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红与黑》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600字 初二作文

2022-03-11 03:33:00 栏目:初二作文 来源:蘑菇文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司汤达又译为斯丹达尔,原名玛利亨利贝尔,自1830年7月革命后就一直在政府供职。他生前默默无名,在文坛上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写出了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的文学家、批判家都很感兴趣的作品。可以说,斯丹达尔完全是凭借这本书便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几乎和巴尔扎克比肩的位置。

《红与黑》是法国乃至欧洲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小说主要就是描述了于连索海尔这个人,以他和两个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最终的结局是他的两次爱情都破灭了,他自己也死了。

看完第一遍感觉有些糊涂,架不住好奇心,多次阅读之后终于有所了解。于连是独自一人在与整个社会环境冲突,加上他那巨大的野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厄运。我个人认为于连是有点变态的,因为在第一次爱情的时候,他完全是一种下层人对上层人的报复心态。他因为看不惯市长的傲慢就想去占有市长的妻子来报复,他成功了。

读得多了之后,我才发现于连这个人的性格太特别了。他追求真理,却又为反动势力效劳;他正直善良,却又以虚伪的面目出入贵族阶层。从他的所作所为中,我读出了野心,以及他心中那股不甘低人一等的强烈欲望。

然而我最推崇的还是这部书的心理描写。不得不说,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真的很有特点,在作品中,人物心理的挣扎、矛盾、扭曲、斗争……每种变化都真实细腻、深挚动人,有着独具匠心的刻画,充满了逻辑和理性。尤其是在描写于连和两个女主人公的爱情时,那心理微妙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分析的相当的精致、独到。也怪不得丹纳都说斯丹达尔是这个时代和任何时代最伟大的心理作家。他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

这部书反映了法国下层青年的想法和处境,于连就是一个这样的体现,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但肯定都会被他吸引。

这的确是本好书。

《红与黑》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名著红与黑

读《总有一天会长大》有感 优秀读后感800字

“长大”是个平凡的词语,在从前,它的概念对我来说是模糊的,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长大”这件事有了我自己新的理解。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刻,也许,在某天的某个时刻,你突然间便长大了。

书中的主人公约根是个奇怪的小男孩。也许,对每个人来说,他都是那么奇怪,因为他不喜欢玩男孩子的游戏,玩具。他喜欢玩布娃娃。约根总是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小孩子,做着一些幼稚的傻事,比如:他会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厚厚的毛线衣……他既瘦弱又胆小。面对马丁的欺负,他不敢反抗,只会一个人默默地流泪。

玛丽亚,一个同约根一样奇怪的小女孩,她喜欢汽车和手枪。作为约根每个夏天唯一的玩伴,他们俩似乎是那么相似而又不同。这个夏天,玛丽亚爬上了她去年没有爬上的那棵桦树。即使最后摔了下来,但她拥有爬上去的勇气,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怯懦。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是约根不曾拥有的。约根却如同去年一样,连尝试一下都不肯。借书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这个夏天,玛丽亚完全变了,可他还是原来的那个约根。

在我看来,玛丽亚,约根,甚至是那个经常欺负人的马丁他们都一样,约根会做出夏天穿毛线衣那样的傻事,玛丽亚会因别人的嘲笑而生气,马丁即使平时再勇敢,再胆大,也会因自己心爱的自行车不见了而哭泣。他们都没有真正地长大,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他们都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不过,他们都在长大的这条漫漫长路中摸索着。

在生活中,长大是什么?是在摔倒擦破皮的时候不再嚎啕大哭;还是不会再因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像家人或者朋友大发雷霆;又或者是会体贴父母,帮助朋友。我不能对此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人的一生就是长大的过程。从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就开始成长,也许在你生命到达终点的时候,你还没有长大;也许在你只过了人生1/3的时候,你就已经长大。

在书的结尾,约根和玛丽亚一起爬上了那块大岩石,那块约根曾经感到遥不可及的大岩石,但他最后成功了。他长大了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他战胜了自己,他成功了,他长大了,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他要成长的东西还有很多,这块岩石不过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其中一块。在之后的路上,还有一块,二块,三块……有着许许多多的大岩石等着他们去翻越,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等着他们去战胜。

“你长大了吗?是或者不是。”如果今天你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也许会想好久也不能告诉你一个准确的答案。

但我却可以坚定地告诉你:“我正在长大的这条路上努力着。”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