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见证尘落下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18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也许我们无法让自己看到更多,但请记得尘土的落下;也许别人的帮助很小,但也请记得感谢那些帮助你的人··...·

  我轻轻地踩着木制的旧梯走了上去,试着转开那许久未曾转动过的门锁。“咔”的一声,门开了,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那老旧的木板门打开时发出“咯吱”一声。我拎着包,慢慢走进了屋。

  这是我小时候和爷爷一直住的地方,爷爷去世后,我便搬去和父母住了,那之后,这屋子就再没人住过了。今天我是来找一本儿时读过的书。我记得爷爷生平最爱看书,屋子上方还有一个小阁楼,阁楼里放满了爷爷的书。

  我轻手轻脚爬上了阁楼,环顾四周,阁楼和我记忆中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偏差。阁楼上没有开灯,唯一的光源来自窗子-那正对着书柜的窗子。可陈旧的窗帘挡住了大半的阳光。我重新把视线望向书柜,开始寻找起来。兴许是时间太过久远,我已不记得要找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讲的什么内容。只是前阵子不知怎的,又想起爷爷给我念书听的时候。当时的我其实并不太懂爷爷到底都说了什么,只不过是喜欢那种温暖的感觉:在寒冷的冬夜,屋外飞雪茫茫,屋内柴火正暖,我依偎在爷爷怀里,静静地听爷爷讲着书。

  不记得书名,这样寻找几乎是大海捞针,找了一会儿,我就决定放弃了,我站起身来。兴许是蹲得太久,一时有些发昏,于是我走到窗边,打开窗帘,想打开窗透透气。伸手一拉,老旧的窗帘像是话剧舞台上的幕布一般被拉开。没有了窗帘的阻隔,黑暗里,一束阳光倾泻而下,突如其来的强光让我眯了眯眼。再回头望向书柜,那束光照在书柜上,透过光,我望见细小的尘土正在空气中弥漫,待气流平稳时,又缓缓落下······一时间,无数回忆涌上心头··...·

  我听见爷爷问道:“你可看到阳光下有什么?”儿时的我望向爷爷手指的地方,以为爷爷是在考我昨天新学的成语,于是我自信地大声说道:“那儿空空如也!”听完我的答案,爷爷笑了笑,别有深意地说道:“你仔细看看,光下,有慢慢落下的灰尘呢!你可不能因为它太过微小而看不见它······”

  我使劲摇了摇头,又回到现实。我望着远处的那一束光,忽地好像明白爷爷的意思了。尘土很微小,我们时常忽略它们的存在,偶有光时,我们才能看到它们。那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不断有尘土落到地上,又不断有新的尘土正在扬起。我们经常忘记它们的存在,但事实上,每一粒尘土的落下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一粒尘土的落下也许微不足道,但倘若十粒、二十粒、千百万粒尘土呢?我想,它们会慢慢堆积成一条路、一片大地。就如同别人对我的一次帮助,或是我快摔跤时轻轻的一扶,或是推门时替我多撑一下门······有光的地方我们才能看到尘土,但没有光时,其实尘也存在。眼见不一定为实,也许我们无法让自己看到更多,但请记得尘土的落下;也许别人的帮助很小,但也请记得感谢那些帮助你的人··...·

  我轻轻关上厚重的木板门,门又发出“咔”的一声。最终,我还是没能找到那本书,但我想,我找到了比那本书更珍贵的东西。

  无论尘土有多不起眼,在尘落下时,请记得见证尘落下,因为每一粒尘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请记得见证尘落下,因为万千尘土能变成一片大地;请记得见证尘落下,因为记忆之风终会扬起尘土,带走你关于尘的记忆······所以,在你所见之处,请记得见证尘落下。

见证尘落下

别让美人隔“云端”

  当我们把“美颜”调至最大时,是否还记得照片的使命只是记录生活,拍照的初心不过是让自己快乐而不是与人攀比?

  自古以来,我国就不缺美人,甚至可谓美女如云。有借琴诉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有如西湖般“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还有“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林微因······华夏山水养育出如此多的佳人,到了今天难道就不再有了吗?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一切从繁化简。记录美景和美人,不必只凭画师的笔墨丹青,只要用相机按下快门,眼前的一切都为你驻足停留、永远定格。然而人不总是十全十美的,于是手机“美颜”软件盛行起来,据调查称67%的人会美化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可想而知,“无美颜不自拍”的已经成了人们使用手机的常态。当代年轻人认真做好攻略,用相似的滤镜、特效、角度、姿势拍出“千人一面”的自拍。失去了内在美的灵魂,粉饰太平的“美颜”终究只是“行尸走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无数珍贵的历史影像和照片被放在大屏幕上展示。由于那个年代技术有限,它们大多是黑白的,甚至人脸也很模糊,比不上现在人们拍照画质的千分之一,但仍叫全国上下14亿人落泪。黑白照片里,有毛主席、周总理等革命前辈伟岸的身影,有林微因、沈从文等文人墨客儒雅的笑脸,更有我们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明证!没有“美颜”,开国大典上发言的毛主席便失了魅力与魄力吗?没有“美颜”,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就不再可爱了吗?荒唐!倘若年轻人一味追求偶像明星那样的外在美,网红、富二代那样的物质生活,而忘记了初心和使命,我们还有什么底气喊出那句“少年强,则国强”呢?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不否认“美颜”的好处。自卑于相貌的同学因“美颜”而活泼起来,用特效拍几张新奇有趣的自拍博君我,年幼的女孩把爱美的小小心思藏在“美颜”里·谁不爱美的事物呢?但追求美也要适度,不然只会过犹不及。过度的美颜,成了“半遮面”的琵琶,成了隔着“如花美人”的“云端”,看似光鲜亮丽,实

  则欲掩那些不自信和虚荣心。当我们把“美颜”调至最大时,是否还记得照片的使命只是记录生活,拍照的初心不过是让自己快乐而不是与人

  攀比?

  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是美人,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是美人,为国争光再夺桂冠的中国女排是美人。祖国的黑土地和黄河长江孕育出各不相同的美,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别让“美颜”挡住双眼,别让美人隔着“云端”。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