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读《乡关何处》有感 《乡关何处》读后感1300字 高三作文

2022-03-11 07:52: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乡关,乡关,故乡却何时成了一种关卡。卡住的是赤子拳拳的思念,卡住的是游子的萦肠百转,还有卡住的,是如我一般仅尚存一弦却也仍然系着故乡的尴尬。

乡关何处,乡关何在?偌大土地即使并未抚养了我,却也是我诞生之处,这种心灵上的地标如今却在慢慢褪色,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我想,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大概有一半新生代的故乡,都是如我一般的吧,像泡在了水桶里的棉纺,无论是浓墨重彩的摩登染料,还是写意勾勒的自然椽笔,都依然褪色。

曾几何时,我们听不到故乡了?来自姑苏的吴侬软语,来自四川的酸爽泼辣,东北的憨猛,台湾腔千奇百怪的尾音……曾几何时我们一想到方言就想到搞怪的视频,曾几何时在公共场合听到带着土味的音腔也要侧目审视,我宁愿相信方言所产生的目的就是要与生活方式、过去的记忆有关:帮助我们去认识父辈的生活足迹,了解自己的家族与家乡的记忆,让人有根的感觉。所以常常会看到无论是在酒桌上,还是在某一偏僻的小凉亭里,原本素不相识而有距离感的两人,只要一说起家乡话,就亲切感顿生,甚至是泪眼婆娑。

虽然我不会说老家话,但是我会很骄傲如果我学会了确实属于故乡的方言,确实属于我的方言。普通话是语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还是要藏上一份语言的小心思。

曾几何时,我们感受不到故乡了?在我们想法里,故乡这个词就应该等同于一片不大不小的田地,以及一幢两层楼的小屋。长久待在城市里的我每次回老家总能有新的发现,虽然说习俗就在那里,但是每一次醒来看到九层高的香塔,满屋子铺上的竹子,元宝状的烧纸盆子,或者即使是一沓一沓的冥币也能让我感到一天份的新奇。传统节日我还是在过,不过也仅限于在QQ或者微信上和同学发一句祝福了,生活轨迹不会有半天的偏离;而今能想到的,真真切切能感受到故乡的节日就是新年了。然而新年也只是快乐的日子,年轻的一代大抵都不谙习俗了,唯独从老人家口中或者是万能的网络,才能了解原来端午不止有粽子,元宵不止是汤圆。

曾几何时,故乡已经无法系住我们了?城市化迅猛发展,已经实现了向全国无死角的辐射。有时候揣摩专业书上的用词,“辐射”到底是用的很贴切,无限的放大并且暴露了农村的土气,病变的人们把独属于乡间的悠闲懒散拔除一净。故乡,鸡鸭牛羊还是抵不上城市的橱窗,从祖先的由衷热爱到小小几页户口本维系着的故乡感情,如今已全面出现溃散。《了不起的匠人》还在试图把族谱推向公众的视野,但是胶泥刻字的的族谱师以年为单位做出的努力,东野圭吾用一个片段就可以打破。

乡关何处?乡关无处,故乡而今已是心底淡淡的欢喜,而不是过去“徽商”“晋商”般的地域荣耀了。

但是,如果有人,即使是暗中悄言,说了一句我故乡的不是,平日里从未存在的乡愁就涌上来了。于是一套枷锁就重若泰山的拷住了我们。真如熊培云所言:“故乡是双重枷锁,它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个走不出的地方。”

于我而言,回不去是融不入,格格如外人;走不出却是终情系于此,这是烙印,是磨灭不去的。于赤子而言,回不去的是故乡的沦陷,时代在变,故乡也在变,故乡开始变得不再是故乡;而走不出的是故乡的囚徒,唯有对故乡时刻挂念。

新时代的我毕竟不在少数,而所有的我要做的就是把观念从“我心在处即故乡”转变到“我身在处即故乡”,所谓以己乡为彼乡,大抵如此。

我不知道,更无思绪,自己身后的一罐灰或者是一捧土是否执着的仍要回到故乡。我虽然不屑如古文中所言,也不太理解“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但是轮到自己还是要“惶惶惑惑”地考虑一番,即使我还年轻。这已经不仅仅是把我和故乡拷在一起,更是一种个人所追求的意境:无论如何这里是我的起点,那么他就将成为我的终点所在。

读《乡关何处》有感 《乡关何处》读后感1300字

乡关读后感有感

散板儿 高三作文800字

江南城一月冷寂,红烛摇曳一年中的迟暮晚年,绿色还是掩盖不了生长更新的速度和老人一样迟缓的记忆。当你还沉溺在秋天举着梧桐叶,故作文艺的感叹一句[满树惊秋]还是[夏天蛰居太久秋天到了呀],不好意思,

——冬天杀了个回马枪,新年的硝烟呛的你揉着熏黑的眼眶大口的呼吸。

你也会看到这样的我满脸肃杀的站在哪个公交车站牌下翘首。

生活秉承了小学生的吊儿郎当,把生活当成是RAP唱,还不知道伴奏都变了调。找了种最不合适,最不衬景的姿态投入意象中的学生生活,果然是轰轰烈烈。这是很好的时代,这也是很差劲的时代。清亮的眼眸投出来的疏离片影,却是在时间面前醉醺醺地乱了阵脚。这当然也是好的,没有人会来顾忌你,没有人会多加留意那些出自与你又被分向纰缪标签的小段子,再长的乐谱也未成曲调。

最后却总是由自己来唱和。

2009最庆幸的事情就是我还是这个模样,会很淘气很喜欢捣乱,很有剑客这样的情结,很把别人说的话当回事。相比之下2009年就显得比我憔悴许多了,活生生地被撕裂成两个模板,把许多相悖的段子勉强拼凑成日子,不容易。09年真是需要沉淀的一年,我可以肆无忌惮的挑起记忆的线头梳理,不用被人一遍遍叫成小朋友那样尴尬。

但是这个2010来的同样让我措手不及。

当我沉溺在09的失意中疯疯癫癫的时候倒是一点儿都没找到它的影子,也不曾设想过它若来到。开完了圣诞的PARTY,送完了祝福的贺卡,才发现2010躲躲闪闪的瞳孔。它定是对不起我的,毕竟我这样无能的人,09年的日子还没有过的稀薄,怎么有余力承起2010稠厚的日子,那些在眼花缭乱的形容词前加个比较级的日子。

09年依然是个居无定所的小孩子,当然这个adj.是矫情地形容心灵的。没有归宿感,所以总是不断的疲于和自己拉锯战,最后莫名其妙的精疲力竭。哈,我这种人不是用来相处的。很多人都是比意象中的更好相处,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日子过的还不错,有点凑合,最阶段性的就是数学质量提高,英语考试不要太难看,人生就圆满了。

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小孩一样和周围人小谈青春文学小谈宇多田光小谈小野丽莎,认识了你和她又知道了他们的故事,连最默默无闻的同座都酝酿了跨越班级的恋情,每天都活在流言蜚语里用言笑抵御。

总而言之的,09还是个不算太坏的一年。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