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初中议论文作文900字 法与罚 议论文作文

2022-03-05 22:37:00 栏目:议论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吕氏春秋》有言:“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可见“法”从古至今都是治国的一个重要武器。对于法,大家都懂得违法的严重性的,所以对于它是敬而远之。之所以大家敬法尊法,是因为法与罚是分不开的。

谈到法与罚,我们首先应当有法可依,毕竟“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当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当今社会,有多少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若想真正做到以法治国,首先应当建全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接着才能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才能让犯罪分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受到应得的惩罚。

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这对于治国来说,可谓成功了一半,要想真正做到以法治国,还有关键的一点,那便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近几年,电视剧、电影产业可谓百态千姿,影视作品多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拍摄景点带来了污染。《无极》剧组污染了香格里拉的锦绣山河,又让圆明园的树叶泛黄了近两年;《神雕侠侣》剧组则是破坏了大墎烽燧遗址;《大旗英雄传》剧组在仙都风景区拍摄期,竟用涂料喷涂覆盖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摩岩石刻……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污染剧组”频频出现,是因为有坏的示范——《无极》剧组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仅仅罚了九万元。处罚如此之轻,剧组们自然不长记性。选择去一些风景秀丽之处拍摄,在目前是一种潮流。风景区可借剧组抬高身价,剧组也可以利用优美的拍摄环境提升关注度,这看似公平的“交易”,其实是对自然的不公平。谁都知道保护环境很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功利因素又往往凌驾其上。试想,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这些剧组还敢屡次以身试法吗?

关于治国还应当有一个基本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的说法;“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赵惠文王有一个弟弟,名为赵胜,号平原君,官任宰相,家中有食客数千人,颇有权势,而他的家臣家丁却仗势胡作非为,不尊国法,赵国官吏赵奢为人正直,铁面无私,当即按法将平原君家九个不纳税的管事家臣全部处以死刑,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不急不慢地说::“我若不秉公执法,又何以叫国人守法呢?国人不守法恐怕赵国也不能巩固,而你的荣华富贵也就不存在了。”一席话,说的平原君哑口无言。

如此看来,想要国家繁荣昌盛,应以法治国,以罚固法,这样“法”才能深入人心,最终国家才有精力发展其他方面的建设,才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初中议论文作文900字 法与罚

议论文作文初中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900字 教育的根——树人

孔子曾经斥责学生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后又有人说过“孺子可教也”,几句话虽是有的在夸奖学生,有的在斥责学生,但却也道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孺子即孩子,幼儿,这就是说教育是一个必须从小抓起的人生大事。教育就像建高楼,没有先建好上层再回过头来建造第一层,然后第二层,这样的做法看来实在可笑,更不能说是什么科学,本末倒置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更大的可能是事倍倍,功全废。这与急于充胖却吃撑了的人无异。

很多人谈教育,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我始终觉得对于教育我们的言论说的再好听,也只是过耳的春风,留下点短暂的温暖便也就过去了,而教育的功是否落到实处更值得思考。这篇文章我想说的不是教育,却也是教育,说的是教育中的人。

我觉得有一个观点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先有了人,才有了教育。教育这个现在看起来很大,很空,很让人费神的词一定是人想出来的。人想出来的词当然得为人所用,为人服务。现在的境况便不同,不理想,人不在教育中,教育不在人群中。什么在教育中呢?钱也。利也。这是个不健康的教育,是个违背了最初定义的教育,是个让人的身份降低不如钱的教育。不觉中,我又对教育骂骂咧咧了,真是不该。我说的并不是全部,只是群马中的个例罢了。

还是回归到正题上来,教育的根是人。换句话说人是教育的宗。有宗才有源,有人才有教育。那么教育该怎么样为人服务呢?似乎这才是我们该关心和追究的问题。

从孺子开始,教育便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或者不应该定义为工作,对部分人来说是工作,对有些人来说是职业,对少数人来说使命。工作的原始追求还是钱,职业的话我理解为有责任的拿钱,要说使命,我觉的我会为这类人不吝啬赞扬。孩子的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孩童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脾性、道德观念、认知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也是唯一的无法回头的时刻。所以我觉得对于孩童时期的教育问题应该是教育界最重要的问题,最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完善,去探索的话题。有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教育就像是卖药,要卖好药,卖良心药。当然家长在选择的时候也不能闭着眼睛,是猫就能抓老鼠。有卖好药,良心药的,也得要有会买的。不要被罪恶的药贩领上一条一生的不归路,那样的结局不是之后的教育能够挽回的。所以我要说最初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不同的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成不变,人在变,根在变,教育当然也得不停地变。有时候我会有种强烈的感觉,讲台上老师教的意气风发,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却是死气沉沉,像是中了毒,患了瘟疫。确实是患了瘟疫,教育的瘟疫。如果台上的老师都不知所云,台下的学生又怎么能从老师的只言片语当中捕获一点知识或是能学点做人的道理。如果真的像我之上所说,那教育真的悲剧了。实施教育行为的人,机构真的悲剧了。如果单从这方面来讲,我认为作为实施教育的人或是机构,对于自身的能力的要求,自身品格的要求,必须更上一条杠。这条杠,有固定的标准,又有变化的标准,身为教育传播者,这样的杠,是不能忽视,不能轻视的。杠之上是一群人有希望的未来,杠之下是很多人难摆脱的恶命。这条杠牵扯的是一代人的命运。教育中的人,传播者,责任之大,不容忽视。

我们常说的教育,很多人的理解都是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手把手的教学。其实这种看法是很局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却不都是学校的事。学校的教育知识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教育的本身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那个方圆之地,更大的舞台是社会这个大舞台。教育在社会中的力量可能会更巨大,因为社会中的教育才是最亲近人的教育,越接近,越接人气。又回归一开始的那句话,教育的根是人。而人最大的聚集地不是学校,而是社会,是家庭。所以教育的最终归属理应是社会,是家庭。虽然说现在我们的教育的主体还是学校。学校成了我们接受知识,学习做人的貌似唯一的地方。学校担起教育的重任本事,无可厚非值得称颂,值得夸赞,但如果将教育困于学校,那我可就不能苟同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畸变,学校成了唯一寄托,社会、家庭成了阻力,这样的观念便是舍本重末了,这样的教育能给我们什么?这真是一个好问题。答案深究还很多,这里便不再多究。不如说说社会给了我们什么,家庭给了我们什么。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们需要面对的可能远远多于在课堂上遇见的问题。课堂上遇见的是一板一眼的问题题目。社会上,我们遇见的是形形色色,真假难分的实践问题。这样的两种问题的含金量也没法比较。你总不能在课堂上学会实际生活的经验,我们况且不说未来有多大的成就,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生活给你的,而不可能是课堂。社会上的教育是一种生存的教育,其意义不说自明。但在个人的小家庭里的教育又能给我们什么呢?我觉得小家庭的教育给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就是为人处世,道德脾性的培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教给我们的是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做人的品质。教育的根是人,而品德是人的根。这样说来,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育,教的是书,育的是人,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无疑是成人。成人的道路是漫长的,是必须以人为本的,这便是我一直想说的。孺子也好,成人也罢,教育的实施得有杠有根。

教育的根,人的根,教育给人根,根正苗红才是教育之大成!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