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心灵深处的悠远回响 优秀随笔1000字 高三作文

2022-03-11 07:44: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乐曲响起,“人去楼空空寂寂,旧日恩情情切切。忆往昔,往昔夫妻甜似蜜,忆往昔,往昔夫妻似胶漆。谁知晴空起霹雳,谁知无端生嫌隙。可叹老母苦相逼,可怜夫妻苦悲泣。一纸休书成永别,两行热泪肝肠裂。”这是戏曲《孔雀东南飞》中的一个片段。歌声柔肠百转,如诉如泣,把我引入一个悲情无限的艺术境界中。

其实,曾经的我最初对戏曲不怎么喜欢,觉得戏曲很乏味,远不如流行歌曲那样入味!通常情况下,却见许多人在上面咿咿呀呀的唱,剧情的自然连贯和跌宕起伏似乎都被慢条斯理的唱腔打断了,心里暗想,干嘛要转弯抹角地唱呢?有话就直说嘛,直说才过瘾呢!不过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真正领悟到了戏曲的魅力。

那天我在网上随意浏览,一不小心点开了一个音频,刚想关闭时,里面传来了一个悠扬的曲调,让正处于烦躁状态的我不由一愣。这……这是什么?戏曲么?不知什么原因,我放在关闭键上的鼠标不由得移了开来,目光跟着游移,啊,看到了,是越剧?多好听的越剧啊!我的心居然被“镇住”而不再狂躁!

我安静地聆听着,宛转的音调丝丝沁入了我的心扉,使我的心情不由自主地放松了,那是几天来一直未曾体味过的轻松啊。我多么想,就这样听下去,一直听下去吧!什么都不去想,什么事都别管,什么纷扰都不存在,就让我独自一个,安安静静地听、听、听……

音乐久久回荡在耳,宛若入了仙境。一曲终了,我仍依恋。再打开百度,搜索“越剧”——越剧在小歌班、绍兴文戏时期,需要声音来表达特定情境时,大都用乐器模拟,如用胡琴拉出开、关门声,用唢呐吹出马嘶声、婴孩啼哭声,小锣打出水波声等。30年代末开始,兴起越剧改革,向话剧、电影学习,效果也使用特殊工具,制造出仿真声音,如用黄豆在竹笾里滚动,仿“雨声”,用抖动三夹板和白铁皮,仿“雷声”,用木制齿轮在帆布上磨擦,仿“风声”,用两个毛竹节筒有节奏地磕碰,仿“马蹄声”等。

“越剧”这个名词,从此,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听:“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弦声淙淙似流水,怨郎此去无归期。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弦声习习似秋风,仲卿难舍我爱妻。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弦声切切似细语,新婚怎忍长别离。好夫妻,长相聚,一对孔雀永双栖。”多么哀怨无奈的曲调,多么缠绵悱恻的爱情啊!我深切地感受到其中强大的艺术震撼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魔力吧!

也许就是受这种魔力的驱使,《孔雀东南飞》中的戏曲部分不仅使我百听不厌,还使我如饥似渴地想知道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更多知识……

后来,我又观赏了《孔雀东南飞》这部编剧,并且更深入地了解到这编剧是根据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改编而成的戏剧。接着,我进一步“顺藤摸瓜”,终于“触摸”到了汉乐府原作——《孔雀东南飞》(又名《为焦仲卿妻作》),我“细嚼慢咽”,品味其中的种种美妙,多少次让我留恋忘返,多少次让我陶醉于此!

这首汉乐府诗,在我的心里泛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情感之涟漪,激起了一朵又一朵的惊叹之浪花!

这首汉乐府诗,与我们最近学到的课文《木兰诗》素有“乐府双璧”之称,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瑰宝。一千多年来,历史的风尘丝毫没有掩遮它们的光泽,相反,仍在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90后身上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华。

戏曲我喜好,越剧我喜欢,古诗我喜爱。啊!这就是经典在我心间荡起的悠远回响吧!

心灵深处的悠远回响 优秀随笔1000字

悠远回响心灵深处随笔优秀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900字

你自那喧嚣的浊世决然走出,寻一个宁静的去处,一树繁花凋落,清风将其芳没入泥土,单薄的身躯随寂静缱绻入时光,不知你是否寂寥过?花儿用笑声诠释绽放,泛黄的史书勾描出你的身影,我方明白有一种获得叫做:万世流芳。

——题记

崇拜你,陶渊明,不知你是否如我说想的那般释然,看透了官场,淡泊了名利,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隐山林,不问世事,为内心寻一抹清凉。于是你把渴望寄寓在了《桃花源记》。你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喧嚣的一个怡然自乐的世界,在那粉红的花瓣纷纷落入泥土之时,一方桌,一圆凳,温一壶酒,抚一把琴,任心身在山谷里形成阵阵回音,而当满树桃李成熟,那落叶随清风回旋着,归于泥土,于是给那闲逸的你送到释然。

喜欢你,陶渊明,不知你是否如我说想的那般宁静,尘世中,只在一那几亩良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那些自诩学识是渊博的人还在酣睡梦中的时候,却孤身开始一天的劳作,当那些风流才干亦或是官宦之家吃喝玩乐或是休憩之时,你才扛着锄头归家,天边一轮圆月当空,路旁的草儿披着银装,你是否快乐地哼着几首曲?亦或是抒几笔情?不求功名利禄,只求事不违愿,没有贪婪,也没有过高追求,只执着于心中的那一片宁静。

敬仰你,陶渊明,不知你是否如我所像的那般悠闲,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看透并放弃一切的坦然?还是自我悠闲。生处闹市却清净的心境?这是一种精神的境界?还是一种心灵的生华?自古逢秋悲寂寥。而面对这个感伤的季节,依旧能去题大自然的美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依旧是那么清静,依旧是那么悠闲。

怀恋你,陶渊明,或许你没有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昌海”的乐观自信,但你却有悲家悯国的细腻,变不了浊世,还清不了自我?没有时间去如李清照一样抒发愁绪,放下尘世的烦恼和喧嚣,只注重自我的清静,面对不了,那就以另一种形式去承受,尽管你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有着身在平凡中而活得不平凡的一生,尽管你没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却永远地名垂青史,在世人心中留下不可泯灭的印象,是你那是人皆浊唯我清而给世人留下的直接印象?还是你的精神太有感染力?而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个清静、悠然、不求甚解、高洁的五柳先生。

在四季的轮回里,依旧保持悠闲的心境,寻一处僻静,也保留了一个自我。

蝴蝶飞过,画面定格在那串串美好的弧线上,蜜蜂走过,给花儿留下了思恋,无论是那桃林中饮酒的你,还是秋风中采菊的你,都是独具一格,品质高洁的你,问你是否寂寥过?我听见花儿绽放、芬芳的一瞬间带有欢呼的声响,寂静中,小草也欢笑着生长,大自然似乎也在全释宁静并非寂寥。

当桃花再绽放,草儿再生长,一切再芬芳时,我的崇拜的陶渊明啊,我会在那曾俯瞰过你的明月捎给你一句祝福,一声问候!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