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不只是“要独立思考” 高中议论文900字 高三作文

2022-03-11 07:48: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当屏幕里的几寸空间早已被或真或假的消息填满时,一种声音逐渐变得响亮了起来:要独立思考。

更多的人加入了这个队伍,摇着旗呼喊着:要独立思考!

且不论成群结队的是“牛羊”还是“猛兽”,但若是仅仅“要独立思考”这五个字便能让我们不受谣言的侵袭,那么“所谓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冠病毒,却又导致了双黄莲蓉月饼的脱销”这一类的事,我想也不会发生了。

但独立思考毕竟太少了。我们更喜欢用过去的经验来给现在的问题下定论,更喜欢在问题的许多答案中挑挑拣拣,将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奉为“真理”,将自己不认同的一脚踢开。我们更喜欢的是“站队”,自己将自己的想法打磨,使之与更符合自己观念的一队相适应,并用他人的观点来武装自己。我们习惯了非黑即白地去看问题,女权、中医,被我们用短短几个词便定了性。“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并不是说大众永远是错的,而是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大多数人都坚持用一种声音说话时,我们能否留一颗质疑心?当种种论调都指引我们得出同一种答案时,我们能否去怀疑,是不是引导我们的线索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呼吁的,是真正的独立思考。是能放下成见,抛弃偏见的思考。是不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能就事论事的思考。我们会考虑一个观点的适用性。我们会在理所当然的事实背后,留一点小小的怀疑。

17年前,我们坚信板蓝根可以防非典;9年前,我们用碘盐抵抗核泄漏。今天我们嘲笑那些不戴口罩,连夜排队去抢双黄连口服液的大爷大妈们,又怎知学不会独立思考的我们,不会在数年后熬夜蹲着某网店0点的抢购,指望再让某中成药带领我们走出又一次的疫情?

但我从来不认为,“谣言止于智者”。

我所看到的谣言,仿佛一张纵横交错、无限延伸的网。它夹杂在微博或朋友圈的数据流里,等传播的人多了,我们便仿佛真的看到了皇帝的新衣。被信息包围的时代里,谣言的扩散,是不可能单靠一两个独立思考的“智者”制止的。若“智者”没有足够的话语权,那么不受谣言侵袭的就只有这些“智者”。甚至连他们也不能“明哲保身”。当所有人都坚信街市上有老虎时,坚持到底的他们就是下一批“地富反坏右”。

我们要做的,是给那些最接近真相的人们以话语权。让那些被或真或假的消息包围着的大多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看见的“真实”是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而是透明的疫情数据和疫情地图;我们需要的不是一问三不知的领导层,是更多像武汉红十字会一样浑水摸鱼的机构被揭发检举,是一笔笔能看得到落在实处的物资捐赠。

我想,只有这样,那小区门口电子屏上显示的“不信谣,不传谣”,才算有了意义。

乌云遮不住太阳,努力定不会被辜负。灾难终将过去,反思才有未来。希望疫情过后,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些中国的脊梁,也学会了真正的自省!

不只是“要独立思考” 高中议论文900字

议论文独立思考高中

秋韵 关于秋天的随笔1000字

傍晚六点多钟,老祖宗传下来的十二干支的酉时,我的表妹王酉和我的二妹望年,就像两片秋日里新鲜的嫩叶,飘然而至到了我的客厅。

酉时谈酉时的事。表妹传给我三件戏剧短视频,二妹兴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的柔力球的航拍短视频,我则指手画脚地指点着看,一时间,秋日黄昏的居室飘满了梨园的芳香。

王酉身着一身黄灿灿的旦角戏装,在悦耳的京胡锣鼓声里,踮着轻飘的碎步,从舞台的左侧款款而上。左臂轻甩长袖,绣挽一弧,右手纤纤五指握一把圆扇,在肩头翻覆云雨,顾盼一笑,迎着观众亮相,引得席上喝彩连连。看她的扮相,观众是绝对猜不出她早已是花甲过半的老人了。

欣赏着表妹表演的这曲短小的折子戏,看着活生生坐在我面前的她,怎的就心生伤感起来。昨夜写《秋影》时还想着她们呢,今天就飘逸在我跟前了。

“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周邦彦的这首《拜星月慢》的心境,刚从昨日的记忆里翻去。

王酉打小就是在她父亲的二胡陪伴下长大的,跟我一样是个教书匠,一副亮丽的嗓子,从美声唱法到民族唱法,再到京歌京剧,在她那腹腔、胸腔、鼻腔三腔共鸣作用下,音色柔美,音量适中,音调准得就像调音师校准过,就连“发”和“兮”两个半音的音阶,都能“半”得毫厘不差。

佳人退去,王酉装扮的铁梅依偎在李奶奶怀中。风靡几十年的样板戏《红灯记》,铁梅演唱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旋律,在充实饱满的器乐声伴奏下,响彻在客厅内外了。

“学我爹爹打豺狼,打不进豺狼,绝不下战场!”紧凑的大锣小锣声中,表妹一甩长辫子,臂弯护着信号灯,轻快地整圈踮步圆场后回到原点,在奶奶身边站定,摆头,握拳,瞪目,咬牙,瞬间连串的亮相动作后,“决不下战场”五个收尾的唱词唱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音拉得那么长,没有一丝下滑的瑕疵。长音还没停下,台下的掌声与喝彩声就响破了天。

这第三个视频,她穿着一身灰布军装。我脱口而出:“《杜鹃山》!”

“不是。”表妹莞尔一笑,“这是《红色娘子军》。”

这可是我的专利。文革十年,我指导学生们上台演出的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没听说过它还有京剧。

尽管剧种被她们改名为“现代剧”,可是还保留着许多时代的印记。看他扮演的吴琼花吧,上身大半侧对着观众,两腿持丁字步站立;右臂收拳在腰带旁,左手一个半弧,从腋下直到手掌部位,就像半空一条彩虹,绝没有生硬的拐角。

下颚微缩,脖颈稍扭,抬头平视前方,双目炯炯有神,一副威风凛凛的红色娘子军战士的模样,一副巾帼英雄的身姿,让敌手望而生畏。

表妹从小就是一个勤苦的人,世态炎凉,没有让她的秉性改变多少。她对我们的姑妈、他的母亲的孝顺,是我们张家兄妹们有目共睹的。她的人生艺术在于一个沉着,伴随她大半生的艺术人生,也讲究一个精湛。

窗外,夜色早已染墨了空间。表妹和二妹在说着贴己话,我的目光移向了窗外,暗自低吟着晏几道的《临江仙》里的几个句子来:“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起身开门,送走两位妹妹,心中不断谢谢她们此来,送给我一份难得的秋韵。直到今天下午,还在我心中久久萦怀。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