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活着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05 22:27: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匹夫不可夺生之意志也

我沉浸于一个奇妙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我紧紧的跟着一名男子,看着他放纵无赖,败光家产;看着他遭受苦难,浪子回头;看着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最后又看着他与一头老牛一起在生命暮年中相伴而活……

这个男子,名为福贵。

从书本世界中醒来,才发现自己的眼泪早已落至页面,浸湿了纸张。我的心软的一塌糊涂,可背后却又不经发冷。坐着的平等描写实在太过真实,而我也经不住内心的蠢动,在恐惧和好奇中,探寻着书中故事。

我认为富贵生活的很累,他输光家产后父死,妻离。终是开始下田去干农活——不然他活不下去了。一人种五亩田,想想都辛苦,何况这人先前还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我本以为他是坚持不了的,可他的心却又踏实了下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正如他娘说的,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人就是这种情绪化的动物,活得高兴了,再累又有什么?

福贵的人生是苦是惨,可里面也有着无数细小的温情存在,正是因为这些温暖,才让他眷恋这个世界,不想放弃活着的希望。他之前活着,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之后活着,是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回忆往事,那些辛苦的和快乐的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呢?为了学习,为了陪伴对自己重要的人,为了享受这世间的美好,还是为了承担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了报效给我们提供保护的祖国?我心中的答案还有些模糊。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

福贵活了很久了,他醒悟后一直挣扎着活着。战争,改革,饥荒他都经历过了,他把他的亲人,所有的亲人都亲手埋在了地下,可是他还是没有死。其实人一死很容易,可不死也是容易的。福贵说过,一个人命在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我认为,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一个人要是真正的不想死,那就怎么也死不了。

人求生的意志是强大的,有人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这看似平常的东西,却少有人真正拥有。

举个例子吧。身患绝症的病人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向上,配合治疗的。这种人对人世还有眷恋和希望,往往会得到好的治疗结果。另一种人怨天忧人,自怨自哀,最后竟郁郁而终,而并非因病死亡。难道说这种人就没有求生的意志吗?难道他就不想活吗?不!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想活并不等于拥有求生的意志,拥有求生的意志,你就可以抵制身心上的痛苦折磨,而如果只是想活着却不能忍受苦难,也终将死去。书中的春生就是这样,他答应了福贵要活着,可却忍受不了严刑吊打之苦,最终上吊而死。

纵然人生不可避免苦难,但生命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不应该被挫折战胜,所该做的,应是好好呵护生命中的美好,活在当下,努力去活。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吾曰:“匹夫不可夺生之意志也。”

活着读后感

读后感活着

千秋人物读后感

如今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满,每一分钟要做什么都要记得清楚,我喜欢的慢生活,对于如今的我来说还是太少太少,每一天晚上,写完作业,翻开一页一页的纸张,是多么惬意啊。

老师说要读《千秋人物》,一开始是真不喜欢,没有好玩的故事,没有喜欢的古风味道的文字,一点一点都是那般无聊,对于政治,对于伟人,他们都是这样出现在课本上,除了歌颂,就要赞扬,都要值得我们学习与怀念,又有什么意思呢?如此看来,对它我变更是失望一层,不过,看了半个小时后,我很快便不这么想,没有一个人是永远正确的,甚至有些开始喜欢毛泽东对人生的态度,他不怕后人的指责,有的事情错了就是错了,过与功三七开就好,只求自己一生无悔就好,后来看到庐山之争时,他也会心生自责,如果那时他也像三峡工程之争一样,允许发表一点不同意见的话,也不止于此,当人去楼空之时,什么不都晚了吗?

想来,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政治课上老师说要组队完成一场新闻演讲,一直自信于自己能力的我自然成了组长,规划好所有人的问题,该干什么怎么干,我说得清清楚楚,最难做的PPT,我也主动饱览,但不得不说一组好的PPT是整个小组的核心,如果想做好,一定会浪费不少时间,这些股且都不说,最后的演讲者成了个难题,前桌应该写评论的,好说歹说就是不写,他的能力我不是不知道,费尽心思做好的PPT如果在后面最关键的一关被他们搞砸,所有的事情都会是前功尽弃,我不敢相信他,在记忆里,他总是很容易的逗笑所有人,在朗读方面,也是一样,但这次是新闻啊,何况我做PPT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别人又怎么会达到我的这种效果呢?这次实在是没了招,心里也不禁埋怨:没有这个本事,你瞎懒揽什么啊。同桌也站在他那,如果他不讲,我也不讲。瞬间把我所有计划打乱,直到放学,我也没能想到任何方法。

可是现在,我好想明白了什么,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团队协作,在我的眼里,我的演讲能力完全在他之上,一直以来我都很会表现自己,机会自然也不会少,他不一样,对他来说这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不应该剥夺的,何况还有我同桌的帮忙,我想我就更应该相信他了,同组的人也都在劝我放弃,母亲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说错,演讲时最后的一关,即使我前面工作做得再好,最后一步搞砸,就是意味着前功尽弃,我几个小时的努力也全部都会付之东流,但我是不是应该弥补毛泽东的遗憾,相信,采纳一些不同意见呢?所以即便会失败,我们也依旧会有下一次,没必要执着的对吧。

原来,相信一个人,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无论好与差,这就是团队。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