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电影观后感1700字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

2022-03-10 07:35:00 栏目:观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同是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影片,和电影《兰辉》相比,甚至和其他主旋律电影如《焦裕禄》《杨善洲》《第一书记》等相比,此片显得颇具文艺、唯美和感人,而此处的文艺、唯美、感人不仅仅仅是作品的文艺、画面的唯美、故事的感人,更有导演的巧妙构思在里面,在宣传主旋律给人以感动、启发和教育的同时,又给人以真正艺术的享受、美的享受,能够说是一部在主旋律影片基础上大胆创新并把主旋律影片和文艺影片巧妙融合一部佳作。

和《兰辉》的以惨烈的地震画面和灰郁悲沉的色调开场迥异,《天空上的菊美》一开始就呈现了流动的唯美到极致的独具川西藏族特色的高山峡谷和高原画面:翠绿逼眼的起伏的草原,铺满一片片清新的紫色碎花,由近及远在风中微微摇曳;一条蜿蜒的公路深深低盘于高山峡谷之中,摄影师以流动的镜头使我们穿梭在高山峡谷之间,一路青山层层叠叠从身边划过,像流动的绿屏;远处雪山耸入云霄,白云飘飘,蓝天湛湛,光影流动,忽明忽暗;多彩缤纷的秋景、银装素裹的冬景、近景、远景、以及快速流动的路景相互交错,纯净、鲜艳的色彩铺满荧屏,画面美的让人神往。紧之后主人公出现,一个阳光、硬朗而质朴的藏族青年,身着白色衬衣和格子围巾,微笑着,骑着摩托穿梭在深深的高山怀抱……这就是菊美,刚刚分配到乡里工作的二十出头的年轻干部。

故事并不凝重,和唯美的高原美景相搭配,菊美虽然一样经常以劳动的场面出现,身着迷彩服,满脸灰尘和汗水,和群众一齐受累吃苦,工作中虽然依然遇到种种阻碍,不被群众理解和支持,但他的身影总是那么硬朗,精神总是那么饱满,声音总是那么质朴和浑厚,故事以明快而略带诙谐的的节奏慢慢铺开……

影片中出此刻路上的场景很多,骑马、骑摩托车,以及之后的开车。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表现山路的漫长而曲折,二则表现菊美工作的繁忙和劳累,他总是风尘仆仆在奔走,在乡里和村里之间奔走,在群众与群众之间奔走,也有偶尔的在自己和亲人之间奔走,不知疲倦,不肯停歇,这也正如菊美的人生,再大的困难也永不止步,永不退缩。如果说世间真有一种没有脚的鸟,从飞起的那一天起就永久不能停歇,直到最后死亡,那这个鸟儿就是菊美。

看很多感人的电影,总会被电影中浓重阴郁的气氛和音乐拽下眼泪,而此片让我落泪的恰恰是那唯美的感情和唯美的景色。菊美对待感情的果断和勇敢让我激动的几乎在影院里拍手鼓掌,可能对于一个生在平原的人来讲还无法理解高原之上那些康巴汉子的独特魅力吧。对于一个正直青春年华的他,在偏远的高原是渴望感情的:“我渴望感情,我渴望感情在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来到我身边。”他说。当机会来临之时,他是机智和果断的:“我也有一个想法,我期望能够带你一辈子!”他骑着摩托载着秀丽的巴姆说。“嫁给我吧,我真的很爱你,我是住家男人,赶快决定吧,我可没有时间等你。”秀丽的巴姆被这颗善良质朴的心打动,他们幸福相拥在一齐的那一刻,我流泪了。因为我从来都不曾相信有如此简单而纯碎的感情。不能忘记菊美为村里百姓安危冒雨离开后巴姆关心等待的眼神,不能忘记泥石流过后巴姆到受灾村里急切寻找菊美焦急凌乱的脚步,不能忘记巴姆看到灰头土脸疲惫的菊美安然无恙时欣喜的微笑……这不是一部高海拔之恋的感情片,这是真实的感情,正是这真实动人的感情,更衬托了菊美远离家乡后,应对对亲人相守和对群众的利益抉择时,他毅然忍受对爱人的思恋和愧疚而选取坚守草原的高尚情怀。

“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为民众修今生的福!”“村民一分钱的事情,到我这,都跟金子一样重要!”“农民要种地,牧民要放牧,我们乡干部只是干我们该干的事情,谁谢谁阿?”影片中菊美的这些台词精炼和朴实,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回响在耳际。“听说你要走了,但是你还没有到我家坐一坐,和我喝喝酒”“你这身打扮,到了大城市别人还以为你是民工呢,哪像个乡长”……村民和司机的话也都恰到好处的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菊美的敬服和关心,听之,没有做作,没有煽情,却莫名感动。

菊美还是走了,在过度劳累后的一个晚上静静的离开了。当他在车后座躺下,手里揣着他那每一天工作任务笔记本时,我还在想,天一亮,这个事情就要完成了,他就又要开心的把这一页撕掉的时候,笔记本落地,震耳悲伤地音乐轰然压来,我的想象化为一鼻子酸楚,菊美那完成一项工作后必在日记里撕下那一页的画面,那开心、爽朗的笑脸还在脑海回荡!

影片的最后,有这样一组镜头,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迎面一阵狂风卷着黄沙扑来,黄沙散去,紧之后菊美穿着白衬衣带着格子围巾骑着摩托的画面突然出现,像一阵风奔跑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菊美没有走,他永久年轻的奔跑在大山的怀抱,你看那卷起的尘土远处,是他疾驶的身影……

菊美的精神在天堂一样秀丽的高原,正如他的名字,如花朵,秀丽绽放!

电影观后感1700字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观后感美观天上后感电影

观后感2600字 神秘巨星观后感

欠阿米尔汗的电影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去看了《神秘巨星》。

阿米尔汗的电影也永久不会让人失望。

意料之中的片末高潮演技催泪也无一例外。

第一次,因为一个作为母亲女人被丈夫暴打的镜头有了想要去了解一个国家文化和女性地位的好奇然后写观后感的冲动,这种冲动甚至延续到我疲惫不堪倒头就睡的状态下仍然久久不能平息……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算的上阿米尔汗的影迷,在一个极度轻视女性将女性视为奴仆都算不上的生育机器的现代印度社会,他是印度的良知。敢于揭露印度文化里丑恶的一面展此刻世界人民的面前,同时他也是印度国宝级演员,演技自然细腻而真实,对影视的艺术创作有着极高的负职责的态度,对表演有敬畏和信念,为了饰演和构造一个人物的真实形象,他能够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短时间增肥和暴瘦有伤身体健康的也在所不辞。揭露阴暗的同时不忘渲染突出人性的完美,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来的个体表达出他对印度整个社会能够改变和进步的渴望,为弱势群体发声,给予人们真正的正能量,实属不可多得的伟大艺术创作者。

喜欢阿米尔汗的我对印度这个国家并无好感。阿米尔汗的电影不止一次透过镜头告诉世界印度女性的地位有多低下,还有此前震惊世界的印度德里轮奸案更是让我明白女性卑微如尘埃是印度普遍的社会现状与常态。每每有这种认知的时候,就会感叹和庆幸自己所处的国度多么进步,生活环境多么幸福,然后就再也没有别的了。但是这次不一样,电影给了一个作为孩子母亲的女人因为给孩子买一部电脑偷卖自己陪嫁的金项链换钱后被丈夫知情而遭到丈夫毒打的镜头。这个镜头,女演员的隐忍与委屈和男演员打女人理所当然的愤怒展现地淋漓尽致,足够直击人心,的确让我有狠狠揍一顿男演员的想法。镜头过后,冷静下来,我居然有了对印度女性地位地下追根溯源的思考,然后我去搜寻各种资料去接触印度部分扭曲的文化,从历史制度到宗教观念。

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度之一,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礼貌是印度已知的最古老的礼貌。因其遗址发现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帕,所以也称哈拉帕文化。印度河流域礼貌曾一度繁荣,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突然衰落,最终彻底不见,原因至今不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开始入侵印度西北部,为印度带来新文化的同时,开始于印度本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了吠陀文化,这被认为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雅利安人为了和本地土著区别开,逐渐制定出种姓制度,并延存至今。

种姓制度是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印度现行资本主义制度,但种姓制度在印度却是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是在后期吠陀时代构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由高到低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印度把妇女和首陀罗归为一类,千百年来,种姓观念和传统势力,像无形的锁链,处处制约、束缚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即使是首陀罗和贱民中的人杰,也“在劫难逃”。这就是他们或是难以执政长久,或是上台以后也得基本上按种姓制度行事。极个别者,可能在上层社会也需要一些贱民代表人物的前提下,到达社会较高地位,但他们却难以触动、威胁高种姓、个性是婆罗门种姓的利益和特权,否则就会在他们未有作为前即被处理掉。极少数首陀罗或贱民也可能比较富有,但却难被人们尊重,在社会上难有地位。由此可见,印度的历史是被异族侵占的历史,使他们的国民有了森严的等级之分,高种姓的人歧视低种姓的人在千百年来成了被印度社会承认和极少数人反抗的常态,女性与贱民的地位同等。歧视似乎是合情合理不容质疑的并且在整个印度泛滥。

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印度教的经典对妇女从出生到死亡的生活都做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而对印度教妇女命运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种姓婚姻制度,《摩奴法论》详细地阐述了这一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产生了“童婚"、“嫁妆制度’’、“萨提”等歧视妇女的婚姻陋习。产生于后吠陀时期的《摩奴法论》把印度的婚姻习俗从法律上确定下来,从它产生之日起,它就把印度教妇女牢牢地束缚在了种姓婚姻的藩篱之中,干百年来,始终不变,时至今日,它的影响力仍在许多印度教徒心里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自英国殖民印度以来,印度教经典中的“童婚”、“嫁妆制度"、“萨提"等早已被废除,但现如今很多印度教人民仍然按照习惯法行事,在他们看来,法律会变来变去,但经典永久都不会变,作为忠实的印度教徒,他们永久都把“童婚”等陋习看成是理所当然,如若违背了经典教义,后果将难以想象。

综上所述,大多数印度的女性不管是从历史制度还是宗教观念而言,都没有人身和精神上的自由,由于历史和礼貌的缘故她们被心甘情愿地困在社会的底层,这是印度文化最阴暗的角落,印度文化中丑陋的一面制约着印度社会女性发展的可能,使得大多数寻常女性沦为男人的玩物和生育的机器,没有第二选取,连生孩子作为女性独一的最大权利都被剥夺,根据资料显示,印度女人怀孕第一胎是女的还有可能生存,若第二胎第三胎依然是女的则会被丈夫和婆家嫌弃甚至不管生育女性本人的意愿胁迫她去流产,印度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渗透整个印度文化,女性地位因此卑微如蝼蚁。

影片中的母亲就是印度这大多数女性其中的一个,她的丈夫是被她父亲私自许配的,没有任何人问过她的意见,她没有反抗,她觉得这就是命,于是她嫁给了她的丈夫,任劳任怨操持着整个家,当她怀孕得知是女儿的时候,她的丈夫胁迫她去医院流产,她拼了命逃离医院,独自在外十个月生下了女儿,她的丈夫有暴力倾向,一言不合就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鞭打她,但是她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仍然默默忍受。当她的女儿不舍得她受这般委屈和痛苦,尝试说服她离婚,她拒绝了并义正言辞地告诉她女儿是命,逃不掉的,只能顺从和忍受。之后,为了留住女儿在意的那把吉他,守护女儿的梦想。作为印度传统女性的她毅然决然当众违逆丈夫的意思挣脱传统观念藩篱的束缚,在离婚协议上签字的时候,在与愤怒的丈夫谈判对话的时候,眼里透露着坚毅和不容侵犯,最后带着孩子们不管不顾离开机场脱离丈夫掌控的从容姿态,是影片最为动容之一的镜头,也是传达和鼓励印度女性独立自由的意味。

影片的最后,小小年纪的女主凭着自己的歌唱天赋和火遍各大节目和荧屏的成名曲得到了另一位知名女性歌手的认同拿到了属于她的最佳歌手奖项,在颁奖镜头前勇敢地扯下包裹着全身只露出眼睛的黑色罩袍,将她最真实最完整的面容自信地展此刻公众面前,抒发获奖感言的时候着重地感恩她的母亲,给了她最大程度的自由让她的人生有了除了嫁人重复她母亲杯具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这是片末最催泪的一幕,也是阿米尔汗电影所向公众传达的曲径通幽的期望,是阿米尔汗电影不变的对弱势群体的愿景,启发民众改变恶俗的传统观念和推动印度社会进步的决心。

《神秘巨星》无疑又是阿米尔汗的成功之作,奔着他去看的电影最后主要在意和思考的并不是他,而是他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不愧是大家之作。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