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重返狼群观后感1200字 重返狼群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

2022-03-10 07:36:00 栏目:观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重返狼群》是亲历者编撰成书,又花了七年时间、耗费了超多心血拍摄成的一部电影。

于视觉来说,它没有3D的触手可及,甚至没有个性稳定而清晰的镜头,但是这却是一种最真实的记录。

亦风与李微漪二人由若尔盖草原捡回了狼王的儿子,取名格林。在城市中逐渐被奴化到了只会狗叫的地步,但骨子里的狼性终究未泯。重归草原后,在二人的坚持下,它重新学会了一切捕食本领,重返狼群。格林,是首例由人抚养长大后重归狼群的野生狼。

格林是一条聪明的小狼,它爱看《动物世界》,自己学习捕鱼技巧,一看《新闻联播》就困倦地酣睡。到了晚上轻轻地叫,但是叫声却隐含着霸气与凌厉,足以惊起万家灯火丛丛点燃。影片前一部分用诙谐与幽默将格林这匹小狼幼时调皮捣蛋、机敏好学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一只狼来说,活命和食物是最重要的,但是它宁愿将食物埋在冰雪里等待李微漪二人来寻找。这相当于在高考的时候,你心甘情愿把卷子给一个水平与你旗鼓相当的人抄是一样的。狼,护食是本能,是天性,但是在情感之中,它压抑了这种六亲不认的残忍本性。狼眼中,亦是饱含深情。

格林就是李微漪口中说的“狼中之人”。一匹狼,在草原艰苦的冰天雪地中,还能够顾及与自己相伴的人,跨越了种族的情感坚不可摧。在困顿中,每个人都能够是自私的,因为他们都想活下去,都想生存。人都是互相隐瞒的,在正常状况下,我们对每个人笑脸相迎,一旦危机当头而下,面具轻轻一扯就破了。格林是一匹狼,它没有面具,无论何时,始终如一,这或许是我们不及狼的地方。

透过格林的故事,影片还揭露了草原深处的蛀虫――盗猎者。盗猎本要留意翼翼,但是影片内的猎人大大咧咧地骑着摩托扛着枪。当李微漪询问之时,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虚心和恐惧,反而大笑:“上山打猎!”是不明白?是不懂?还是为了金钱利益已经失去了正义的心?拿狗牙当狼牙、割狼头皮制皮袄……这不是传说,是枪声和狼嚎交织的真实。盗猎者,是人中之狼。

打狼、杀虎、割鲨鱼鳍……肆意贩卖,在当初的年岁里,不思考后果的捞取钱财。可当此时将它们保护起来,却依旧有无知的盗猎者去追逐它们,宰杀它们,剥夺了它们在草原、雪山放肆自由地奔跑的权利。禁锢了它们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让它们只得在一片区域活动,只能在一处山峰嗥叫。草原银白的月色下,这一片暗中的不宁,究竟什么时候能彻底消除。

纵然再多的电光火石、危机四伏,对于一匹狼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由,那是胜于饱餐一顿和安眠一晚的一种崇尚。能够在坦荡翠绿的草原和寒气彻骨的雪山中狂奔,是在狼心中根深蒂固的信仰。

可能真的会有那么一天,狼群冲着圆月悠远地嗥叫时,所有人都静静地观赏,看到的不再是它们闪光的利齿、珍贵的狼皮,而是它们如翡翠般绿色的眼睛、高昂的头颅、雄壮矫健的身姿以及海阔天空般的自由自在。在草原上井水不犯河水,游牧的羊不再被狼群冲散,狼群也不再被枪声惊醒,只是和平地遥遥相望。

这还需时日,还需心愿和期望。草原正在逐渐沙化,狼群生存之地已经日益减少,我们应当尽最大心力去守护它们最后的净土。  格林的身影不见在地平线上,在九个月大时,最后重返了狼群。这是首例,也是一场发人深省的坚持和对自然界的呼喊――

守护狼群、守护草原、守护还未随着时间的漩涡消逝的一切。

重返狼群观后感1200字 重返狼群观后感

观后感狼群重返

紧急迫降观后感1200字 紧急迫降观后感

在《紧急迫降》中,从发现飞机出现故障开始,不仅仅灾难一向没有来临,甚至连危机也没有加深,准确地说,灾难的主题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流产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救助的故事。

在救助故事中,我们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协力的患难与共的场景。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军到企业、百姓都无一遗漏地出此刻影片救难过程中,从民航总局、市委领导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门都直接在影片的叙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刘远无非是这种群众智慧的代表。几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种无个体性的功能性符号,用葛兰西的话来说,他们都是一种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群体人"的代表,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差异,在整个救助过程中,参与者构成了共性化的群像,从而也构成了万众一心的社会理想的象征。而飞机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为的主动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紧急迫降》所带给的救助故事中,没有一般灾难片类型中不可缺少的个体化的行为英雄,飞机上担任机长的李嘉棠所作的仅仅只是按照地面指挥而采取的正常行为,他无非只是完成了一个合格飞行员就应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担任指挥的刘远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规所就应作的所有事情,他们都没有表现出作为英雄所独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气或者个人意识、胆魄。影片展示的救助过程,是一个表现群众智慧、群众团结的过程,个人仅仅是"群众"指令的模范理解者和操作人,以至于机长的"英雄性"最后只能透过妻子的广播来得以传达。显然,这是用群众力量、用团结来解决危机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种自觉阐释,在这一阐释系统中,基本上没有为好莱坞似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甚至也没有为中国电影传统中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留下空间。

毫不奇怪,从《紧急迫降》中,我们主要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关于牺牲、关于生死考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信任、信心、团结、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们当前所有的主旋律叙事中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个找不到牺牲者和受难人的故事,是一个没有人性冲突和人格较量的故事,是一个依靠群众力量、依靠团结精神度过危机的故事,就应说,几乎所有我们主流文化对于现实和现实危机的理解都透过这个"紧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因此,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而是一种被人救助的庆幸感,从而影片完成着它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我们应对危机但是我们能够度过危机,如同"抗洪抢险"一样,这部影片也是一个党政军民众志成城的大叙事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好处上,我们也能够认为,《紧急迫降》带给的是一种中国的灾难片类型:它不强调灾难而强调救助,它不表现灾难奇观而表现救助精神,它不突出个体英雄而突出群众智慧,它不展示人性冲突而展示人际沟通,它不带给宣泄的快感而带给安全的抚慰感。因此,《紧急迫降》表述的是它所产生的时代的权威意识: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患难,只要我们有核心,有秩序,甘苦与共,那么所有的危机和患难都但是是一场虚惊。《紧急迫降》的惊心动魄成为了主旋律宏大叙事的一个生动音符。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