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墨香袭人 优秀散文1000字 高三作文

2022-03-11 07:44: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社会进入了高科技时代,飞机、火箭、卫星、电视、电脑、电话……一切都在电波中传输,一切都在光速中穿梭,一切都在网络中运行。

两百多年的西方工业文明,催生了整个地球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

每天都有高楼大厦竣工,每时都有先进轿车诞生,每刻都有新锐用品涌现,每秒都有因如上种种而激发的相应人生思潮产生……

似乎,人类已经发展到文明的最佳高度——物质文明的极度丰富,精神生活极度满足。

但是,为何越来越多的“文明人”感到空虚,越来越多的“时尚人”沉迷网络,越来越多的“新潮人”放弃生命?

为什么?

因为心灵迷失了,在渐行渐远的物质文明里,人们忘记了先祖的告诫和哲理,丢弃了伟大的东方智慧!

没有归宿的精神是可怕的,没有得到指引的心灵是茫然的。

西方先哲罗素说,二十一世纪的文明在东方。

工业文明的先驱者们,越来越多的金发碧眼们来到东方,来到中国,来到这块承载几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探寻他们视若珍宝的古迹。

笔、墨、纸、砚,诗书、纸画,唐诗宋词,丝绸、瓷器……

每一样,都引起他们感叹,每一件,都引起他们赞美,每一种,都使他们不得不顶礼膜拜。

在那散发淡淡的墨香里,他们醉了。在那浅浅的墨香里,他们迷住了!

在悠远而古朴的东方人文面前,他们体查到何谓“心灵的茫然”,在深厚而深邃的东方智慧面前,他们领悟到何谓“生命的哲理”。

“小不忍则乱大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这些话语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流传下来,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唯有它们携着古人的憧憬与对后人的鞭策及此。执策而临之,不曾改变。

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诗、词成为滋养人类心灵的甘露!

绵绵情义,字字忠言,如一条蜿蜒小河缓缓流过,惊不起一丝波澜,却留下了永恒的舒缓与甘甜。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多么深厚友谊!“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多么悠长的情怀!

连这“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秋来明日愁”的洒脱狂放,都是山水为之销魂的豪迈!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读及此,没有人不会心湖起朦胧,双眼漫薄雾。心灵,在这婉转的痴情中被打动,被这文字优美嚼出忧伤。

古典诗词中,那短短的几行字,勾勒着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催人泪下的情感,或是令人豁然开朗的哲理。宋人的“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唐人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哪一首,不让人的心灵净化到极致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太多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古籍,它们总是在人举手时出现,在人垂目时涌动。

塞外的绝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踌躇满志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后生可畏的“雏凤清于老凤声”,劝人惜时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哪一首,古人不是在鼓励自己,鞭策后人,激励斗志呢?

成功、失败、荣辱,点点墨滴间,古人吟咏得高远而又深沉!

晚竹摇晃,温暖灯光中,青翠越显挺拔。

千古皓月下,秋风拂过,带走的,是浓浓眷意,留下的,是淡淡墨香……

墨香袭人 优秀散文1000字

墨香袭人散文优秀

粉饰难太平 高中议论文500字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时所有的一切在盖棺之时早已了结,是非对错,自有世人评说,纵然曾经辩驳过,逃避过,时间的手自会拨开万千粉饰,露出斑驳遮掩的真相,洞明春秋笔法下不堪回首的荒唐。

人们总是习惯于为自己的过失披上一件华美的衣裳,仿佛只要找到一个可以称之为理由的借口,所做的一切便只是一次事出有因的不得已,一场初衷美好的意外,或是一个法不责众的惯例。

正如孟子所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个君主的政绩并不会因年岁天灾而减损,一个朝代却会因君主的所为而更迭。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王,汤有七年之旱,不失为君。人祸远胜于天灾,苛政远强于猛虎。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当一个人惯常于推诿自己的责任,他注定是会流于平庸的,当一句推脱的借口说出的那一刻,便已是承认了自己处于失败的泥沼,越是挣扎不休,越是难见天日。

“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当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者纪念碑下虔诚下跪,我们便已经透过这句诚挚的忏悔,看到了德国站起的灵魂,或许并不是所有罪恶都值得被原谅,但直面自己的坦诚却值得被尊重,不是所有血泪都能一句忏悔中消散,但勇于承担的民族不该被仇恨压弯了脊梁。历史的尘埃终将把过往掩埋,但曾经的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绝不该仅仅成为所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和弱肉强食的必然。

君行前路,莫问归乡。前方种种是早在来时便已埋下的因果,是非曲直是行至岔路便已选择的终章。往者早已不可谏,又何必推诿粉饰,只为虚幻太平?世间一切皆有定数,君心安处,即是归乡。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