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秋的足迹 六年级作文

2022-03-10 23:22:00 栏目:六年级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七月的流火被云朵载走,夏季的雷电锁进了仓房。蝉儿闭上喧闹的嘴,雾姑娘便匆匆地穿上婚纱,悄悄地降临人间。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身边。

一大早,我独自走出家门,去寻找秋的足迹。

我看到家门口那原本翠绿的挺拔的大树,现已成了一个“光棍”司令,小树叶落满一地,它就像丢了个心肝宝贝似的,不停地“抽泣”着。再看旁边的菊花,有的在竞相开放着,有点独自一个在“孤芳自赏”,还有的好象正和旁边的花比美。空气中散发着菊花香。哦,秋就在家门口的院子里。

田野里,传来了一阵阵“嚓嚓”的割稻声和欢笑声。农民伯伯们,有的挑着一担子“战利品”,笑着回家来了;有的正弯着腰,低着头,大汗淋漓地埋头干着;有的拿着一捆捆稻谷,手脚麻利地到放到机器里去,出来的是金灿灿的谷子。真实际一片丰收的景象啊。哦,秋在金色的田野里。

走在山间小路上,突然下雨了,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姑娘在不停纺着线。我并不想躲藏,我抬起头闭上眼,伸开双臂,让细细的雨丝溶入到我的体内,我的心中。雨停了,睁开眼,看到天空像洗了个脸一样,焕然一新,蓝得使人心醉。哦,秋在细细的雨点里。

“院子,田野,雨点,秋到底还去了哪里,我继续去寻找,终于,我明白了,秋原来的在每个人的眼里,你感受到了吗?

【星火作文网www.easyzw.com】

秋的足迹

足迹

中华的脊梁

鲁迅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观看着影片《大渡河》,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那铿锵有力的文字。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幅悲壮的画卷,也正是中华的脊梁用铮铮傲骨谱写的伟大诗篇。

看着影片《大渡河》,我深深钦佩红军战士的勇气和乐观。当他们面对内部条件困窘和外部几十万大军的围剿时,却依然还能谈笑风生,高声歌唱。我深深敬仰红军领袖身上流淌着的精神。那个毛主席让马的短暂片段令我为之震惊。一代领袖竟然宁愿自己劳累赶路而让伤员上马,这种精神是何等的高贵呀!有了这样的领袖,何愁革命不胜。

我更深深佩服红军身上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敌人的围剿算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什么?只剩下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什么?

曾经太平天国骁将――翼王石达开,率4万之众,披发衔刀在此作最后一搏,人、筏俱焚,血流成河。石达开妻儿7人投河自尽,余部将士惨遭杀绝,一代名王凌迟分尸,4万将士全军覆没,惨不忍睹……

斗转星移,历史仿佛又在这里打了一个猛烈的“旋”,就在这儿,长征的红军勇士,在我方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火力支援下,冒着枪林弹雨,艰苦卓绝,强渡大渡河。

敌人把桥上的木板拆掉了,只剩下的是十几条光溜溜的铁索,敌人据守河东桥头,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正咆哮着,铁索桥与水面相差很高,看得都让人心慌。如雨点般的子弹射向了红军,但是红军并不惧怕,而是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横卧铁索,艰难地向前爬。后面的战士紧接着铺板……一个个红军勇士从铁索滑落,被卷入滚滚洪流。又有一个个红军勇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为胜利铺路。

终于,大渡河被征服了,铁索桥成了红军英勇的见证。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从此被历史定格:“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红军统帅毛泽东的诗篇经典绝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将红军精神的卓绝、坚韧、内蕴活灵活现熔铸成“金”。

但是,面对荧屏,我心中同样也是冰冷冰冷的。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军战士倒在炮火声中,我真的很难想象疯狂射杀他们的竟同样是中国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百年前的悲吟在继续。为何国民党政府竟会有“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难道在哪个纷乱的年代,只剩下权利与欲望?他们置人民的安危于何处,置民族的耻辱于何处?

影片在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为牺牲的勇士鞠躬中结束了。如同那个肃穆悲壮的结局,我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为那牺牲的勇士,为那谱写辉煌诗篇的英雄,为那伟大悲壮的长征。它印证了伟大的红军,印证了他们便是那埋头苦干的人,那拼命硬干的人,那为民请命的人,那舍身求法的人。印证了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星火作文网www.easyzw.com】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