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陪伴作文700字 有你相伴滋味长 中考作文

2022-03-05 22:25:00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感谢你能一直陪伴我三年。我们共同见证成长的苦涩和挫折。但有你相伴,即便是泪水也充满了幸福。

不用闭上眼睛都可以会想起第一次见你的情景。我刚刚入学,三年前面对着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我说,我很是喜欢你呢,是从看你的第一眼起吗。或许你也同我们一样刚刚经历过上一届的分别吧,六十个九年级的大同学们叫嚣着、拥抱着,漫天飞舞的同学录中却见不到属于你的那张。当我们看到你时,曾经雪白的皮肤已有些残缺,后背还留着学长们的中考倒计时。就是那样的你,承载着如此天真的我们,度过了开学第一天。放学后,还不是很熟悉的同学们打打闹闹的收拾书包,然后像是一群沙丁鱼似的涌出了门,留下淡金色的黄昏和空荡荡的你。喏,其实你心里也不舒服吧,要一个人在黑暗其冷的夜里直到明天六点。从那以后,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你,用那把新钥匙轻轻的转动,说声再见,留下长长的黑色影子消失在拐角处。

后来我们就渐渐熟络了起来,学校为你换了新衣服,我们也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你挑选了例如墙报之类的首饰。你同我们静静的听着自出生起就在听的课程,我敢打赌,如若你去中考,绝对是状元。

许多学生居住的小区都你离很近很近,能够和你一起迎接朝霞和夜色。每天晚上的路灯会在一瞬间全部熄掉,那个时候,你会偶尔手足无措吗,几点了呢,九点半?十点?那时候你睡了吗?你知道我们所谓的苦,有的时候真的很忙,因为直到晚上十一二点还会有微弱的灯光闪烁。还有不到一年了,大概我们就真的不能再相见了。你其实是很不开心的吧。无论别人将你造成了一种怎样欢喜或者麻木的姿势,在粗糙的水泥和钢筋下面,总该有一点点红色的东西流淌着的吧。我看不到,其他人也看不到,你也不要看到好了。如果把真真正正的心袒露出来的话,不管怎样都会被磨痛的。你还是好好地站着吧,我会想你的。

知道吗,平日里虽然说说笑笑,甚至不知满足的抱怨没有空调,但大家心里都很是舍不得你,22班的教室。有你相伴的初中三年,酸甜苦辣滋味悠长。

陪伴作文700字 有你相伴滋味长

作文相伴陪伴滋味

2016年江苏常州中考满分作文:文以“群”分

“群”,轻飘飘地抛过来,没错,一个字。再想想,可不是?这个字像乾坤圈罩住了无边的世界;像一个小手指,轻巧巧地就把千万年、千万人提溜起来了。“群”里乾坤大,“群”里宝藏多。赶紧挖宝吧,考场一片嘁里咔啷的声音,考生中也形成了这几个群体(以下仅从立意上分出层次,实际得分还包括题材、表达、书写等要素):

温饱型“群”体——记叙成长中跟群体有关的温情故事,表现对亲人、朋友的感恩,成长的快乐与收获。类似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有你们真好”“我们集体有力量”。这类文章容易上手,但长着一张大众脸,识别度不高,有可能“撞衫”甚至“撞脸”,激起阅卷老师贾宝玉式的叹息——这个妹妹在哪里见过?

小康型“群”体——记叙并思考自己在群里的得与失、角色和位置。比如写自己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写群体从貌合神离到同舟共济的过程;或者写自己建群交友、众筹、做公益的喜怒哀乐,或失败或成功;类似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的选择我的群”“群生活的美丽与哀愁”。跟“温饱型”相比,它更注重自己“这一个”的独特体验,闪烁着个性和时代的光辉。

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题都是一个“杯具”,什么造型不重要,关键是——装的是什么(题材)?如何装(表达)?语文课标对作文除了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譬如看似平淡无味的阳光,架个三棱镜,不得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同一扇窗户,有人看到了光秃秃的墙,有人看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要学会横看成林侧成峰,前提是不人云亦云,“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扯到高考作文了,真不是故意的)。于是下面的立意可以有——

大康型“群”体——通过成长的真实体验,对“群”进行辩证性思考、建设性反思。本想在群里寻找快乐,但充斥的是段子、八卦、游戏;想在群里寻找友谊,但不幸被拉帮结派,甚至遭到欺骗、利用;想在群里寻求真相,但是以讹传讹,站队互撕,舆论暴力。群成了绳,成了网,成了坑,成了求点赞、求投票的工具。加入一个群是容易的,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群却不易;羊群效应一直在,真相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可以结合自己经历对群进行反思,也可以写自己对群的主动筛选或改造。类似于“想说爱你不容易”“群,我该如何存在”“我的群我做主”“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且行且珍惜”。

俱往矣!结合前两年的“老人与孩子”“温馨的设计”,看起来作文题一直是“标新立异二月花”,实质“生活恒久远,一题永流传”,它们彼此联通着生活的脉脉流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语)诚哉斯言!

而在现实中,很多孩子的生活在两点一线的流水线上被风干了,在“学习之外就是不务正业”的告诫中干瘪了,在“作文不能冒险”的念叨中平庸了,在范文套作中僵化了。“生活即作文”,作文要投入火热的生活,而应试模式又把孩子往“象牙塔”里拖,这样的拉锯有些尴尬。“作文即做人”,如何真诚地生活,做事,做一个积极、善良而能独立思想的人?后来的考生和老师们,不可不察。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