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一颗星从北方升起 五年级作文

2022-03-10 14:37:00 栏目:五年级作文 来源:蘑菇文

“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本身”。这是某位诗人评价请辞的季老。

季羡林,生于1911年,正逢战乱时期。在他的一生中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同时也经历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名学者,他

能从那灾难中忍辱负重地存活下来,就表现他一生的不凡。

青年的时候,季羡林曾留学德国,研究了中国的佛学,并深化了印度文学,为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他作为一位海外学子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并且在北大展开了自己文学的新天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他为中国的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默默无闻的做着: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季老喜欢穿中山装,步行去校园的路上遇上了一位在北京求学的外地学生,学生满头大汗,显然沉重的行李拖累了他。当他看到了身着朴实的季老错把他当成农民工,希望他能帮自己看守行李,好让自己轻松的去办入学手续,季老欣然答应。那时正直夏日,北京的气温绝不亚于沙漠。在人来人往的路上,在毫无遮蔽阳光的情况下,站在那里直到学子归来。等到开学典礼那天,学子发现那天为他看守行李的老人,竟然是自己敬仰已久的季羡林老师。

平民式的季羡林让我逐渐的爱上了文学,就像他那充满韵味的文字那样:“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不足,只能赞叹。”季老的文章就像贝多芬的音符给人愉悦的感觉;像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时的神秘;像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所追求自由的轻松······也许我能拜托上帝,通往天堂之路,在小小的角落里,凝视季老,学到那一点点季老的为人处事;学到那一点点季老的优美文笔、慷慨激昂的文字;那一辈子创作文学时的不懈。

你走的时候是我上初中的第一个暑假,我感到十分的悲伤,我关注季老去世的每一篇报道。每一篇报道,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仿佛在我的心里都是一滴滴泪水,伴随着忧伤的音乐,缓缓得躺在手心,化作一团雾气飘向遥远的北方,化作雨水滴落在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季老,“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黄昏》也跟着你走了,夜幕降临了,你幻化成一颗星,无可比拟的,照亮整个夜空。(指导老师:毛丹飞)

一颗星从北方升起

一颗升起

土豆,我来啦!

你猜,今天我们又做了什么?今天我们亲手挖了土豆,又当场烤了香喷喷、热乎乎的土豆噢!

学农基地的老师带我们来到一片土豆地里,地里密密麻麻地长着嫩绿嫩绿的土豆苗,别看这土豆苗一点也不起眼,下面可是硕果累累啊!老师给我们讲完了挖土豆的方法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竹签去寻找那可爱的土豆宝宝了。

我拿着竹签找准了一棵较大的土豆苗开始“进攻”了。我拿起竹签轻轻地把土豆苗两旁的泥土拨开,一点也不敢松懈下来,生怕土豆会趁机“溜走”。没想到,我拨了半天的土,连个土豆的影子都没见着。我真是又气又恼,一用力,竟把土豆苗给拔出来了。呵,这下可好,拔出了不少穿着黄色外衣,圆头圆脑的土豆呢!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暗自窃喜着。我望望旁边的同学,他们都在土里拼命的寻找着,我也不甘示弱啊。我顺着刚才拔出苗的地方继续挖下去,果然,我又收获了一大堆土豆宝宝,按照第一次挖土豆的方法,我在第二株挖的时候又找到了许多呢!

土豆挖好了,我们就要去烤土豆了。赵思佳先把土豆洗干净,放进一口大锅里,撒上盐,生起火,等40分钟过后,我们就能尝到自己亲自挖、烤的土豆了。“哇,好香啊!”土豆出锅了。我们贪婪地闻着土豆的清香,也顾不上烫口,狼吞虎咽地吃下了这“来之不易”的土豆。虽然我们没有烧得像饭店里厨师一样的好吃,但我们依然很开心,因为这毕竟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烤土豆呀!

有喜,有忧,有笑,有果,这就是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学农的意义,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对这次学农活动记忆犹新。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