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爱这家乡的景 初一作文

2022-03-11 02:52:00 栏目:初一作文 来源:蘑菇文

朝着山路一直走,出现在眼前的是上下不一的梯田,一座两肩耸立的青山,还有那一望无垠的绿,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观峰山。

每次放学回家的时候,到了那写着“观峰山村”的里程碑前,我的心都怦怦直跳,刹那间似火球般火热火热的。只觉得一阵清新扑鼻而来,那熟悉的山景再现眼前,火热的心说话了:“停下来吧!让我们好好欣赏这一切吧!”我放慢了脚步,聆听这竹子涌动时的哗哗声,小溪澹澹的流水声。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那一片梯田,几个老伯正在田里犁地;隔那么一段路总错落着几户人家,似乎是怕那里的土地和花草太寂寞。它们相互衬映,奏出一首自然和谐之曲。继续前行,看见的是一座雄伟的大山——庙尖山。关于它,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它还有一个传说。听老辈人讲,很久以前山顶上是有座庙的,具体叫什么庙我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最后被日本鬼子一把火烧了,主持也坐在山顶上的大石头上同庙宇一起化作尘埃了。我不由得唉唉自叹:“焚石犹存,庙宇已逝”。心听见了,抚慰我道:“历史已成往事,何必自叹伤己心”?是啊,不该叹息过去,应展望未来,想一想,我又该去登山了。

去山上有两条路,一条是平缓的小径,另一条是陡峭的岩壁。当然,我选择了另一条。先要经过一段平缓的小路,就到了我大显身手的地方了。两手紧紧抓住石头,两脚用力往上蹬,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这里有很大一块石头,够十多来人歇脚,似乎是为爬山者专门准备的,从上往下看,心惊胆战,但气势雄浑。走近岩石内壁,一脚蹬竹,一脚瞪着岩壁,一步一步地,终于爬上了更高一层,又经过几次攀爬,再穿过荆棘群,终于看到了山顶的那块焚石。爬上它,俯视家乡,全貌尽收眼底,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我两脚一盘,学那主持打坐,只为看见那美丽的夕阳,不一会儿,火红的夕阳已所剩无几,最后完全被青山阻隔,只留下一片鲜红,我嘴里喃喃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观峰山,我美丽的家乡,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勤劳朴素。见到有外人来访,便邀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以敬地主之宜,还会向你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商店和土特产。跟客人做饭时,只要家里找得到的,都摆上了餐桌。一眼扫过,几乎全部是肉,就怕客人不满意。我家乡的农民说到勤劳,也是没话说的。一天忙东忙西,都看不到闲的时候。如我的伯母,上午洗完了衣,怕下午没事做,还故意找事做。我问她,她说:“我就怕没事做,怕闲着。”

我爱这家乡的景,更爱家乡的人。

我爱这家乡的景

我爱这家

竹说

竹,没有花朵的点缀,也没有蜂蝶的青睐,喜欢她的人少之又少。但她却以坚韧、高雅、虚心进取、乐于奉献,高风亮节的品质给我留下了完美的印象。我喜爱竹,崇拜竹,欣赏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她的美丽给我美的感受,还因为她的一生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不挑环境,不讲条件。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不管是荒山野岭还是沟沟壑壑,都能站成一道风景。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当春雨还未投入到大地的怀抱,新笋就在地下萌发了。当绵绵细雨从天而降,一株株春笋便带着春天的希望,带着黎明的曙光破土而出。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这便是对竹的青春活力,生命力最真实的写照。

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与“松、柏”并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尽管有万般风情,但她从不哗众取宠,不争奇斗艳,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是她的性格。郑燮又说“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她高风亮节,正直,刚正不阿。她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终成了浩瀚的竹海。

竹的一生乐于奉献。竹笋作为一道美味的食材,无人不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句道出了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长成后,可作为日用品和建筑材料,可谓一身是宝。

竹说,一生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才是王道。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