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200字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观后感作文

2022-03-05 22:32:00 栏目:观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史伟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精彩瞬间,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共同欣赏中华文化,品味其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是国学经典中的精髓,诗词歌赋读起来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场“中华国学热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山东省为此开展了《国学小名士》活动,广泛征集山东省优秀国学学子,展开了一场智者之间的较量,在这种比赛中,更重要的是诵读古代经典,让更多人受到文化和美德的熏陶。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国学小名士》第一环节“初露锋芒”第一轮中,参赛者围绕“家、国”两字进行古诗词背诵,在一轮接一轮的背诵中,我感受到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对国家的深切担忧,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国忧民,还有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的隐逸情怀。除“家、国”的诗词外,更有第二轮“亲、情”的众多诗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参赛者的诗词储备量之大,对国学经典的研究之深,这更是让像我这样只看到古诗肤浅的表面的同学自愧不如。我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只注重是否背过,能否说出作者表达的感情,而并不能真正地走入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上的交谈,连最基本的赏析诗句时的重点都抓不到。除此之外,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大弱点,就是没有多积累课外的古诗词,所以在《国学小名士》比赛中,参赛者背诵的多半诗词我都没有耳闻,这也使我下定决心要向参赛者学习,要更多、更深的了解优秀的唐诗宋词。

在众多选手中,一位男生回答的问题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题目是要求解释在古文中“乾”和“坤”分别代指什么,他的回答非常完美,因为他的座右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就含有“坤”字,他解释说,“乾”就是“天”的意思,也有学者认为是“马”的意思,因为“马”象征“天”。“坤”就是“地”,也是“牛”的意思,因为“牛”象征“地”。这让我大长见识,连评委都连连称赞。最后一环节的题目包含了更多的知识,要求参赛者给题目中已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下联必须为自己编写,评委在点评中指出,假如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平)声,下联最后一字则需为平(仄)声,因此在对联中,同位置的字应为仄对平。其次就是在上下联中最好不要出现重复的字。普普通通的对联中都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中华文化更需要我们深入的了解,精心的钻研。

这次观看《国学小名士》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它增进了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启发我在学习中要注意方法,不但要日积月累,积累一点一滴,而且要结合到生活中,切身实际,学会如何运用。四书五经是我最少读的经典,我总认为其中的道理很难理解领悟,现在看来,阅读它们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可以学习到孔子对学习的理解和颜回等弟子们安贫乐道,勤学好问的优秀品德,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知识有了渴望和追求。同时在观看《国学小名士》诚信小测验中,我学到了生活中要助人为乐,考试中要诚信考试,不欺瞒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总之,我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赵翼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即使今天的中国文学名人辈出,文学形式不断变化,我们也依旧崇尚中华国学经典,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让世界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200字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国学名士观后感中华文化弘扬

芳华观后感1500字 电影《芳华》的观后感

曾经学生时代的我们,每当遇到学校组织的主旋律电影的活动后,一篇400字的观后感是经常的作业,特别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情况下,那更是必然。这几天的冷空气终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们的头上,而我却怀着等待满足的热情走向电影《芳华》的影院。

又有很久没有到影院观影了,进场后离开演还有5分钟,满场只有我一个人,让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电影评审大员才能体验的礼遇,心中不禁窃喜。其实早在九月份就盼着能一睹芳华的风彩,但首映档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间本有世事无常,想必当时冯导心中也会用此言安慰自己。冯导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个北京“爷们”的类型之一,但这部影片的情节更是从内心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更是一名资深军迷,对于在那场战争中因国家大环境问题而造成对千千万万个“刘峰”式人物发生的种种不公,种种漠视和遗忘更是心存愤恨。

而前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冯导在此片首映式上满含热泪的演唱了一首朴树的“那些花儿”,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间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点,非到全身心的释怀是不会向外表达的那份情感。 从影片一开始,那熟悉的前画面和背景音乐,那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风格一下就把我领回到儿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天空如此湛蓝,那时候的时光如此舒缓,那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处在万物初放精彩的时代。小时候因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练琴的经历,故偶然有机会在演出时或去少年宫上课的时机看到过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时的我们心无杂念,旁无非意,就是喜欢,喜欢听,喜欢看,应该是一种对“美”的好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相信,他们和她们所演的人物在那时更是这般的人,有着这般的心。

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全片纯净,满怀情意,人物的变和情节的转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和平时期的万众一心,尽展英姿,到战争年代的无往无畏,视死如归,再到经济时代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一不在诠释着另一种“活着”,那种平凡而不断的精神延续。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顶天立地,值得我们去铭记。中国的词语其实大多都是含意组合式的,电影中的“刘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快遗忘,或者说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谓“根本”也是这类词汇的一个典型。他有着雷锋般的心怀,他有着战神般的意志,他同样有着凡人的情感,为了爱情宁愿去选择坚守,守望着他心中的那朵“小花”,无怨无悔。自古时事造英雄,只是历史给予他们的英雄时刻太过于短暂和残酷,也只有影片中的“小萍”才能真正的去懂他,爱到他的内心,能让他体会。他们就活在我们身边,也许他们已经老到自己去习惯性的沉默,默然于世,但这篇故事传递给我们一种精神,一次觉醒,我们必然还要为他们的当年而敬礼和鼓掌,因为他们也曾年轻过……

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创立者,面对的是同样的时代变迁,虽然不再有血肉混糊的杀戮,不再有转瞬即逝的惊恐,可是同样需要坚守,同样需要去完成属于我们的任务。我们也在用我们的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们的“芳华”。芳华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经历,一个时代。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芳华,不管你有视或者无视,它就在你身边不停的流动着,你可以浑然不知,也可以无比珍惜。

昨天看到网红韩寒在微博中评价到“冯导的非喜剧片其实比喜剧片拍的更好”,在我一直以来的感受中,同样如此。本以为全片会以朴树的“那些花儿”作为结尾曲,没想听到的却是韩红的“绒花”。但当那些剪辑画面再次浮现眼前,听到歌词中的含意,不由泪水再次流下,流得怅然,“世上有朵美丽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那些花儿”的歌词不免让人会局限于爱情,而“绒花”才是对那些人们的敬意,对那个时代的演绎。 不觉中写了这么多,如果语文老师有知的话,一定是很满意了。最后配上几张影照,为了保护正版,我只拍了片头和片尾的几张,以表达我再一次的心意。可能让那些想看到美女们大长腿的朋友们失望了,那就到影院中一睹《芳华》的风姿吧,希望大家都能观有所感,也提醒大家别忘记带上纸巾。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