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约束行为可得位置 关于自律的议论文900字 高三作文

2022-03-11 07:41: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被称为最浪漫的辞职信,因为受不得委屈,没有约束行为,放弃工作岗位,因为冲动一时不满,失去工作机会,由此可见,约束行为可的位置。

约束行为便会得到不一样的分数,考不一样的大学到不一样的远方,在2019年抗疫停课期间,同样是面对高考,有的学生选择约束行为,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有些同学去偷工减料,甚至阴奉阳违,努力与回报总是成正比的,没有什么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付出汗水,不约束自己当成功的机会,给你你也抓不住,我认为自律是优秀人生的标配,约束行为,远方才会迎着光而来。

约束行为便会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情绪影响我们,同样情绪决定我们,要是面对挫折,东坡没有约束自己,还是放纵对酒当歌的愤懑,今天我们也不会感动于千里婵娟,共领略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因为约束行为才有了诗坛的种子,撒向未来,才有了豁达乐观的苏轼,而是面对生活,李白没有约束自己,而是怨天尤人的怨天怨怼,今天我们怎能读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见到飞流直下3000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就是约束行为才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若是面对现实,杜甫没有约束自己,而是逃避我们看不到这样的赤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怎样的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怎样的赤城,正因为约束自己,才有了一代诗圣,正因为约束行为,才有了乐观的苏轼,自信的李白,爱国的杜甫,成就了不一样的性格,塑造不一样的人生,我认为无论面对什么,我们可以约束自己,选择自己的做法,尽管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细微的事情,从量变引起质变,不要明知道不能却仍旧而为之。

约束行为便可为梦想添砖加瓦,正处于青少年的我们应心怀梦想,砥砺前行,当你努力奋斗时,梦想也会逆着光向你而来,时代在变,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当我们的成绩足够哦,你想当医生并可报医科大,若你想当教师,并可报师范,让你想参军也没什么不可以,关键在于你能否板凳甘坐十年冷,能否约束自己不受影响?我认为约束行为并不代表失去自由,反而可以帮你圆梦。

当个体与国家命运辉宏时代连接,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宽度,无限的活力与激情和人人约束行为,定能令行进的中国更好,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也会更上一层楼,我觉得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在黑暗,你约束自己,中国便更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计后果的辞职到不了你想要的远方,约束行为自律自控方可到远方。

约束行为可得位置 关于自律的议论文900字

议论文可得自律约束位置

活着,活着 读《活着》有感1500字

知道《活着》还是初中历史课上讲到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老师给我们看的这部影片。后来又怀着沉重的心情,翻开了书架上这本书。

作者余华用其冷静的笔调,向我们娓娓叙述了主人公徐福贵戏剧性的悲惨遭遇。正是因为这样充满戏剧性的苦难,产生了强烈的命运感,在一定程度上恰如其分地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的悲苦不幸的形象,从而烘托主出人公身上的闪光精神,使本书的主旨意蕴更为突出。以小人物的不幸反映大时代的悲哀。不论是福贵爹如厕时坠地而死,还是孙子苦根因吃过量豆子而撑死等,无一不是偶然。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从内战到文化大革命,几十年的时代变迁与数次的社会变革,福贵的生命里不断重复着出人意料的死亡,但转而一想,一切却又在情理之中。例如富贵儿子有庆,在为县长妻子献血时,被护士抽血抽干而死。其事件背后对于官僚主义的痛斥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意味尤为突显。在作者用质朴坚毅的文字所构建的大时代背景下,看似夸张且荒诞故事情节与客观的历史事件的描写相结合反而让我感受到无限的接近于真实。也许这就是余华文字的魅力,能够在阅读时给我猛烈的直击心灵的冲击,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描述,只能说当我合上这书本后心底满是心酸和沉重。

毫无疑问,《活着》的主人公福贵是拥有的。不得不说余华在刻画福贵的人物形象上拿捏的很好。福贵好赌,肆意挥霍,在被龙二骗走家产,父亲失足摔死后,这种种犹如当头一棒打醒了迷失的福贵,福贵至此成为了真正的“人”。他疼惜母亲的三寸金莲独自耕田,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对妻子家珍也是时常挂念。在文章后半部分的描写中也不难看出,福贵本质上是淳朴善良的。善待他人才会善待自己,因此我认为当福贵遭遇倾家荡产与父亲死亡的双重打击后,对于苦难就有一定的认知度和承受能力。这也许就是福贵即使处于水深火热中也能忍痛生存的原因之一。

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说法,在我看来,他只说对了一半。我有理由相信,在当时,至暗时刻的中国有千千万万的“福贵”在不幸中艰难生存,余华笔下的福贵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曾经的福贵浑浑噩噩,颓废度日如行尸走肉一般,如鲁迅先生讽刺之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当福贵散尽家财后,怀着对家人的愧疚和对自己不争愤慨,他选择努力生存,而当亲人们相继死后,我笃定他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然而,没有绝对的绝望,只有尚存的希望。从前,母亲与妻子家珍是福贵在枪林弹雨中活下去的动力;后来,女儿凤霞和儿子有庆使他意识到身为父亲的责任重大。因此起初的福贵定不可能只为了活着而活,他需要挑起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重担。可是造化弄人,祸不单行,像是世间所有的悲剧都汇聚到福贵的身上,反复上演。当尝尽至苦至悲之后,一切尘埃落定,多次绝处逢生的福贵换来的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数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命运剥夺了福贵的一切,却唯独夺不走他活着的信念。最后,福贵选择活着,只为活着本身而活。芸芸众生,福贵渺小如尘埃,但他从未放弃自己,放弃生命。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福贵”确实是平凡的,但绝对不平庸,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到底,他们是自己生命里的英雄。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福祸相依,活着,本就是一种修行。哪有什么武功盖世的大英雄,只有无数负重前行,永不妥协的平凡人。

写到这里,想起了著名电影《肖生克的救赎》中的一个配角——老布。老布囚禁在肖生克监狱里50年,作为监狱图书馆管理员,年事已高的老布被监狱内部实行的体制所固化,他早已安于现状。然而,老布却意外获得保释,出狱后的他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无法适应这个经历50年变迁的现代都市。吃饭如厕不需要再打报告,没有人再会监督他的所作所为。被禁锢大半生的的人突然获得了自由,手足无措的老布对世界充满了惊恐与迷茫。终了,他在公寓的房梁上刻下了“Brookswashere,老布到此一游”,便悬梁自尽了。作为旁观者,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他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取舍,可以进行探讨的是为何老布会做出与《活着》中的福贵不同的选择。归根究底,我认为是信仰。老布因为思想的固化对于事物不再有追求,对于生活失去希望因而亲手掐灭了生命的火焰。但福贵却不同,他心底是憧憬未来的,即使后来面临的是一次又一次令人濒临绝望的打击。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信仰激励着在黑暗中的人们坚定信念,引导着黑暗中的人向光明前行而不至于失足坠入深渊。

余华写《活着》本意并不是为了强调苦难,但现实生活确实是美好而又残酷的。毕淑敏曾言:“人生本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尝尽酸甜苦辣的人生才不枉我们在这一世走一遭。如果世界以痛吻我,那我便报之以歌。希望我们都能怀揣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为之鼓舞,为之欢腾,燃烧生命,灿烂一生。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