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信中的思念 400字小升初作文

2022-03-14 13:49:03 栏目:小升初作文 来源:蘑菇文

  思念,就像钟表,只有嘀嘀嗒嗒的呼唤,没有日夜与四季的流转。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李睿泽合上书页。微弱的阳光洒在书上。《傅雷家书》,淡黄的封面,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正如父子之间的情感,朴素、单纯。回忆起书中的点点滴滴,见字如面。

  可能在儿子傅聪出生的那一刻起,傅雷便意识到他的儿子定会离开

  172他,去外边的世界闯荡,立下自己的誓言,做出自己的事业。或许,他也早就猜到,父子之间的交流,大多会被淡墨氤氲的信纸所承载,跨越海洋山脉,到达世界的另一端。

  回顾全书,傅雷先生好像从来不曾明明白白地写出自己对儿子思念的情感,写的东西,大多都是忠告、教育理念,还有叮嘱。“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一篇篇的书信,一页页日期更替,一次次期待着从彼端归来的红笺。思念,就像钟表,只有嘀嘀嗒嗒的呼唤,没有日夜与四季的流转。在傅聪先生的钢琴曲中,以爱作为感情基调,思念化为音符,弹奏出华美的篇章。因为爱,所以思念,因为思念,所以只是默默付出着。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奈何傅雷先生的情书太短,短到没有起承转合,短到无法说出所有想要对那个人的嘱咐,短到只是在信中诉说着家事,在信封上一笔一画地写下收件人的名字。他日复一日地写着。

  我的家人喜欢打电话,只是喜欢给我打电话。奈何我每次都不情不愿地拿起电话,仿佛电话连接的那头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我。他们常常听到在电话那头的人短暂地沉默下来,随即道一声“晚安”,耳边回荡的只有“嘟······嘟······”的声音。宛若一颗心被全力推向电话那端,却被一句话语冷漠地轻轻送回。傅雷的书信、家人的电话,刻的夕阳依旧美得令人沉醉。我无心欣赏,拨通了奶奶的电话。我不否认这只是思念,或许也是为了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为她留下美好的回忆。她说,她离开我们之后,不愿做一颗星星,会一直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我们总是在追逐一些东西,十五六岁时追求爱情,于是写日记,寄情书,奋不顾身;十八九岁时追求自由,于是说走就走,勇往直前。我们耗尽前半生去追赶下一站的风景,所以总是看不到身后的那个人,用尽后半生的时间,只是为了追逐一个你。

  “沿途的美景虽然好,但是偶尔,也请你回头,给身后的那个人一次 招手。”

信中的思念

一叶孤舟 -读《活着》有感

  《活着》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一个生命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活着》这本书我通读过三遍,这次是第四遍。可是,当我再一次翻过最后一页,合上书,内心受到的震撼仍是不可名状,难以言表,只能是长吁一口气,静坐良久。

  从《活着》中,我看见生命的渺小与顽强、高大与不朽。福贵出身富足,年少风光一时,而这一时的风光也促成他的家庭没落。福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但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大起大落,却铸就了他的泰然与坚毅-一个艰辛遍历的人,他已无所畏惧,活着是上天的褒奖,每一分一秒都是回甘。

  看完整本书,方才发觉“福贵”这个名字的可笑。在福贵的生命中,命运的转折多么猝不及防-找大夫时被拉去当兵,一去就是两年;女婿被钢板夹死;孙子吃豆子噎死······到最后,生离死别,他的家只剩下一个人和一头牛,相依为命。福贵是弱小的,无助地被命运蹂躏;可他更是强大的,在一次次被命运抛起又落下之后,他依然能以一个人的姿态,挺立在命运面前。他没有说“我不服”,他彻底地服气,可又有一股韧劲使他不屈,犹如拳击场上的弱者,承认对手的强大,却不肯轻易倒下。这大概也是苦难给予他的馈赠。““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在他的自序中如是说。

  《活着》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一个生命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福贵“离奇诡异”的一生让我不禁想到一个词-宿命。福贵的一生是他的宿命吗?他生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堕落是大概率的。古谚云:“富不过三代。”然而,他经历的苦难未免太多,这么多的偶然,冥冥之中,我仿佛看见了某种必然。如果说福贵的一生注定如此,那么的粹地活着,一定是这一生最好的方式。

  《活着》还让我见到一个人的蜕变。从纨绔子弟到布衣百姓的蜕变,一个不孝子学会关心旁人的过程,一个骄傲的人低下头颅的过程,素净的双手变得粗糙黝黑的过程,一个人的形体变得矮小弯曲,而精神变得高大的过程。福贵经历了活着的洗炼,在生命的最后,他是一个可敬的人,也一定比年少轻狂的岁月活得幸福。

  《活着》教会我面对苦难和生活的态度。人的一生的确像一场马拉松,不是因为竞争,而是因为,跑到最后,你会孤身一人。不迷茫,脚踏实地,“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才是处世之道。

  一个人的活着,仅是汪洋中的一叶孤舟,唯一可做的,就是不让小船倾翻。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