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膜拜圣人 致孔子的一封信1000字 书信作文

2022-03-05 23:17:00 栏目:书信作文 来源:蘑菇文

尊敬的先师孔老:

您好!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初二学生,今日冒昧写信给您,是因为仰望您的时候,内心总有一股膜拜之情。

首先,您提出“仁”、“礼”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这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思想具有强有力的冲击。这种治国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的一条界限,给平民百姓赢得了自尊。回望历史,其实您当时所提出的仁与礼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人道主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非常适用的,它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先师孔老,您的这种人道主义的秩序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精华,也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主题。所以,说您是圣人,千真万确,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思想如何演变,谁都无法走出您思想的先见性。正因如此,是您的思想缔造了人类的秩序,才使华夏古国成为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您在国际上的影响是第一位的。

其次,您博学多才,却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因为您的谦虚好问,学以致用,并慷慨无私地将您毕生之学授予您的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培养了像子路这样杰出的人才七十二位,您也因此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如果没有您开创的讲学之风,恐怕就没有今天的学校授课制,我们也就可能失去学习的机会。所以,每次坐在教室上课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您的光辉形象,我也习惯把老师幻化为您。

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唯一不曾变过的就是您以“仁”治天下,以“礼”服众人的思想,以及通过讲学授课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等人才的理念。

我知道您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些贫穷,也有一些潦倒,但是您能安贫乐道,专心致学。为了将您的思想推行于治国之策,您和您的弟子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的白眼,然而,平庸的春秋之王,都不曾深刻理解您思想的高瞻远瞩。当然,他们是凡人,您是伟人,根本理解不了您圣洁的思想,所以,他们始终不曾给你一个很好的待遇。

您受了委屈,却用宽阔的胸怀包容一切,积极乐观地处世,与您的弟子共同编写了《论语》,记载了您的一些最有价值的原始的教育思想,才使我们今天读到了《论语》的精髓。它是您对学习独到的见解,对后代孜孜不倦的教诲,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仁爱”的推崇。

您自尊自爱,更对世间万物寄托浓浓的关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您对朋友的爱,是友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您对学习的爱,是精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您对求实的爱,是正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您对“恕”的爱,是释怀;“生、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您对正义的爱,是凌然。这就是博爱,爱有形之物,更爱无形之物。

这就是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您将您那博爱的种子深埋于华夏沃土之中,经过时间老人的悉心照料,已经开满神州大地,正熠熠生光。它的光辉笼罩在华夏儿女的心上,充实了华夏儿女拳拳的善心。

尊师孔老,我浅薄的知识无法诠释您的圣洁,但是我永远都会将您铭刻在心,将用您的智慧,慷慨及博爱,照亮我前行的路径!

此致

敬礼!

一名仰慕您的学生

二零二零年五月八日

膜拜圣人 致孔子的一封信1000字

孔子膜拜封信圣人

2012中考满分作文 那令我感动目光

阳光掠过时间的长河,在记忆的贝壳上刻下道道印痕;波浪翻滚冲刷,真金慢慢沉下,阳光在长河里最终映照出一道道令人感动的目光。

专注的目光

“刘翔......刘翔......”赛场上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站在起跑线上的刘翔似乎并没有听到,他边凝神边做着准备工作。一位政府要员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些什么,刘翔竟毫无反应,更没有抬头看别人一眼。见此,电视机前的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难道刘翔今天的状态不好?”

发令枪响了,刘翔似离弦的箭一般冲出去,奋力跨越一道道栏杆,眼神似鹰一般专注。最终,“12秒88”,刘翔打破了世界纪录!

赛后,记者采访了刘翔:“你跨栏时知不知道有人就快要赶超上你了?”刘翔微笑:“比赛时,我只看到终点。”

锁定目标,专注于此,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击败敌人。飞人刘翔的精神令我钦佩,他专注的眼神更令我感动。

坚定的目光

“背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是个相貌普通、衣着平凡的青年。在他还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孩子的时候,命运就让他失去温暖的家庭,一个稚气的孩子竟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可他没有泄气,咬紧牙关,微笑面对,他用稚嫩的双手撑起支离破碎的家庭,用坚定的目光告诉世人,好日子就在前头。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中嬉笑时,男子汉的气节已在他心间发芽。

类似的故事也许还有很多,或许更加令人感动,可是,洪战辉的眼神告诉所有的人,再苦再难我也会坚持的。这样执着的信念,如此坚定的目光,感到了中国所有的人。

避让的目光

萨科齐先生选法国总统后,曾来中国纺问,并来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与那里的学子亲切交谈。会上,萨科齐温文尔雅的气质与谦逊的态度让人难忘,尤其是他的睿智更让我想起了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那睿智的避让。

竞选法国总统时,萨科齐面临的关键环节就是与另一位候选人罗琳女士进行电视辩论,这将最终决定两人的胜负。

开始时,萨科齐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是一味避让,让罗琳的高雅形象尽失,于是,他获得了更多的选票。可以说,是他那睿智的避让,使其成功。

他的目光让我感动,因为避让的目光背后,隐蔽的是智慧。

思绪飞回,眼前家人的目光同样令我感动。当我有病时,有母亲温柔的目光;当我茫然时,有父亲鼓励的目光;当我无助时,有外公慈爱的目光......

我知道,不论何时,这些令人感动的目光都会伴我成长,让我的人生常存感动。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