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家乡桔树赞 三年级作文

2022-03-09 20:03:00 栏目:三年级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的家乡石门,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既普通又不平凡的小山村,本应被人遗忘,但却因年产四十吨中华名果而远近闻名。

这令石门脱离了普通走向了不平凡的中华名果就是柑橘,它就是桔树的孩子….

春日——活泼可爱

春天到了,春风来了,桔树都抽出了新芽,开了花。芽儿嫩绿嫩绿的,像一只只摇曳的小小手,又像一个个穿绿裙子的春姑娘,花儿雪白雪白的,像一小点还未来得及融化的雪,又像一群群迎接春天的小娃娃。小手儿摇,摇出了雪;春姑娘笑,招来了娃娃。

春日里的桔树,就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那么活泼,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那么年轻,总是精力旺盛,生机勃勃。那双眼睛,在打量着世界,打量着一切新鲜的事物。

夏日——大爱无疆

夏天,桔树早已褪去了春日稚嫩的装扮,换上了一身新的绿军装,她早已没有了春日的活泼可爱,取而代之的是严谨与认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她要保护刚刚长出的小桔,保护她的孩子。孩子们就是她的全部,是她日益走向成熟的象征,是她每一份辛劳,每一份汗水换来的勋章。

桔树也已渐渐成长,枝干更茁壮了,枝叶更繁茂了。她在渐渐的长高,长大….再也不是春天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她已经感受到了自己身上应承担的责任,那身绿军装,使她像个军人一样,有着大爱。

秋日——无私奉献

秋天到了,桔子成熟了,桔树的孩子到了要离开她的时候了,即使有千百个舍不得,她也只有狠下心来,让她的孩子们给人们带去甜蜜,带去幸福。

人们来收桔子,桔树忍受着被刀割的痛苦,微笑着面对,鼓励着每个孩子,告诉孩子们要给别人带去甜蜜,带去幸福,带去…..

桔树看着人们在丰收后的欣喜表情,内心也笑了。即使她不能显现出来,但是人们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在收割的时候总是对她微笑,她此时正在尽自己的义务,她无私地把自己的“孩子”奉献给人们却不向他们索求一点回报,这就是桔树。

冬日——刚毅顽强

秋收的繁忙早已逝去,冬日剩下的只是渺无人烟,离开了孩子的桔树失去了精彩,有的只是孤寂、荒凉,但是乐观向上的桔树在此时并不气馁,总是在积极地生活着。尽管别的树都已经变得光秃秃,尽管其它树的树叶早已变黄,但她还是那身绿军装,只是有点旧了。

下雪时,别的树都冻得瑟瑟发抖,她只是抖抖身上的雪,展现出她的那身绿军装,依旧是一个女军人,但是有点儿老了。可这丝毫也改变不了她军人的性格---刚毅充满毅力,顽强拼搏,不屈不挠。

她在坚持,她在等待,等待来年春天再创辉煌。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桔树,这就是石门人的桔树。

望着这样的桔树,我不由得想到了石门人,石门人的精神。我爱桔树。我爱桔树,是因为她象征了石门,象征了石门人。她不只是树,她像石门人一样有着大爱,一样活泼可爱,一样无私奉献,一样刚毅顽强……

家乡的桔树是不平凡的树,石门人是不平凡的人。

家乡桔树赞

桔树家乡

美丽的树叶贴画

秋天到了,大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玩的非常快乐。现在美丽的秋天要走了,我们非常伤心,真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一段写出了秋天的美,用了一个比喻句和一句谚语,恰到好处。)

下午,老师高兴的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做一道特别的作业,叫做树叶贴画,看谁做得最漂亮。”我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心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呀,我一定要把秋天留住。

(这一段写出了做贴画的原因,一方面是完成老师的作业,它又有很深的寓意:秋天太美了,我要留住它。)

放学后,我在校道边捡回了五颜六色的树叶。然后,我回到教室,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开始摆弄起来。做什么好呢?蜻蜓,太简单了,熊猫又太难……我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做一只小兔,因为小兔活蹦乱非常可爱。

(这一段交代了做贴画的一些准备,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小作者的准备很充分。)

我先把一片半红半绿的树叶剪成圆形做小兔的脑袋,然后用一大片绿色树叶做成兔子的身子,接着用粉红的叶片做小兔的双腿,再用一片椭圆形的叶子做成小兔的尾巴,最后用彩笔给小兔画上眼睛和嘴。我拿起来一看,这哪是小兔,分明是一只乌龟,我傻眼了,正烦恼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干脆就叫它乌龟。

(这一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用“先……然后……接着……再……最后”把制作的过程写的清清楚楚。虽然看起来做得不是很成功,但可以看出小作者的确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孩子。)

贴好了画,我把小乌龟放在课桌上,和同学一起去清理垃圾了。回来时,刚走到教室门口,我看见小乌龟快要爬走了,赶紧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自言自语:今天怎么尽出怪事!当我走近一看,小乌龟什么动静都没有,好好的在白纸上睡大觉呢!

(这一段是小作者做完贴画之后的想象,合情合理。)

我为自己贴的贴画高兴和自豪,也为秋天而兴奋。秋天真美呀!

(最后又回到秋天,首尾照应。)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

文章主体部分:制作过程非常清晰。

引用了谚语和成功运用了一些成语和比喻句,使语言更加生动。还有简单的心理活动描写,显得自然,使文章更加具体。

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使文章富有活力。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