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过年 记事作文900字 900字高三作文

2022-03-11 07:32: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1月31日是除夕,当朵朵烟花冲上云霄,随后又绽开花瓣时,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蛋卷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与蘑菇、猪肉、鹌鹑蛋几种食材放在一起煮,便成了“三鲜汤。”

制作蛋卷的过程也很容易,将搅拌好的蛋液倒入锅中,形成蛋皮。再取出蛋皮,在上面铺上豆好的肉末卷好,最后隔水蒸熟,便可以食用了。

每当父亲做蛋卷时,我总喜欢帮他打下手,我帮他将蛋液倒入锅中。有时取蛋皮时不小心弄破了,这时我就非常高兴,因为那张蛋皮我可以帮忙吃掉。有时趁父亲不注意,从蛋皮的一边,撕下一小块放入嘴中品尝。母亲总是说我:“你个小贪吃鬼,又来蹭吃啦?”

过年时,我们可以不用写作业,可以拿着遥控器看电视。这个春节我看完了《HarryPotter》。里面让我觉得可恨又可怜的人是德拉科·马尔福。因为他是马尔福,他是拥有最纯正血统的人——父母都是巫师。当他站在同龄人却是麻瓜出身的巫师面前,那个拥有铂金头发的少年,眉毛一挑,嘴角上扬:“哟,肮脏的泥巴种。”没有多少人愿意靠近这位桀骜不驯的大少爷。

也因为他是马尔福,他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食死徒。同样是16岁,别人是救世主,而他却被众人唾弃。他没有选择,因为他是马尔福。噢,可怜的德拉科!就连在做自我介绍时,他必须先介绍自己的家族姓氏,才到自己的名。只有先做马尔福,他才能当自己的德拉科。毕竟“马尔福”是让他骄傲自豪的强大家族背景,也是令他讨厌又无法探测的深渊……

小时候回老家过年,每次奶奶都要左瞧瞧右瞧瞧我们,一双温暖而又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们的脸庞,然后笑呵呵地说:“哎,孙女都长大了好多。”然后再看看四周,趁母亲不注意,将几个鼓鼓的红包塞进我们的口袋里。奶奶将食指放在唇边,示意我们不能告诉其他人。我们用力点点头,奶奶便拍拍我们的头,让我们去玩了。

今年有点特殊,没有回老家过年,所以发红包这项工作就由母亲来负责。母亲把我们叫到跟前,目光从我们身上扫过一遍。母亲让我们看着她的眼睛,我却盯着一旁的电视机,看着津津有味。“刘诗琴!”我被吓的一个激灵,差点摔下沙发,“你看我,还是看电视?”没办法,我只能听母亲说话。

我们领红包必须说几句祝福语,轮到我领时,我说:“祝母亲大人新年快乐,不掉发,发际线不往上移……”感觉母亲的目光越来越奇怪时,我连忙改口:“祝您早日暴富,变成富婆,数钱数到手软。”母亲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的,递给我红包。

旧事翻过往,新年迎新光,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过年 记事作文900字

作文过年记事

说“铜” 说明文1200字

一直很想谈一谈“铜”,不过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与时间。在这个长(只)达(放)三天的国庆假期,不妨随便写点什么吧。

铜,对我而言并不只是一种冰冷的金属;我总是觉得这个元素与我似乎有某种缘分。

在金属元素的家族中,与千篇一律的银白色和零星的金色相比,铜的色彩是独一无二的。沉稳的紫红色与“金属味”,令我莫名联想到土地的色彩与气息。虽然个性十足,但铜又非常接地气:电线、硬币、火锅(老北京铜锅)……到处都有铜的身影。

铜的化学性质也很丰富。它是一种不太活泼的金属,和氢离子形同陌路,却和氯气、硝酸等物质都很处得来。我也和铜一样,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社恐,在朋友面前可以畅聊几个小时。

我和铜打交道的起点大概是古钱币收藏。在特定温度、湿度、离子的多重作用下,不同钱币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锈色:蓝色、绿色、红色……可当时的我还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理,只是觉得古钱币非常有趣、非常漂亮,富有历史的韵味。

正式与铜相遇应该是在八年级的第一节化学课,我见到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那一瓶充满魔力的药水,让我对铜元素充满了好奇。之后,我私下还对电解制备铜晶体有一些研究,不过由于实验条件不佳(此处省略100字),即便参考了别人的数据,获得的样品也远不如别人做的那样具有饱满的晶粒(我做出来的总是灰不溜秋的结核)。于是研究了一段时间后也没有了耐心,只得作罢。

接触了化学竞赛后,我对铜有了更多的了解:铜的化合物可谓丰富多彩,有红色的氧化亚铜、蓝色的五水硫酸铜、绿色的二水氯化铜、黄色的四氯合铜酸根、紫色的乙二胺络离子……其中的铜通常呈正一、正二价(但也能变成正三价甚至正四价)。我也仿佛是正一、正二价的铜,在自己的圈子里渴望展现自己的长处,但在更大的圈子里显得蹑手蹑脚。或许我应当多多尝试“变价”——尽管这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铜银金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副族;巧合的是,这三种金属都是货币金属,也都被用来划分奖牌中名次的先后。在金、银、铜牌中,铜代表第三的位次。因此,我也常常将铜和第三联系起来。说来也巧,我和三这个数字也很有缘分:小学、高中、大学都在三班;在高中三年几乎一直都排在年级第三;国科大在北京的分数线(普通批)也是第三;当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第三”,自然是那块铜牌。

现在想起拿到铜牌后“谈铜色变”的那段时期,实在是滑稽得很。不过,对于那时的我,虽然铜牌的光芒非常刺眼,但其中似乎也蕴含着力量。每当我懈怠时,看到桌面上的铜牌,总会受到一种刺激,让我憋着一股劲,继续投入学习(笑)。凭借着“卧薪尝胆”的劲头,我考入了国科大。

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高兴之余,不止是周围的老师、朋友,就连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自己也曾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还是有遗憾的?在这呆了一个多月后,我完全可以给出非常肯定的答复:其实国科大是最适合我的地方,能够来国科大学化学,是我的幸运!要不是这块铜牌,我也很难获得这份幸运。缘,妙不可言~

与铜相比,金和银都更加光彩夺人,它们的稀有造就了它们的尊贵,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们的追求(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铜虽然平凡,但同样造就着伟大;它也有着金银所不具备的独特长处,同样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铜是如此,其他元素当然也是一样。

未来,对于想要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我而言,我和铜的故事或许还将继续……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