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多想驻足 初三作文

2022-03-11 05:51:00 栏目:初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能接触到余秋雨,要感谢我的妈妈。

妈妈也算是个文化人,她从不痴迷于任何作家,但她还是对余秋雨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以致于我多少也受到了她的影响,于是向妈妈借来《文化苦旅》,学着个文化人的样子,细细拜读。

于是我理所当然的被他所理解的这个世界震撼了。有人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的关系怎样?“他说:“路即是书。”他如苦行僧般,沿着文化的脉络,从嶙峋的冰山一角中折射出人类文明的终极意义。我读到的是行走的哲学。在三峡之畔,在阳关之畔,在柳侯祠之畔,在龙华之畔,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渴求,它如交流电般生生不息。

我没有完全读懂余秋雨,但我已走于了他的世界。我们之间相隔着一种无法预计的时空感,幸而,文化不分时空。

于是我开始在这儿驻足。接下来是《寻觅中华》。是的,始终与中华脱不了干系,与其深深相对应的文化脱不了干系。这本书有些许意外,或许说他所寻觅的中华历史让人有些许意外,仿佛他寻找的是另外一个世界,。但许久我们终会幡然醒悟,他所寻觅的是映在自己身上的经脉。直炎黄以来,每个中国人身上都被烙下了一股文化精神,无能经历多少传承,多少波折,多少繁琐,多少误解,一旦被唤醒,这时的一切时空、历史、欲望都将被摒弃,剩下的只是大漠荒荒,长河落日。

不能驻足。

余秋雨显然找到了那条与这片土地深深相对应的心跳,以致于无能谁看了他的文字都会为之惊叹而感动。亦或许,他也在为之迷惘,否则他不会写作,不会寻找,不会叹惜……可见,他的思维终究被限制在了这片土地上。

当然,“这片土地”指的是这世界的前后。

无需多言,让我们也迈着沉重而又苦涩的步伐,与他慢慢行走在这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

我多想驻足

驻足我多想

听雨

一场雨来得突兀而猛烈,风从窗口汹涌着灌进单薄的衣衫,不由得打了个寒噤,谁能想象昨日的天气还是那般酷热难耐。

漫天雨滴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在天地间穿缀成巨大的雨帘。又仿佛有飘渺的雾霭袅袅升腾,与雨帘交响缠绵,模糊了视野。世界突然清净了下来,一切纷杂的声音都被过滤,只余雨声在耳畔回荡,猛烈的,激昂的,自然的,流畅的,雨滴砸在地面的繁密,顺着房顶檐角滴下的轻柔,间或有一两滴落在窗台上,带着清脆的声音绽放成晶莹剔透的水花,却如同烟火般转瞬即逝,唯有沾湿了指尖的一抹清凉蔓延,一时间不由得有些痴了。

雨一直是那样极富意境的存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志士的沧桑抱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夫妻的缱绻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词人的孤独寂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雨,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与慨叹,于是雨也承担着无数灵魂的依靠,感情的寄托。

那样的意境,那样的情怀,跨越了历史,穿破了时光,让现在的我们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一刻的情感。可是我们自己呢?是不是记得一路以来我们经历了什么,更不知道未来等待我们的又会是什么。这是第几次听雨呢,以往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而很久以后,当我们再次站在窗前听着这陌生又熟悉的雨声,又是否还会想起今天的自己?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是何等旖旎的夜晚,温香软玉,少年轻狂;“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中年的眼眸里已经多了几分沧桑,客舟听雨,一夜无眠,雨滴在江面,凄冷寂寞也沁入人心;“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眼中已不再是沧桑,取而代之的是看破红尘的淡泊,再度听雨,回忆往事,纷乱的情感在心中涌起,却依旧归于平静,只是任其滴落,直到晨曦降临。蒋捷的一曲《虞美人》,道尽了世间悲欢离合,人生变化无奈。

心中不免有些唏嘘与失落,雨声却依旧不急不缓地在耳边响起,思绪竟然也随着雨声清晰与平静下来。一场又一场的雨勾起人们心中的感怀,然而其本身却只是一个引导与见证,或许真的只有历经成长,尝尽爱恨情仇,才能明白人生真正的含义,也才能心若止水地听一场雨。而前行的过程中,又何须如此禁锢了自己,累了,倦了,听一场雨,让雨抚平心中的不安,然后继续上路,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彩虹高悬,露出欣慰的笑容,告诉自己一切不是没有意义。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