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拉贝日记观后感1100字 拉贝日记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

2022-03-10 07:04:00 栏目:观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对于《拉贝日记》这部中德合拍的电影来说,我认为它会是一部能够被大多数中国观众认可的电影。虽然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拉贝日记》就应算是一部德国电影,但它所涉及的“南京大屠杀”这个背景,也给它打上了不可抹去的中国烙印。这样一部从异族角度来观察和反思“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能够在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中分属不一样阵营——都得到认可,它的态度和历史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德国作为纳粹主义的发源地,战后对纳粹主义的反省和清算是极其彻底的,连起源于旧普鲁士军队的正步操都因为以前被纳粹党卫军和德国纳粹军队所采用,而在战后被认为是纳粹德国的象征予以摒弃,法律禁止任何人做纳粹德国的正步走和行纳粹敬礼。而正是这种坚决而彻底的态度,为德国赢得了反思战争和历史的权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贝日记》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先生,即使他以前是一个纳粹党徒,即使他曾凭借身戴纳粹标志而保护了难民,这些历史细节的出现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反感。因为这是一个有资格去应对历史的国家,而这部电影也能够摆脱历史的纠缠去直面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约翰·拉贝经常被媒体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我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当应对巨大的“不义”时,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即使身为一个纳粹党徒,也能够有勇气站出来去维护内心的底线,并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人性逐渐得以升华,最后成为一个“义人”。这种人性中偶尔绽放的光辉,在一片黑暗中尤其显得珍贵,因此更值得我们去追逐。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我想这种黑暗中的一丝微弱光明,是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

这一丝光明,不但是爱,而且是大爱。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伴随着时光推移,那种群众梦魇因为没有得到释放,所以并没有消散,一向在巨大的沉默中沉淀。70年后的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那种巨大的沉默背后所积攒的怨念。应对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举动,勇敢者会感慨光明的珍贵和自我救赎,怯懦者会哀叹人生的虚无和自我欺骗。但无论如何,那丝光明总是存在的,只看我们如何去选取。

在正常的表达下,战争电影的主题基本都是在努力升华和质询一个民族如何看待某一具体冲突(无论当代还是历史的),以及这一冲突如何随时光的推移对“群众梦魇、习俗或欲望”产生的沉淀作用。对于涉及“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中国电影来说,从已经拍摄过的那几部来看,都没有做到“正常的表达”,因此也就谈不上升华和质询。而这种遗憾是《拉贝日记》所无法弥补的,因为它虽然涉及到了“南京大屠杀”,但电影的主旨还是在讲述一个普通德国人如何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发现人性,升华人性的故事。它虽然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但它并没有潜力和资格去升华和质询中国人的群众伤痛。这并不是电影技法的失误,也不是电影立场的失误,而是因为这样的一场巨大灾难和伤痛,虽然有人性的共同之处,但那种痛彻心扉的悲怆和发问,只能由中国人自我完成。

拉贝日记观后感1100字 拉贝日记观后感

观后感日记

影片观后感1200字 青涩记忆观后感

生命如一片飞翔的鸿羽,那么美丽、洁白,充满无限的完美、自由。但人生总是在坎坷的路途中迂回前进,最终驶向那平坦宽阔的大道。而在这坎坷的人生路途中,我们在一次次的痛苦与泪水中学会成长,明白道理。有些事情做错了,但我们并不后悔,至少在这件事情中,我们吸取了教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但有些事情,我们做过之后,错了便无法回头,更无法弥补。或许,那些事情并不是想去做亦或是想看到的,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他们对我们的爱,更要珍惜生命!

在看完《青涩记忆》后,心中有无法言释的感受。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十六七岁的花季青年,他们有最纯洁的心灵,最纯真的笑容,他们有一股争强好胜的斗志,有一腔嫉恶如仇的热情。在他们那清澈晶亮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的完美,充满着蓬勃的朝气。他们是上帝的宠儿社会未来的栋梁,他们有疼爱他们的父母,有关爱他们的老师与同学。他们是父母的骄傲与期望,却因为自我的一些错误想法,而失足深陷于罪恶的“泥潭”。这些失误中,有自身,也有一些来自他们的父母,正如影片中的杜鹏,他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学习也个性好,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家里的证书、奖杯数不胜数,而且说他的老师说他的物理成绩,能够跟高三的学生水平相比。但却在不经意间的回家途中,看到了父亲有了外遇,但他忍了下来。一天他回家时,又恰好听到父母在争吵,母亲明白了父亲有外遇的事情,计划把自我送到国外念书,就和父亲离婚,使他对原有的亲情产生了质疑。他开始逃学,和同学一齐去网吧,没日没夜的打游戏,用游戏来麻醉自我的伤痛。陈志是留守儿童,家里没有亲人,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却因为长时光玩游戏,出现幻觉,将周围的一切换成游戏中的人物,导致他精神错乱。绍远的父亲是卖烧饼的,对孩子管教无方,致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经过老师的一次家访后,绍远决心痛改前非,做一个好孩子。父母正在因为绍远的改变而感到欣慰时,警察来了,连警察都不忍心拆散这个完美的家庭。但这是他的义务,违法务必得承担职责。犹记得绍远的父母一向拼命追赶着警车,听着父母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悔恨,许峰是一个十分胆小的人,因此他一向子犯罪与不犯罪之间徘徊,最后在张老师的开导下,终止了犯罪。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好摇篮,更是以后发展的关键,家庭的不和谐,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正如片中的杜鹏,最后用死来离开世界,这样不仅仅给自我带来了伤害,还给亲人、朋友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当黑心的老板拿钱时的阴笑,仿佛看到无数花季少年因沉迷网络而犯罪的无奈,仿佛看到无数的父母,流着泪看着自我的儿女,心中恨铁不成钢的样貌,是网吧摧毁了他们完美的前途,那里有的是家庭的职责,学校的职责,社会的职责?

影片的结尾,是一幅完美的画面,神经错乱的陈志与奶奶一齐晒太阳,回想起四个孩子在一齐,在阳光下快乐的放风筝,在水中欢快的游泳,在球队里屡屡立下战功,他脸上带着快乐的。这难道不是每个孩子期望,所有家长期望的吗?只有爱家庭的保护、学校的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全面沟通,才是我们下一代真正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