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爱葫芦丝 我喜欢的乐器作文900字 900字初二作文

2022-03-11 03:41:00 栏目:初二作文 来源:蘑菇文

第一次知道葫芦丝,是在电视里,一位姐姐把葫芦丝吹得顺畅自如,婉转动听,并且,葫芦丝是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对葫芦丝着了迷。

那是一年级时,妈妈看我非常喜爱葫芦丝,许多孩子也都在学乐器,便想给我报一个葫芦丝班,当我知道妈妈的想法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妈妈。

一开始,我们学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后来又学习了几首小曲子,当我吹给妈妈听时,妈妈十分高兴,我也感到非常自豪。可是,随着级别的增高,乐曲的难度越来越高,到了三级的时候,曲子的速度不仅增快了许多,还有了许多升降音,弄得我经常顾了左手顾不了右手,越是着急就越是手忙脚乱,我越练越心烦,恨不得把葫芦丝摔个稀巴烂。但是理智又让我不敢这样做,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真的把葫芦丝摔坏,就可能会挨上一顿爸爸妈妈的“男女混合双打”。当然,像我这种情况的不止我一个,很多同学由于忍受不了这枯燥的练习,半途而废了。等学到五级的时候,原本12个人的学习班只剩下了我们五个人。原本在我们班里学的非常好的2个同学也都中途放弃了,我的心里不由得也打起了退堂鼓。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本以为妈妈会劈头盖脸地把我骂一顿,因为妈妈为了让我好好学葫芦丝,不但为我购买了价值不菲的葫芦丝,还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我,所以我早已做好了妈妈大发雷霆的思想准备。没想到妈妈竟和颜悦色地说:“妈妈知道,葫芦丝不好吹,以后妈妈每天都陪你练,如果你实在没有这个天赋,我们再放弃,好吗?”本来我的心里就很愧疚,听了妈妈的话便答应了。

从那以后,妈妈不管多累,多忙,都会陪我练一小时葫芦丝。虽然有时候还会出些错,但由于有了妈妈的陪伴,使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通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吹葫芦丝的技术越来越高,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老师的夸奖,妈妈的鼓励,同学们的羡慕使我对吹葫芦丝由原来的反感、厌恶到现在的积极主动。现在,即使没有妈妈的陪伴,我也能自觉地练葫芦丝。目前,我已经学到最高的级别,虽然曲子的难度都很大,但我仍然能熟练地弹完整首曲子。而且,只要是我听过、唱过的曲子,我都能用葫芦丝准确的吹奏出来。一天晚上,我又吹起了最喜欢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那美妙的声音把隔壁的小弟弟小妹妹都吸引过来了,他们都被我的葫芦丝声迷住了,全成了我的忠实粉丝,看到他们那羡慕的眼神,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葫芦丝成了我最好的伙伴:开心时,我心中的喜悦化作那跳动的音符,快乐在指尖轻轻流淌;伤心时,它帮我排解心中的忧愁。学葫芦丝不仅让我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而且让我明白了成功和失败只在一念之间,在最困难的时候闯过去,就一定会成功,但如果选择放弃,成功将永远与你无缘。

我爱葫芦丝 我喜欢的乐器作文900字

我爱作文乐器葫芦丝喜欢

《伯牙绝弦》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800字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一段表达了知音难觅的伟大情怀,简简单单的77个字却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这篇文章,是我在六年级上学期时学的,到现在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开始我对这篇文言文并没有任何感觉,可是当我明白这篇文章的意思,反复阅读后,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浓厚的感情。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读完这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两个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出于好奇便借助书下的注释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只是一个低微的樵夫,他怎么能了解连著名艺术家都费解的《高山流水》呢?而他却和宫廷里人人知晓的奏乐师俞伯牙成为了知音。就好像是现在的艺术家和平民成为了知音一样。放下语文书,我走到了窗前,轻轻的晚风与我擦肩而过。我想,什么是知音呢?是湛一杯酒,一抱拳,说一句关心的话?还是知人知面,知己知彼?我想知音更多的指的是知心,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钟子期一定也是一个音乐奇才。是音乐把他们二人连在了一起;是音乐架起了他们心灵的桥梁;是音乐给他们开启了这扇知音大门。音乐是没有边界的,没有贵贱之分的。

我又重新坐到了书桌前,翻开语文书,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很感动。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曲子;也可以再寻找第二个知音。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摔琴来祭奠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悲痛,而又用不弹琴来忘却吧。

俞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共鸣。真是举世知名,却不如一个知音!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