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作文

作文字数

作文体裁

作文话题

工作范文

合同范本

报告体会

条据书信

致辞演讲

教学文档

外婆家的菱 六年级作文

2024-05-28 11:29:17 栏目:六年级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外婆家在诸暨白塔湖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水多又清澈,人们喜欢划船、游泳,捕鱼。秋天里,河里还盛产菱角,我挺喜欢去外婆家摘菱。

听妈妈说:菱用不着人们去播种,它是一些老菱掉在河底里,第二年春天自然会生长的。生长的菱,在河底里,一点点的长高,栖息在水面。慢慢地,茎的中间,由内而外伸展出一片片绿叶,形成碗口大一张蓬,像一个绿色的小“蒲团”恬静地浮在水面。被风一吹,翠绿的菱叶间次第绽放出一朵朵白花。花小却烂漫、清雅。白灿灿的一片,带着淡淡的清香,菱花被墨绿和紫色叶子托着,在阳光下真是好看。到了七月菱角慢慢成熟了,站在湖边,伸手一抓,就能抓出来一大串,你会欣喜地看见,丰盈的菱叶间潜藏着一个一个的“菱角宝宝”鲜嫩鲜嫩的。把翻过的菱草推进水里,过一段时间,它还会长出新的菱来。

秋风起,小菱角渐渐长大,褪去了嫩绿,像个成熟而害羞的少女,“脸儿”红扑扑,正是采摘的季节。村里的孩子们欢天喜地拿出家里的木头浴盆,抬到湖里去采菱。采菱时湖面可热闹了,倘若这时有几只盆相遇,那更好玩。盆被撞翻,人落水里,这时很平常的事。更有小伙伴潜在水里故意掀翻你的盆,想逃都来不及,不是被菱盘缠住就是手忙脚乱不知往哪里逃,好的孩子们都熟悉水性。摘下来的菱,剥去红红的“外衣”,里面的菱肉雪白娇嫩。放一枚在嘴里,水津津甜丝丝的,嚼得满口生津。菱角可生食作水果,煮熟作蔬菜,如菱肉烧猪肉,味似大栗,鲜美可口,想着妈妈以前常烧的这道菜,我嘴馋了。菱角不但能作水果蔬菜,还是一味治癌的好药材。

我常想一棵小菱角它努力的成长,没有人给予它们成长的能量,可它倔强而骄傲地生成这小小的菱角果实,所以它们的味道才会这么甘甜香脆。

外婆家的菱

外婆

蝉是聋子吗?

蝉是聋子吗?

暑假里的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可窗外穿来的“知了—知了—知了”声没完没了,叫得我没法听清楚电视里的声音。真烦人,难道蝉自己听不到这么单调的噪音吗?难道它是“聋子”吗?脑海里突然有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忘记了电视的精彩,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答案。

我从《科学》书上知道雄蝉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雌蝉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

为了弄清蝉为什么自己没完没了地拉着“肚皮”的钹起劲地唱歌,是不是它根本就没有听到自己的大“嗓门”?于是,我进行了一个实验:我找到一只正在起劲鸣叫的雄蝉,站在它的背后,在距离很近的地方大声讲话,使劲吹哨子,拍巴掌,用石头与石头撞击……使用种种响声来吓唬它。可是它满不在乎地继续唱歌。真是两耳不闻身后事,一心只唱蝉歌。后来,我索性找来爸爸的大喇叭,在蝉的旁边使劲吹,声音刺耳响亮,可是我的“对手”照样悠闲自得地唱着,连一点害怕和不安的表现也没有。于是我的出的一个结论:雄蝉是没有听觉的,它听不见周围发出的任何声音,甚至连自己声嘶力竭的鸣叫也完全听不到,它是个地道的“聋子”。

但是我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将信将疑,难道这是真的吗?那么雌的蝉也是“聋子”吗?那么雄蝉这样拼命的鸣叫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我连忙上网查资料,许多昆虫学家研究认为雄蝉使劲鸣叫的目的是招引远处的雌蝉前来交配,繁衍后代。昆虫学家经过解剖发现:蝉两侧腹室的外缘(第二腹节左右侧)各有一个稍突起的听囊,腔内约有1500个听觉单元。当外界声波激励听膜振动时,听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其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入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相应的听感觉。雌蝉的听膜虽比同种雄蝉小,但听脊却明显的大,听脊比听膜对声音的敏感性更高。所以证明雄蝉并不是“聋子”,只不过听觉不如雌蝉灵敏罢了。

又有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雄蝉的声音是由第一、二腹节内的发生机的收缩运动,分别牵动两侧发生膜受迫振动而发出。盖在发声膜上方的背瓣(即“鼓盖”)和所形成的鼓室以及腹部两块左右对称的腹瓣(即“音盖”)和下面的左右腹室,都有调音和扩音功能,而腹室内壁的上半部为近似白色的皱褶膜,下半部为内倾而近似半透明的听膜,透亮如镜,故称“镜膜”。而雄蝉的褶膜、镜膜和腹壁膜是接受声波的听膜,又是鸣声的辐射膜,相当于我们使用的单卡录音机,它是两用的,既可以录音,又可以放音。单卡录音机不能同时使用两种功能,录音时不能放音,放音也不能录音。所以有的科学家认为,雄蝉是个“半聋子”,即静止不叫唤时能听到声音,若是高亢鸣叫时,它就听不到任何声音。可如果这样我又有疑问,平常我发现蝉鸣叫是这样的:先是大家一齐叫,节奏十分整齐,然后一起停叫。可见雄蝉鸣叫时,显然需要听到其他同类的鸣叫,以便调节自己的叫声,参加合唱。还有雌蝉又不会说话,雄蝉又听不到自己在叫些什么,这不成了雄蝉在瞎叫唤吗?这样怎么会让远处的雌蝉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的“男友”呢?这样说雄蝉的镜膜既是听膜又是扩音膜是不可理解的。

看来,蝉到底聋不聋,它们到底怎样交流感情呢?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进一步实践探讨。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