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们的西施 六年级作文

2022-03-10 22:34:00 栏目:六年级作文 来源:蘑菇文

古人云:“吴越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出自《墨子》)伫立在浣纱溪畔,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脑海里不短幻出西施那倾城之容、沉鱼之颜。感叹着吴越之战的惨烈,又有谁能忘怀,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美丽女子——西施?

都说西施美,美在其身、其心。不管是朝时的浣纱女,还是幕时的吴宫妃,都在千年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坚强、美丽的背影,成为一段千古佳话。但,也仅仅留下了一个背影而已,那些苍白的言语,是无法勾勒出,一个有情有义,坚强执着的女子。

从西施出世起,到西施落幕时,有关西施的传说数不胜数:金鸡山、四眼井、东施效颦、浣纱石、白鱼潭、西子湖······这一段又一段的佳言,塑造了西施那无以言状的美丽,却依然不能代表西施的存在——一个人,又怎能只存活在只言片语里?

那么西施又代表了什么,亦或是什么又代表了西施? 西施精神也仍存于世,她那为民着想、敢于斗争的精神,为她添上了一层光环,让后人敬仰。——乱世之中,即使是一名男子,在这亡国之际,也不知能做些什么,只是一昧地埋怨生不逢时,整日无所事事,而她却有一腔热血,就算没有一具男儿身,只能在浣纱江边低诉亡国之恨,试图唤醒人们反抗的意识,却也能为国捐躯,放弃自己的爱情。虽说“乱世之中,一位女子便若那无根浮萍,只能随波逐流,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她却在能够抉择之际,义无返顾的选择那条坎坷的、无法回头的道路。之后,再以最大的努力,扭转这世界的命运。最后,再在故乡逝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我牺牲、忧国忧民,这,便是西施的精神。

再而,西施文化。苎麻、西施扇、西施豆腐、西施团圆饼等,都是西施所遗留下来的踪迹。作为诸暨特色的西施文化,对于后代的影响不容小视。可除了这些,西施还留下了些什么呢?是那立在江畔的“浣纱”二字,还是这滚滚流淌的江水?千万年以后,也许这些终会被江水带走,也许它会经久不变,但终究,还是消逝了很多很多,迟早被岁月清洗。但那又如何?西施,已经不是活在那些俗物上的,她是活在我们诸暨人民的心里,是连那岁月都无法冲洗的······

我们的西施

西施

少年心中的“三爱”

爱,这个敏感而又充满幸福的一个词,让多少人正确面对自己的人生。

我们是学生,而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但如果你不热爱它,最终你还是只能一无所获。

爱学习,首先要把握好学习的黄金时期,这是学习的一个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速度非常快。爱学习,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吃苦的钻研精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中国人自古崇尚知识,尊重知识。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于是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一个个梦想,让我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当我们怀揣梦想,追求梦想的时候,学习就会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建起阶梯和桥梁。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识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快乐。我们要在学习中享受收获的快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爱劳动,要知道品味劳动的乐趣,在众多的乐趣中,劳动所带来的乐趣是独一无二的,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令人难以忘怀,也为青春留下了最宝贵的最难忘的一笔财富。

大家知道,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劳动节。它不仅是中国劳动者的节日,而且是全世界劳动者共同的节日,我们把它称作“五一国际劳动节”。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未来。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呈现中国梦。

爱祖国,祖国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共同的母亲。之所以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是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出我们对伟大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感情。生长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的每一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歌唱伟大的祖国母亲。只有对祖国母亲真挚的热爱,才能创作出赞美的歌曲;只有对祖国母亲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从内心深处流淌出赞美的歌声。

我们要牢记,创造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是我们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人必抱的思想。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