇微启,竞胜过银铃叮当……

此情此景,乐坏了月亮。它变作片片碎银,颠儿颠儿地在水面雀跃。而荆河,这养育群鹅,也养育着牧姑的保姆,并没有为之陶醉,依旧表现出一派宁静。

这时,荆桥上传来了喀喀的皮鞋声,我凑过去,才认准是“夜大”回归的靑年,他们沐着月光,拾级而下,来到河边,掬几捧清水,擦把脸,冰冰额头,虽是满身的劳累和困乏,却依然谈兴正浓。听,“报上说,举世都在瞩目着中国的改革。其实,咱县并没有象以前那样空喊‘贯彻,呀“宣传’呀。”“‘润物细无声’啊”“唉,咱那《荆河啤酒厂改革方案》可得快点付诸实施呀!”……

小伙子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并没有故意打搅荆河的梦境,但这低低的话语,伴着阵阵骀荡春风,倒使得荆河微皱细眉。看呀,一个个的小水泡,翻上来,荡开去,徘徊不定。这圈圈涟漪,正是荆河深邃的思路,同时,它又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啊,荆河,这就是你历经无数个狂欢之夜以后的静思吗?

是的,平静,思考,成了荆河新近的脾性。当然,这种静,不是静止而是麦苗拔节时的沉静;这种静,不是寂寞,它有着雨后春笋的破土之声。这种静态,不但毫无压抑感,而且给了人许多神韵,正象刚刚欣赏了一曲轻音乐,使你意气风发,激情满怀。平时,经常听人称赞小米粥的郁香,经常听人褒奖苹果汁的饴甘。但谷穗孕育颗粒时的娴静,苹果酝酿蜜汁时的端庄,不都体现难能可贵的静之美吗?

一般认为:山之美,在于它高大险峻;水之秀,在于它波澜壮阔。而荆河呢?这条县城东南、毗连城乡的小河,祖国的版图上找不到它的踪影,而河水却实在是流入微山湖,再汇人淮河最后注入东海的。它这“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静姿,又表露出了什么?

我使劲地想,也得不出结果,问身边的静河,她无暇回答,河面依旧是静,静,静……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