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交通事故的背后 高三作文900字 900字高三作文

2022-03-11 07:52: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一位6岁儿童国因跟着家长横穿马路被疾驰而来的超速行驶的汽车撞飞,经抢救无效身亡。这则新闻让我感到十分痛心,但更让我感到痛心的是如今我们中国成了“车祸第一大国”,许多人在车轮下丧失了自己年轻的性命。我却觉得,我们在这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其背后的问题。

交通事故的背后,其实是人法律意识的淡泊与安全观念的低下。

本可以避免的灾难,却让许多人难逃死神之手。就像新闻中的母亲,如果带着女儿规规矩矩的过马路,又怎会发生如此车祸?国家在每个城市设立的红绿灯。在每个街口设立的路障与斑马线。难道是拿来忽视的吗?就今年的报道,因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而惨遭车祸的时事件已经达到了一千起,爸妈生下我们,可不是为了让我们“英年早逝”的啊,你又可曾想过,你的不在意,会让多少亲人伤心?上则新闻便是一个例子,只为节省一点时间,却付出了血的代价。这是对法律的不遵守,对生命的不负责。

交通事故的背后,其实是司机们的“目中无人。”

要说“人祸”的罪魁祸首,那便是司机了,如今我们走在马路上,好似随时都能见到一些“飞车”。他们眼中没有红绿灯,没有路障,甚至没有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行乐一时,悔恨终生”,用来形客他们,再贴切不过了,一时的拉风,极有可能换来下半辈子的牢房生活,到时再想“亡羊补牢”,确实是真的为时已晚,中国也有调查,在众多车祸中,有百分之六十是因为司机的“目中无人”,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也不把路上的行人放在眼里,定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他们的目中无人,还需自食其果。

交通事故的背后,是整个中国日益盛行的不良之风。

所谓“不良之风”,是被许多人调侃的“中国式过马路”。这段被许多外国人传颂的“佳话”,影响的不仅是中国对外的名声,更是国人的生命保障。自己脑海中想一想,开车上路遇到一群“组团闯红灯”的人是一种怎样的“心理阴影”?我们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努力了几十个春秋为我们创造的泱泱大国,居然被一群观念不正的人给毁了,我们如何对得起这些为中国奋斗至“秃顶”的老伯伯啊,一个大国有许多的小家,每个小家的人们,是每个小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对整体具有十分大的影响,甚至关乎其国家的前途,我们的爱国,更应实践在生活中,而不仅仅是空喊爱国的号,却做着对中国良好风气传播不利的事儿。

交通故事的背后,是人们的意识淡泊,是司机们的轻视,也深受整个国家带来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解决这些事情已经刻不容缓了,但要真正解决,还需我们所有人的势在必行!

交通事故的背后 高三作文900字

作文交通事故高三

馓子 家乡的味道作文1400字

临近春节,年味渐浓。走在归途中,空气中弥漫着油炸馓子的浓香。隔着时光的河流,我似乎又嗅到了记忆深处的浓浓馨香,思绪又慢慢地拉入那家乡过年繁忙的景致里。

我的家乡地处颍东的最东部,坐落于阴郁树木和河流之间,一条宽宽的乌江湾从北往南流过,湾东是颍上,湾西是我家乡。人们根据姓氏聚族而居,一个个小小的村庄散落在绿树碧水之间。“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对于新年,我第一盼望的不是鞭炮,挨家挨户门前去捡拾鞭炮的残骸,不是我所期盼的,不止是不期盼,我还瞧不上,我以为那是顽劣孩子所玩的玩艺,是可鄙的。我期盼的是过年时家里炸馓子,吃货的世界你永远不懂。家乡舌尖上的美味不止是油果子,还有过年时家家必炸的馓子。记忆里,每年的祭灶之后,家乡的各家各户都会陆续炸起馓子。我家总会定在腊月二十六那天炸馓子,那时我很疑惑,为什么单单要等到二十六那天呢?馓子那么好吃,早炸不是早吃吗?实在让人想不明白。看到邻家上空飘出带着浓香的炊烟,我曾好奇地问母亲,母亲摸着我的小脑瓜,笑着说:“家里没有人会炸,要等到你大叔过来帮忙炸啊。”事过多年以后,我承受了生活的重担才明白,母亲的话里还有着无法说出的辛酸,那时家里穷啊,没有太多的精面和豆油来炸,早炸了未到过年就吃完了,所以总要挨到最后才炸。

爷爷去世的第二年,家里一贫如洗,临近年关,我无意听到父亲和母亲的私语,“今年实在太艰难了,要不就不炸馓子了?蒸几个白面馒头给孩子过年吃,我们都吃杂面馍。”母亲低声和父亲商量,“还是少炸一些吧,孩子们都盼着呢。别人家的孩子都吃上了,不能让孩子太委屈。白面馍就不蒸了,等新麦续上再给他们补上。”父亲的话里尽是无奈,他们的话语我不一定全懂,但就在那时我对新年失去了很多盼望。腊月二十六,友轩大叔依旧是早早地踏着霜花走进了我家的大门,母亲就欢天喜地地招待。友轩大叔是父亲的一个堂弟,是一名老师,姐姐上一年级,他教;哥哥上一年,他教;我上一年级,还是他教。大叔致力于一年级教学,教了一辈子,貌似只教过一年级。大叔是一个性格温和、热心肠的人,说一句不够敬重的话,他的课教的不怎么样,让我佩服的不是他的教学艺术,而是他炸得一手好馓子,是村里公认的“小能人”。我奉上一杯浓茶,大叔坐上凳子上歇息。不一会功夫,母亲就将面和好了,醒够了,这时候就该大叔显显身手了。他动作麻利地将面团放在案子上抹些油,用手搓捏成一根细细的长条。随着大叔手臂有规律地晃动,大块的面团变化成一条精细均匀的长条,源源不断地送到母亲面前,母亲接过,将长条一圈圈分层盘入陶盆里。白白的一根长条卧在金黄的豆油里,泛着诱人的光泽。

可以上锅喽!我把灶火烧得旺旺,火苗欢快地舔着灶檐,木柴发出劈啪的脆响,锅里的油正沸。大叔将长条的一头夹在左手的虎口处,用右手捋住面条,往左手并排伸出的4个指头上缠9-10圈,接着再取一双特制的筷子,撑在缠好的面条圈套内,用双手拿住两头,将长条投入油锅中,刚一见热,立即将一头一扭,扭出漂亮的花来,大叔的动作帅极了!不消片刻,馓子便定型了,随着白色的长条变成金黄的馓子,香气便弥漫了整个厨房,随着门缝挤了出去,馋坏了门外等候的哥哥姐姐们。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出锅喽!母亲用两根特制的竹条将一把把股条细匀、香酥松脆、金黄亮润的馓子放入竹匾。我们的眸子会大放异彩,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馓子也依然能够以金黄的油光把幸福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形成了我们一生悠长的回味。

离开家乡,久居小城,偶见有商家在路旁搭起锅灶炸馓子,总会勾住我匆忙的脚步,驻足观望,热气蒸腾,浓郁的馨香里,眼前总会幻化出当年的情景。这样的时光,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典藏在沧桑的岁月里。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