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隽永·守护 高三作文

2022-03-11 08:07: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再避世的,也不能忘却这里的喧闹;

再苦寂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

找一处纯粹的心灵静观,去体会心中天使的飞翔,她的羽翼,她的纯美,是用心去雕琢的。

心中的天使在黑暗中闪烁着明亮的双眼,她恐惧世故的社会,她要纯美,也要永远地活下去,于是她来到了最安全的地方,人们的心中。

所有人的心中都有座阁楼,因为纯洁,因为冷峭,因为避世,所以,难以抵达。心中的天使住在那里,不时地为我们撰写灵魂的诗篇。

心中的天使不时地被雕琢,雕琢成形……

嵇康和他的《广陵散》告诉我们,婉转的琴声飘扬在刑场上,他怀着心灵雕琢的天使让狰狞的死亡由此被击碎。嵇康的天使是勇,是赌,是让生命由宁静而致远的路走向永恒的使者。

嵇康雕琢的天使是以生命为代价,撰写的灵魂。

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他可以选择生,让所有人都为之难堪的生,是因为他的骨子里有种力量,推动他去雕琢未成形的天使,那是《史记》——经过了千百年沧桑仍不失味的鸿篇巨著。

司马迁用他雕琢的天使刺痛了整个历史,那是什么,那是天使的羽翼在撰写。

有人说,夜不会消失,他藏在白天的心里。那么人们手中的刻刀也不会消失,它藏在我们的心里,随时去雕琢心中的天使。无论美丑,那是心灵之刀的篆刻。

那是《诗经》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心中的天使等待着被雕琢;那是闪闪发光的《楚辞》,照亮人们的心房。

世上能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思想与精神,而我们能为自己做的就是雕琢一位天使,守护唯美的心灵。

心灵的花圃上等待我们植满鲜花,但若缺少了守护,如何让心灵找到一处纯粹的静观呢?

就像那些双膝跪地的朝圣者一样,用他们的双膝感受神灵,把毕生的希望都交给佛祖的虔诚。

以虔诚的心雕琢,雕琢一尊心灵的天使,她守护的将是生命与纯美。

她的使命将是:守护隽永的心灵。

不离不弃的守护是心中的天使。

[名师点评]本文为散文类一等卷,是一篇颇富人文精神的美文。文章内容切题,开头结尾均指出“雕琢心中的天使”就是要“守护、维护隽永纯美的心灵”。然后拿嵇康、司马迁、《诗经》、《楚辞》来说明观点,并用“双膝跪地的朝圣者”进行类比,文章内容十分充实。文章语言优美,意蕴深远,文采斐然,表达极具感召力。且卷面十分整洁,书写十分美观。但文章结尾点题的表达不够准确。

[亮点透析]

基础等级:

1.线索清晰

首尾呼应

叙述、抒情、描述过程中处处切合题意。开头结尾均指出“雕琢心中的天使”就是要“守护、维护隽永纯美的心灵”,首尾呼应。

2.层次分明

全文按照散文“层进”的形式,结构谨严,思路清晰。

发展等级:

1.有文采句式灵活

长短句结合,倒数三段“排比+比喻”的运用,语言优美,意蕴深远,文采盎然,表达极具感召力。

隽永·守护

隽永守护

无字碑歌—关于武则天的作文

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可以站得像她一样高,从来没有一颗心可以像她的一样骄傲,从来没有一位帝王会像她一样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自由后人评定……

那无字碑上真的是一片空白吗?不,我分明看到了碑上镌刻出了一名女子的睿智与豁达。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枝独秀,以瘦弱的双肩扛起了整片江山。将无数须眉驰骋沙场得来的大地轻易地俘虏了过来,轻松地续上了一笔。这一笔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深知自己正遭受万人唾骂,“狐媚偏能惑主”,男人的骂声中还夹杂着女人的骂。她也深知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将功成万骨枯”。于是,她又做出一件震撼人心的事——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不着一字,孰是孰非皆凭后人断定。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这种大智慧有几个男儿能及?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在那片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明智。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乘载她的悲哀。一切尽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她的美丽已随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还有那挂在草尖尚未风干的泪珠,是她午夜梦回时落下的。

不能书写功德,不能书写悲哀,那就什么也不写。是悲是喜,都由她留下的那一点空白说。

也许,不说就是说得最多,空白就是描绘最多的图景在上面。“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千古罪人还是流芳百世的名主。她留下的那一点白是给后人,也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余地。她活得太累,勾心半角的深宫内院,阿谀奉承的下层,尔虞我诈的政治大漩涡……太多太多的东西都由她一个承担,“高处不胜寒”啊!

融融月,淡淡风,一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散去的一天。再华美的词藻写出的功德也有磨灭殆尽的一天。她那一点留白,不仅是歌功颂德,也是为自己做过的错事的反省吧!那是历经千秋万载也消不尽的……

点评:

“留一点空白”,这个话题令不少考生联想到武则天的无字碑,或侧重想象、描写武则天一次次对大臣们撰写的碑记甩袖而去;或着重论述千年来人们对无字碑的解读;上文是这类考场作文中的佼佼者。

《无字碑歌》,作者能够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事件条分缕析,在800字的文章里讲明白、说透彻。这取决于作者思想、认识、思维的清晰,得益于作者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无字碑的空白,给后人无限的遐想,武则天的人生风雨、功过是非,在无字碑的空白上一幕幕上演着;“不着一字,孰是孰非皆凭后人断定”。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