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05 22:24: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今天我读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篇课文,非常感动,也受益匪浅。

课文讲述了作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发现德国人非常爱花,家家户户都在阳台上种着花,只是花是向外开的,在家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人走在大街上抬头一看,五颜六色的花在家家户户的阳台上盛开,美丽极了,汇成花的海洋。

作者问过他的女房东:“这些花是给别人看的吗?”女房东很平静地说:“确实这样!”表现地很平常。

很多年后,作者再次来到德国,来迎接他的人问他:“你看这里有什么变化吗?”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没有变。”这说明爱与文明已经成了德国人的一种习惯。

这不由得使我想到,我们中国原来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现在国外很多景点上的警示语却用中文写的,如“请不要随地扔垃圾”,“请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在文物上乱刻画”……这些都说明外国人觉得中国游客是很不文明的。我们要重新树立文明形象,要具有德国人的这一种精神境界。

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为别人着想,要做到“我为人人”。有一次,我在等公交车,终于来了一辆车,和我一起上车的还有一位老奶奶。她一上车,车里就站起了一位青年,把老奶奶扶到他的位子上,老奶奶下车的时候,这位青年又把这位老奶奶扶下车,老奶奶满口答谢。等这位青年上了车,全车人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这位年轻人也很开心,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一个人随手丢垃圾时,所有人都会扔垃圾,当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时,所有的人都会跟着效仿。所以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做其他人的榜样,倡导社会好风气,传播正能量。我们要学习德国人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使社会美好和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花人看让别

我要我的雕刻刀读后感

书是什么?简单来说,书就是一篇篇故事,复杂一点,书就是一个个印在白纸黑字上的灵魂。一本好书,能让人们获得宁静,但又在宁静中深刻反思。我最近就看了一本这样的好书——《我要我的雕刻刀》。

在书中,有一个叫章杰的男孩,他有一个梦想: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雕刻家。他为梦想不停地努力,甚至变得偏激。正是这份偏激,使他变得孤僻、冷漠,开始讨厌把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视老师的话为圣旨的好学生方大同。为了不让他更加出格,老师没收了他的雕刻刀。

晚上,当章杰找到老师,执拗地说“我要我的雕刻刀”时,老师想起了另一个人,一个和章杰长得很像的人——章杰的父亲。当时,章杰的父亲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也是班上的班长,却写了一篇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文章。如果老师把文章交给领导的话,他的前途就毁了。老师不忍心,就没有将文章公布于众。她袒护了他,同时也埋没了他的文彩——磨掉了他的棱角,让他变得和其他学生一样地听老师话……

在和章杰父亲谈话中,老师明白了章杰独特个性的来源——新的时代,使章杰父亲对重新对生活充满热情,并且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不压迫他的个性,让他自由发挥。

老师想了想,还是把雕刻刀给了章杰,并且第一次祝他在雕刻方面取得成绩——要是学生都千遍一律了,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例子:在班里,学习最好、最听老师话的同学通常不是人缘最好的,因为同学们觉得他(她)只是老师大脑的拷贝,一台“学习机器”,一个“传声筒”,一旦说法或者做法和老师要求不一样,就会被“打小报告”,所以不能完全信任。相反,那些成绩好,但喜欢发发牢骚的人,却更能被同学接受。既是学习好榜样,又不至于成为“学习机器”,所以能获得更多的友谊。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地追求个性,老师也不再要求我们千遍一律。但是我们在坚持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却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脱离集体。我们的祖先选择了团结,才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一个脱离社会的人,好比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大浪随时可能把他淹没,他也就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基础。只有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果章杰能更早更好地和老师沟通,并更好地融入集体,那么老师会不会更早地理解并支持他呢?如果老师更早地理解了他,把他获奖的事情告诉同学,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他,他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友谊,能更开心地坚持他的理想吧!

总之,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做社会、集体的边缘人,只有让自己的理想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理想才能更好地得到实现。

我们在不脱离社会的情况下,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