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为什么着色 600字中考作文

2022-03-05 22:23:00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着色,多半是用来形容画画的。但是,为文章如何着色呢?

原先写小说的我也不清楚如何为文章着色,所以写出来的小说多半枯燥无味,就像是在记录流水账一般。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我迷上了写作,总觉得自己也能写出和别人一样好的作品,但是真正的开始写才发现,很多东西写着写着就容易变了味道,或者说,本就没有什么味道。

这时的我,还并不明白需要为文章“着色”这个道理。

我为了写好小说,就去翻看专门讲写作的书籍,想要从中吸取经验,更快的写出好作品。我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写小说不仅要有灵感和一腔热血,更多的还是要在枯燥的写作中度过,而这就是所谓“着色”中的“铺底色”了。很多人都觉得每天码字更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却不想,这不过是写作的第一步罢了。写文章就好比为一件作品着色,大纲就是骨架,是你作品的最初模型,“铺色”就像把大纲的情节填满,这,才只是开始而已。

“着色”中最重要的,就是“上色”,就是将你的情节丰满起来,加入各种伏笔、悬念、细致的人物描写和性格刻画,使文章有起有伏,让一个个小高潮串起形成大高潮,使你的故事环环相扣,近看各成一个事件,远看又浑然一体。

“着色”的最后一步,就是“修饰”了,改一改病句错字,微微调整一下各类描写,基本就可以“出炉”了。

为文章着色,是一个艰难而长远的路程。无论“铺色”、“上色”、“修饰”,都一定要细致对待,只有经历“着色”的文章,才会更加优秀,更加引人入胜。

为什么着色

着色

东坡精神

苏东坡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不仅因为他的文学造诣很突出,更吸引我的是他独特的精神,我称之为“东坡精神”。

苏东坡乐观豁达,这一点读过他的词都能体会得到。苏东坡的人生十分坎坷,在被贬至黄州期间,他写过一首人尽皆知的《水调歌头》,细细品味,前文无论怎么抑扬顿挫,怎么矛盾纠结,最后一句却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真诚祝福。他总是能在情绪低落时自我安慰,像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是他乐观豁达的一大证明。

贬官,对于任何一位文人来说都是不幸的、痛苦的。有些人可能因此郁郁寡欢,甚至自暴自弃。但苏东坡没有,他反而找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种乐趣。他虽然被贬,但与民同乐,很受百姓爱戴。《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到:“为报倾城随太守”,此句似乎并未有何玄妙之处,但仔细想想,太守出门打个猎,却有那么多百姓围观,说明了什么?太受百姓喜欢了。或许苏轼本人作词时无意,但后人有心,找出了此处的一个玄妙。

有人可能想问,苏东坡一生的乐还有哪些呢?我想人们对“东坡肉”这道佳肴不陌生吧,肥肉加上梅菜就是一种独特的美味。苏轼被贬期间还研究美食呢,这可否算是一种乐趣呢?

读词是研究一个词人的好方法,细读苏轼的作品,每一首词都很有意思。《水调歌头》就是一首经典的词,其中有“乘风归去”与“何似在人间”的纠结与矛盾。苏轼一生并未出家,却在痛苦挣扎中悟出了一些东西,使他的精神进入了脱俗的境界,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解脱。苏轼就是这样谈笑风生地走完一生的。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