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打“鬼” 高三作文900字 900字高三作文

2022-03-11 07:56: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世界上真有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我小时候却干过一件打“鬼”的傻事。

十周岁那年,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妈妈、弟弟妹妹和我。我家在乡村,种的是水地。每年都有一次春灌和冬灌。到了灌溉的时候大人们必须去护水。轮到我家灌溉时已经是半夜了,于是妈妈收拾好各种必用品后,让我照顾弟弟妹妹,自己就离开了。

妈妈走后,家里就只有我们三个小屁孩和一只狗“阿黄”。院子里静悄悄的,我不禁想起了人们关于鬼的传说。于是我警惕起来。我动员四岁的弟弟和五岁的妹妹,让他们和我一起对付鬼。

我和弟弟妹妹先将桌子一起抬到门边,将门顶住,然后又将水桶、脸盆等一切可以放的东西都放在桌上。我想这下鬼应该不会进来了。“哐啷哐啷……”院中突然响起了这种声响。于是我迅速跑到炕上,用被子包起来。想到弟弟妹妹还在下面,于是我探出脑袋,打了个手势,意思是让他们上来。可弟弟妹妹却成了丈二的和尚。没办法,我只好悄声说:“赶紧上来。”弟弟满脸疑惑:“怎么了?”我急忙将食指按在嘴上,暗示他们保持安静,然后小声说:“有鬼!”只见弟弟左顾右盼,问:“鬼,鬼在哪里?”“碰上了个‘十万个为什么’你就自认倒霉吧!”我心里暗自想道。于是我跳下炕,把弟弟妹妹抱了上来。我告诉弟弟鬼是无影无踪的。这时妹妹发话了:“姐姐你怕鬼吗?”为了壮胆我说:“我不怕。你呢?”“当然不怕。”妹妹拍了拍胸膛。于是我说:“既然你不怕鬼,那你去窗子边看看院子里的情况。”在我的命令下,妹妹拉开窗帘,“啊!”妹妹惊叫一声赶紧跑到被窝中说:“我看到一个东西飘来飘去的,真像鬼。”这下连弟弟也相信有鬼了,嘴里不停地嘟嚷道:“鬼,有鬼。”我们三个就躲在被窝里,大气也不敢出,害怕被鬼听见把我们抓去。

过了一会儿,听见有敲门声,可是我们没听到阿黄的叫声。于是我想鬼肯定将阿黄抓走了,现在要抓我们了。外面有人叫着我的小名让我开门,妹妹刚要去开门,我突然意识到鬼可以模仿人的声音,于是我问道:“你是人是鬼?别以为你叫我的名字我就会上当,还不快走开。”“我是你爷爷,你妈让我来看看你们。快把门打开,爷爷要进来了。”“天哪,这鬼竟敢冒充爷爷,还要进来。”我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准备好应战。”于是我拿了衣服,妹妹端着一盆水,弟弟拿着手电筒。当那人将门推开的时候,弟弟便拿手电筒照那人的脸,妹妹趁机将水泼到那人身上,那人叫道:“我的乖孙子,你们真能折腾呀!”我急忙对弟弟妹妹说:“不能相信,那是鬼话。”然后就用衣服罩住了那人。武器设备用完后,我们就跑到墙角躲起来。我偷看时,那人已将衣服拿了下来,原来他真是爷爷。

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爷爷后,爷爷带我们到院子里找到了一个塑料瓶和食品袋,阿黄也在。原来是风在作怪,世界上根本没有鬼。

打“鬼” 高三作文900字

作文高三

高三作文1400字 复活读后感

在复活一书中,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的形象阐述了托尔斯泰作为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与主旨。在他身上,“精神的人”和“动物的人”二者交替出现。一方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一方是在作者抨击的沙俄统治阶级熏陶下腐朽靡烂的恶。

大学时期的聂赫留朵夫热情而单纯,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少年脑中灌输着在当时俄罗斯算得上不切实际的,及其理想主义的名主理念。虽然出生于地主家庭,在注重血统的沙俄是不可与统治阶级分割的一分子,但聂赫留朵夫仍坚定不移地反对着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是不正当的”,为被剥削的农民、工人呼吁正义,争取改革。

然而,参军后,聂赫留朵夫很快地沾染了腐败的生活方式,再次回到马斯洛娃身边后将她诱奸致孕又用100卢布打发抛弃了她,使她被扫地出门,生活困苦,领了黄色执照开始妓女生涯。

马斯洛娃的如同德伯家的苔丝,被诱奸后生活急转直下。但她不一样于苔丝,正因苔丝于艾里克是罂粟般引诱其堕落,让其甘心于沉溺罪恶中的禁果;而马斯洛娃于聂赫留朵夫,是救赎,是药引,是他获得精神上新生的灯塔。正因他,马斯洛娃不再坚信“上帝和爱”,不再坚信完美存在于世间。这个因自己的孽障沦落烟花之地,勾栏之中,被彻底地伤害而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女子,唤醒了被动物面支配的聂赫留朵夫残存的“精神的人”。自此,他开始了为马斯洛娃上诉,从而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间百态,产生对沙俄社会的反思与痛恨,直至获得马斯洛娃的原谅,散尽家财与她同被流放西伯利亚的道路。而马斯洛娃也在原谅聂赫留朵夫中复活了自己。

全书中,最令我恐惧的不是沙俄统治的残忍不公,不是社会底层人民饱受剥削虐待的凄苦生平,而是这些社会因素造成的精神上完全的,彻底的,悲哀的空虚。托尔斯泰曾描述马斯洛娃作为妓女的生活,下午起床,挑衣服,吃油腻的甜食,与鸨母吵架,傍晚纵情享乐直至凌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失去了任何存在的价值与好处。在风雨中的车站失去了信仰的马斯洛娃,仿佛也失去了灵魂。于彻骨的麻木与放荡中,马斯洛娃只是个挖掉了精神的躯壳,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意识,以一个渺小的,兽性的姿态存在着。这恐怖的空虚蔓延着,不仅仅在底层人民中出现,也更在贵族,这些因腰缠万贯连基本的谋生工作都不需要实行的游手好闲者们中出现。托尔斯泰也在文中借聂赫留朵夫问道,受苦的好处是什么?存在的好处是什么?

于我而言,这就是为什么马斯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两个具有典型的形象能如此触动人心。只有走出精神上的空虚,才能够真正的活,名曰“复活”。空虚是这些可怜人们逃避难以承受的苦痛的途径。聂赫留朵夫也一样,他困惑于社会中如此的苦难与不公之好处,彻夜翻读圣经焦急寻找答案,得出结论为,要克服如此的苦难与罪恶,唯有“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这具有浓郁基督教熏陶的思想却也不失为真理,归根结底向上帝忏悔是为了寻求宽恕。承认并知晓了自己的罪恶,继而寻求某种更高精神存在的宽恕,受害者的宽恕,或自我宽恕,但宽恕并非包庇。承认罪孽,并带着罪孽活下去,无论你是信徒或无神论者,这都是通往心灵净化的唯一道路。西蒙松之类的革命者攻击的是制造社会性麻木空虚的源头,即封建体系。而聂赫留朵夫与马斯洛娃,代表了千万渺小的封建受害者,即没有潜质或不愿倾其所有来改变全社会的人民。在政教合一,基督徒根深蒂固的沙俄,托尔斯泰创造此二人的好处是,个人信仰与忏悔,宗教主义的路途,才是绝大部分麻木而无力改变社会的民众寻求解脱的方式。应对俄罗斯民族深沉的苦难,托尔斯泰一生的思想沉淀给出的解决方法,尽显了生活在精神世界的文豪思想,从个人的精神上解救这个他所深爱的民族,而非社会性的改革。

个人宗教主义具有足以抗衡封建腐烂的社会体系的能量,也可能是在不能改变体系之前,人民的唯一救赎。这就是我眼中,复活的主旨。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