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家乡的米糕 故乡的传统美食作文1000字 1000字记叙文作文

2022-03-05 22:47:00 栏目:记叙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白雪飘飘,炊烟袅袅,过年了,家家户户真热闹,包粽子、做年菜,大家忙忙碌碌,其乐融融。在我的老家浮牌却别有一番年味儿,在这里流行着一种传统美食——花糕。

“咚咚咚,锵锵锵”,四面传来敲打声,还伴着甜甜的糖香,这就是做花糕独有的“交响曲”。小小的花糕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有金鱼、寿桃、元宝等一些象征着吉祥与幸福的图案,但是你可别小看了这一块小小的花糕,它里面可有着不少的学问呢。

首先,得先熬出糖油来。奶奶在一个盆子里盛了半盆水,然后把白糖用水瓢一瓢一瓢地倒入水中,我连忙制止:“奶奶够了吧!太多糖太甜了!”奶奶笑了说:“还不够呢,太少了。”我一脸疑惑,望着奶奶一瓢一瓢地将糖像倒水似的倒入盆中,又将这盆糖水倒入锅中熬糖油,心想:“要是我能尝一尝那会是什么滋味呀!”

不久,大锅里传来噗噗的声音,哦!原来是熬糖油的声音。揭开锅盖,糖油呈现棕黄色,上面不时会有黏稠的气泡慢慢升起,就好像一锅沸腾的快要喷发的岩浆却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奶奶把熬好的糖油倒回盆里,哇!这油如一注蜂蜜流入盆中,如胶似漆地粘在勺子上,又粘又稠。装好的糖油被放在桌上用布封好备用。

接着,就是做米粉了。奶奶把大米放在水中浸一会儿,然后放入锅中翻炒,一阵阵米香便扑鼻而来,把我“困”在其中。我们将炒干的大米装进一个大箩筐里,整装待发,背上炒过的大米,来到了一座青砖黑瓦的老房子。

站在门外我往里瞟,只见里面已经挤了好多人,村里的阿婆们,背着、拎着一袋袋、一桶桶的炒米,满屋子的米香,令人陶醉。原来这是一座石磨作坊,家家户户都来这里碾米。闲着的人都喜气洋洋,趁机拉拉家常;忙着的人则挥汗如雨,面红气短;小孩子则兴高采烈的玩游戏,吹牛皮。

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和妈妈一起推着磨柄,石磨开始旋转起来,奶奶则缓缓地往磨口倒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不一会儿,两块石磨间出来了米粉,我兴奋地对妈妈说:“咦!妈妈你看那白白的就是米粉了吧!”妈妈一看也高兴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们推得更卖力了。一番辛苦之后,终于将米碾成了粉。我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回到家,我们把米粉与糖油和在一起。咦,奶奶怎么不见了!我好奇地问妈妈:“奶奶呢?”妈妈环顾四周笑道:“奶奶去拿秘密武器了。”我心想:“秘密武器是什么呢?”这时,奶奶拿了两块磨具,上面雕刻着许多花纹。

只见奶奶将面团压在磨具上,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刮下多余的面团,然后用一块惊木“咚咚咚,锵锵锵”地敲着模具,再“啪”地将米糕倒到一个用铁丝网做成的筛子上,这样一块块栩栩如生的米糕就做好了。那小麻雀,张开纤柔的翅膀想要飞向蓝天;那八条腿的螃蟹,举着两个壮实的大钳子在向你挑战;还有咧着嘴的石榴、红透了脸的仙桃,我真是舍不得吃了它们。

不过,还是抵挡不住那诱人的香味,尝了一块小仙桃,甜而不腻,还夹着淡淡的豆香和橘子皮的芳香,真是人间美味啊。

这就是我家乡的米糕,它成了新年不可或缺的美食,而那“咚咚咚,锵锵锵”的敲打声则是飘扬在乡间最动听的交响乐。

家乡的米糕 故乡的传统美食作文1000字

米糕作文故乡家乡传统

年味乡味 思念故乡的作文1200字

从小就有一种恋乡情结。

在我眼里,故乡的古木参天,是慈爱的。那歪斜而粗壮的主干稳扎稳打在肥沃的土壤,延伸出无数同样坚韧的枝,抽出片片厚实的叶,汲取养分,结出那丰硕的果。整棵树枝繁叶茂,染得村庄满目苍翠,风光旖旎!故乡的流水叮咚,是活泼的。它一路欢唱,映出雪白的鸭、健壮的牛,像一位窈窕淑女,所经之处景色雅致秀丽。故乡的炊烟袅袅,是多情的。它摇着柔曼的腰肢,从烟囱中冉冉升起,往空气中平添了一股生活味道。

说到生活味道,过年,当然是最有生活底蕴的节日!

一进入腊月,在新渥老家,这时就会有人搬出石臼,捣糯米饭,做麻糍。一石臼的冒着热气的糯米饭,晶晶莹莹,软软糯糯。细看,饭粒大颗而饱满,可爱得不得了!几个壮丁轮番上阵,捏着一把大木锤,一下一下稳稳地锤打糯米;而石臼旁则有人蹲着,等锤一下就把糯米饭团“翻个身”。在我看来,锤糯米、翻糯米是勇敢者的游戏——锤糯米的要把节奏、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翻糯米的则讲究“稳,准,快”,太磨蹭,太拖泥带水,那锤子挥得呼呼有声,必定要磕着手。旁边围了一大群人在看,每当到展示功夫的时候,他们就“嗷嗷”地喝彩,还有的端着手机在拍,没头没闹地评价着“宇宙无敌”云云。妈妈则说,这算什么,以前用他们用的是大石锤!我听得目瞪口呆,想来那该有多么地惊心动魄!

过年,最不可或缺的主角非酒莫属。外公外婆会在酿酒的头一天把400斤糯米用干净的水泡在两只巨型木桶里。400斤糯米经过一个晚上的浸泡,变得像人参果一般讨喜,白白胖胖,像是有生命似的,衬出浓浓的年味。第二天一早,外公外婆叫来子女们,一起动手,开始酿酒——400斤的糯米要酿成酒,光靠两个人可不行。两个阿姨负责在灶下烧火,两口大锅的灶孔里,架上了早就晒得很干的木材,火苗呼呼呼地蹿着,舔着锅底。两口大锅里,一口装满了水,烧开水酿酒;一口用来蒸糯米饭,只有半锅水。我爸妈和舅舅则在准备各种用具:两只大缸要洗干净,擦干,水烧开就可以舀进缸里;把竹扁擦干净,用来晾糯米饭。外公外婆,忙着把糯米装入蒸糯米的木桶,然后让这个木桶“坐到”锅上,蒸熟后又把它倒到竹扁里,摊开,晾凉。

于是,一时间,整个厨房雾气腾腾,人影绰绰,宛如仙境一般。我最喜欢看着那雾气在空中翻着跟头打架,有时也去给忙得不可开交的大人们打打下手。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和一群表姐妹在一边吃东西、玩耍,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忙碌穿梭的大人,听着木柴燃烧时噼噼啪啪的声音,嗅着柴火和米香的特殊味道,愉悦而自在。

等到400斤糯米都蒸好,煮够400斤水的时候,就会得到一小段的休息时间——要等开水喝糯米全部晾凉。这时,厨房里的可见度会提高很多,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嗑嗑瓜子、喝喝茶水,聊聊家常,气氛多棒!等一切就绪,外公就把糯米饭放进凉开水里,一边用手搅着,一边把结成团的糯米饭捏碎,再加入红酒曲,一圈一圈慢慢地搅拌。搅匀后,用厚厚的塑料布遮住大缸口,用绳子绑牢后就静静地等它发酵。糯米开始发酵时会产生热气,塑料布就会被撑得鼓起来,外公就拿一根擀面杖,将浮在上面的糯米层桶几个洞,让热气泡泡冒出,防止酒变酸。

一个月后,酒就可以喝了,时间刚好,年到了!外公乐呵呵地揭开塑料布,把一个鱼篓一样的东西放在正中间,用力压下去,酒就立马渗进来,一股浓香直往鼻子里钻、钻、钻,直钻得鼻子发痒。外公用勺子把酒舀进碗里,哇,那样美丽的红色,如玛瑙,似琥珀,静静地伏在那里,像是收藏了一个月的春天似的。但又那般的晶莹剔透,明澈清亮。妈妈把它放入锅里加热后,再加入鸡蛋白糖,丝丝的蛋花像菊花瓣。妈妈给我也盛一个小碗底。满心雀跃地嘬一小口,一股甜甜的、柔和温暖的味道丝丝缠住我的舌尖,舞进喉管,跃入肠胃!美美地喝完,就有了微微的醉意,脑袋有些些的晕。

过了年,外公会把酒装入酒坛子里,封好。每次过完年,我们都会各自带上外公给的那一坛酒,回家。那一坛子酒,就醉了我们一整年!

过年,它不只是一套一套的新衣,也不完全是一个二十来天的假期,它也是门口红红的对联,是屋檐下圆圆的宫灯,更是一家人人围桌而坐的灿烂笑脸!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乡情,和一代代血脉相承的乡魂,是它真正留给人们的无限美好的记忆!

我喜欢故乡,喜欢在故乡过年。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