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底色 高中随笔700字 高一作文

2022-03-11 06:23:00 栏目:高一作文 来源:蘑菇文

人间的底色,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而是灰色。

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我生于斯长于斯,在数不清的人文风物中我最钟情于它的巷子。

或许你会问我,南京的巷子有什么特别的呢?无非白墙黛瓦,和所有城市的巷子一样充斥着市井气。

不,不是的。我也见过北京的巷子。如果把北京的巷子比作海洋,那么南京的巷子就是行于山川中的溪。

海洋存在至明与至暗,海面如此平静温和,浪花如此闪着金光,眼前的视野是如此开阔明丽,往往会隐匿住深处的暗礁。巷子迎着光的一面亮得近乎灼眼,背着光的一面却阴暗又潮湿,像一团化不开的浓墨,困锁住一切见不得光的苦厄。

而南京的巷子,光与暗没有明显的界限,它是光与暗的交织,光中可以存有暗,暗中同样可以透过光。虽然墙仍然雪一样白,瓦仍然黑得像中国姑娘的明眸,可是投入人心上的是温和的灰。

人间的底色同南京的巷子的底色如出一辙。南京的巷子是包容,甚至宽容的。它将它的一切都剖白给你,无论是贫穷、市井,还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温情。

巷口有个小脚老太太,古板又不苟言笑。孩子见了她也要哆哆嗦嗦地绕道。可是有一天,一个约莫四岁的小姑娘哭着看着掉落在地面的糖葫芦,老太太站了起来,颤颤巍巍地走到小姑娘的旁边,变戏法一般从袖口拿出一颗糖放到小姑娘的手心。小姑娘瞪着还带有泪珠儿的眼睛,俏生生说了句谢谢,老太太弯着眉眼,即使这个笑容依然古板。

黑与白都有过分与极端的成分,唯有灰色是真实的。

灰色,染不成白色也抹不成黑色。正是因为看见了黑中的白,在一次次失望与打击下看见了“更好”的可能性而非“最好”的定论,才会哪怕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所以,所谓人间所谓人性,并非是不含杂质与丑陋的善也并非是看不见光的恶。而是偶尔伶牙俐齿却不尖酸刻薄,偶尔失望却不怨天尤人,无论经历过多少不公与苦痛还是看清这个世界的阴暗面,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并且对身边的人温柔,内心依然丰富,依然对任何事情都抱有热忱。

我始终相信,即使在最冷的冬天里,灰色的石头也会在砭骨的寒风中擦出火光。

底色 高中随笔700字

底色随笔高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读《游山西村》有感700字

在《游山西村》中,我们知道要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迫,然后才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同样的道理,只有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鲁迅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路的字面意思就是各自走好自己脚下的路,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父亲陶逸早死,母亲是东晋时期孟嘉的女儿,陶渊明29岁,徒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52岁时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渊明一生的路曲折迂回,屡次遭受被贬且怀才不遇,他也为此感到悲愤,他的路曲折盘旋,但是他向往辞官后的自由。这是他想要的路,也是他注定的路。

我们在选择路时,不应该只选好走的路,而是选适合自己的路,并走好自己的路,我们曾经认为路就是一直走到底的,后来才知道路就像树开始一直到底,后来渐渐出现分叉,走向不同的方向,这也证明了我们注定不会走上同一条道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淹在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统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他的路虽然没有走上顶端,但是他也反对了官场的黑暗统治,辞官回乡,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张世成失败后,他逃回兴化,隐居著书,《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他写出了如今家喻户晓的《水浒传》。

路注定不是一直不缺的,路上有许多艰难困苦,这样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契阿夫出生在罗斯托夫生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他们全家迁往莫斯科,但挈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依靠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904年契诃夫因病丧失,他坚持了自己的路。

只有经历山重水复,才能得到柳暗花明,路不会一直到底,难免弯弯曲曲,但我们仍要做到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才能坚持自己的人生之路。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