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观后感作文600字 《唐诗选读》观后感 600字观后感作文

2022-03-10 06:47:00 栏目:观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暑假,我在家读了一本名叫《唐诗选读》的书,这是一本类似《诗集大全》的书,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佳作,以及每首诗所表达的含义。

书中写了很多类型的诗:有借物抒情的、有描写美好景色的、有书写战争的,还有表达离别情怀的……当我读到咏物诗时,觉得诗人借写物抒发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当我读到风景诗时,我会向往诗人笔下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当我读到战争诗时,我会对英雄流下激动的泪水;当我读到离别诗时,也会有像诗人一般与亲人、朋友分离时难舍难分的情绪……

一本书读下来,我觉得最能与暑假生活应景的诗是虞世南写的《蝉·垂緌饮清露》,全诗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介绍了夏天树上的知了的长相与发出的声音。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诗人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前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当我读到陈子昂写的《送魏大从军》这首诗时,为诗人豪放激扬的感情,慷慨悲壮的语气所折服,更为诗中的离别之情流下了难过的泪水。全诗是这样写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介绍了诗人与友人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一本书读下来,里面的好诗太多了,在这我就不一一例举了,相信大家也一定知道这本书有多伟大,有多少知识了吧。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让我重新认识了唐朝的诗人,也为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感到自豪。

观后感作文600字 《唐诗选读》观后感

观后感选读作文唐诗

作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00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观看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再一次感叹人类的创造能力。因为创造,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为创造,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因为创造,我们拥有美好未来。

鲁迅对许广平的《罗素的话》写下了“给90分,“拟其写下了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给罗素。”的评语。鲁迅先生对许广平论文的评语表明:人必须拥有创造的思维。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源于创造,有了创造力,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便利;有了创造力,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人与动物的区别便是人有创造力。动物没有创造力,它们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精致的物件,没有坚固的房屋,所以它们生活在生物链的底部,沦为人类的玩物。人有创造力,有无尽的文学经典,有夜晚的灯火通明,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所以人类能成为世界的主人。

按照古代寓言书的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结规则”,他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于是他成了亚洲王。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王,是因为他在困难中努力寻求新的方式,以独一无二的方法解决了难题。创造的思维就是敢于冲破前人的规则、敢于踏上荒无人迹的路,独辟蹊径,最终走向成功之路。

拥有创造力的亚历山大最终获得了成功,而失去了创造力的天才儿童方仲永却走向了平庸。

方仲永儿时下笔即成诗,为全乡的秀才的榜样,风光不可一世,却因父亲不重视对其的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如果没有了创造力,纵然有再好的天资,最终也还是与普通的人一样,庸庸碌碌。若仲永的父亲重视培养仲永的创造力,令其更上一层楼,也会名垂青史的吧。可惜,一时贪欲荒废了孩子一生。由此可见创造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至关重要。

如今,航天火箭直冲云霄,珠穆朗玛人迹可寻,南北两极科考站林立,无数高科技的发明创造令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可是,又有多少人如许广平一样,在前人的光辉下,逐渐摒弃了创造的天性?又有多少人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享受,每天庸庸碌碌地生活?而我们当前的生活需要人们的创造,只有这种创造,才能让生活丰富多彩,一日千里,像梦幻一样美丽。

人类需要创造力,创造不仅能使人们过上更幸福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探索发掘的过程中寻找到精神的富足。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