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观后感1300字 埃及王子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

2022-03-10 07:12:00 栏目:观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这天课上看了一部新电影《埃及王子》十分喜欢,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制作又十分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神奇的建筑,狮身人面像,古老的壁画,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也越来越被它所吸引。

在壮丽却尽显压抑的音乐声中,动画拉开了帷幕。一片黄沙的暖色中,奴隶们忍受着鞭笞像牲口一般在烈日下劳作,让人感受不到暖意。这就是埃及人奴役希伯来人的年代。奴隶人口激增,法老(国王)为了巩固自我的统治,采用了最残酷的压制方式——下令将所有希伯来的男婴喂鳄鱼。一位勇敢的母亲躲避了埃及士兵将孩子装在箱中并将其放入河中,送出来自我的期望。上天怜爱,河水将箱子送到了埃及公主处,公主见到可爱的孩子不忍抛弃,从此,这个孩子与他的兄长兰姆西斯快乐的在皇宫中成长,成为了桀骜不驯的埃及王子——摩西。

一个偶然的机会,摩西的姐姐告知他的真正身份!摩西不能忍受真实身世与现状的折磨,逃离了埃及来到了米甸地过起了平凡的生活。老法老去世后,兰姆西斯继承王位,剥削更加严厉,奴隶的日子更加艰难。神听到他的子民的呼唤,授神力与摩西,派他拯救希伯来人到应许之地!

摩西从不相信自我是希伯来人到拯救自我族人这段时光,他挣扎过、逃避过,但是看着自我的族人受苦时,他站起来了,舍弃了过去的一切的荣耀,昔日的摩西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神的使者摩西!它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灾难,而目的只有一个:let my people go !蝗灾、火灾、血河、满天陨石的灾难降临了。可法老根本不为所动,他太迷恋于权力了,也太不了解犹太人生存的苦难了。最后,神发动了最后一次灾难:大屠杀。一夜之间,死伤无数。望着自我的儿子的尸体,法老不得不妥协了。

电影到最后,是我最喜欢看的地方,摩西带领着二三百万以色列人浩浩荡荡到了红海边,后面却是法老心刚硬,又率领特选的战车来阻止以色列人。这样,神迹又一次显现。动画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以至于每次看都个性震撼。

影片在温馨愉快的音乐中结束,意境悠远深长??

影片中摩西与兰姆西斯对话失败后,法老加重了对他们的剥削。身为奴隶的希伯来人对摩西心怀不满。这不能怨可怜的希伯来人。他们的命运一出身就已经被决定将一生为奴隶,无休止的与泥浆为伴直至终老。在无望中,乍现的期望转瞬便化作更深的绝望。 在如此状况下,摩西克服自我的不自信,向希伯来人说“法老的权利很大,他一句话就能夺走你们的食物、夺走你们的家、自由、你们的儿女,法老能够夺走你们的生命,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夺不走,你们的信仰。相信神,你们就会看到神的法力。”激起希伯来人的斗志。他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点期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最终摩西斯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土地,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

尽管不能对作者创造的那种意境感同身受,但我还是被本片所表达出的那种对自由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所感动!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奴役和压迫的时代,这样的信仰是他们唯一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他们活着的期望。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并把它奉为自我的行为准则。我总是被信仰的力量所感动。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需要有信仰!也不枉费那厚重的期望、这美丽的青春。

观后感1300字 埃及王子观后感

观后感埃及王子

观后感700字 律政俏佳人观后感

最近稍微偷一下懒,找了一部电影来看,感想良多啊。

在电影中,艾丽是律政俏佳人中的女主角。美丽,时尚的她却被追求事业的男朋友抛弃了。为此,她决定考进哈佛法学院去追回男朋友。

艾莉凭借自我的努力考取了哈佛法学院。但是保守、甚至迂腐且以男性目光建构的法学院是不会理解这样的一个女生的。在法律课堂上,教师总是会找茬来质问她是否课前预习了功课。法学院的老师和学生都对她有偏见,看不起她。如果她表现出色,他们甚至会感到惊讶。

艾丽在分手后不断地从自我身上找原因,将赢得感情与婚姻作为自我进入律政行业的动力。艾丽看似是在主动追求自我的感情,实际上却只是为了让男友注意到自我,她一向受着男性思维的禁锢。此外,影片中女性之间的竞争和比较也是围绕着男性的,女性的成功与否是以是否获得男性欢心来衡量的。艾丽的情敌维维安常在艾丽面前故意炫耀自我手上的钻戒,或者对沃纳示好。当被艾丽狠损了之后,维维安伸手看着手上的钻戒,其女友也对她说,“至少你得到了戒指”。从中能够看出,感情的允诺与婚姻的保证还是女性最看重的,电影塑造的女性都要受限于“被爱”、“家庭”等传统女性主角定义。

这部电影虽说是彰显女性在法律界的地位,但仍存在着种种不平等。首先,电影大部分资料体现了感情、婚姻和家庭是女性的第一要务,影片的女主角按照男性社会的价值观念调整自我的生活。塑造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传统女性具有的“女性特质”,是被动的、顺从的、被观赏的、感性的、被情感支配的,她们的领域被限制在依靠于男性的社会范围中。其次,胜诉的背后也是因为她发挥了自我的女性特长,对同性恋的洞察力,以及关于烫发的美容常识;在很大程度上,她是凭借女性的感性思维和直觉才“意外”取胜的。因此,影片实际并没有真正认可女性与男性在理性思维潜力方面的平等,实际上体现了对女性的偏见。

但是即使电影没有表现出真正的男女平等,我相信那一天总会实现的。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