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一样的景,不一样的情 初一作文

2022-03-11 02:55:00 栏目:初一作文 来源:蘑菇文

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情有很大关系。

拿沙子来说,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很普通,而在诗人眼里,一粒沙子可弥漫整个世界,一滴水珠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可能是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吧!

在女词人李清照眼里有"人比黄花瘦",她的生活安定,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痛,对于那时的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也有人说是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朽的生命。王维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张继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同时我们也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李白的狂放不羁,张继的失意,苏轼的人世旷远。正是如此,对于同月的认识也不同,对其它事物亦是如此,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

这些都是由于情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这也是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正是一样的景不一样的情的真实写照。

一样的景,不一样的情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论职业、论地位妈妈都没有什么值得我自豪的,但是妈妈对我的爱,却是无微不至的。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姐弟俩做错了什么事,妈妈总是耐心地教育我们,启发我们。

我清楚地记得,妈妈从来也没有用过暴力的方法教育过我们。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风。我们一家人在地里干活时,无意中我发现邻居家种的西瓜,已经成熟了,我家的还没有熟。望着那又圆又大的西瓜,我的嘴里直流口水。突然我的脑海里闪出了一个念头:不如摘下一个尝尝。等到上午爸爸妈妈回家后,我就偷偷地摘了一个西瓜,坐在一棵大树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刚吃了几口,只见从远处走来一个人。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我手忙脚乱地把西瓜藏在背后。妈妈走过来看到我慌里慌张的样子,心里顿时明白了许多。妈妈和蔼地说:“小孩子要吃东西,吃自己家的,怎能去吃别人的呢?再说,怎能好意思去拿别人的劳动果实呢?”妈妈耐心地引导我,我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慈祥又善良的人。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