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于枷锁中起舞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6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有时开口,适时沉默,唯有为自己限定枷锁者,才能真正独立而自 由地起舞。

  曾听人说过:“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诚然,,沉默乃处世哲学,更是一种语言艺术。波涛汹涌,浪遏飞舟,时代的浪潮在瞬息间席卷我们周身,人们被动地推搡挤压,向未知的远方麻木而迷茫地前进。与此同时,双唇不再紧闭,发出尖锐而刺耳之声-人群不复往昔之沉默,于喧嚣与熙攘之中,赤裸而又不知所措。

  诚然,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多少日新月异。许多方寸间的沟壑,通过便捷的交流也得以填平,沉默之削减便看似大有裨益-言语沟通,隔阂减少,嫌隙渐淡,热闹非凡······曾几何时,“冥思苦想”早已化为泡影,所谓“沉默”已于人们心中逐渐消退,一片荒芜。探根究源,现代科技的发展乃至网络之不可或缺,极大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身份的消解使我们以自由人的身份出现在网络通信平台上。因为网络“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于是表达不再成为一件奢侈品,乃至于变得随意而滥俗-沉默却变得无比珍稀,又无人在意。人们不再沉默-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自我感情,还夹杂着对他人无知的评判。人群无知而无畏,企图以平庸之恶代替责任本身去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负责。

  与此同时,精神空虚之人,这一愈发庞大的集体,也试图通过发表大量言论找寻自己于众声喧哗时代中的存在感,试图主宰抑或只是为了引起人海片刻的关注,并以此摆脱对曾经庸常无为的负罪感。于是每个人都自以为占据了上帝视角以评判他人,睥睨众生,而上帝却在嗤笑关于唇吻间所暴露的无知无畏。

  沉默一步步走向消亡,是因为人们被肆意的、过度的叫嚣声戴上了大大的枷锁。当它大到足以让人于其中起舞,人们便误以为自己是自由的。而全社会都认为任何表达均为自由之时,人们早已失去了真实动人、汹涌澎湃的感情,不再有独立深沉、深谷幽兰般的思想,沦为了他人思想的附庸,沾沾自喜却不料渐入窠臼。长此以往,人类便成了马尔库塞笔下“单向度的人”,社会则成为一座喧闹繁华的监狱,人们又如何成为精神明亮的人?

  然而,沉默对人类固然有其重要价值,但一味沉默,无论何事均三缄其口,也会导致故步自封,自以为“众生皆醉我独醒”,却已是不敢言论、不敢作为的惶惶懦夫,原本鲜活的生命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或许,每一个以主宰之名将“思而后行”的沉默之道抛之于脑后者,都只是被束缚在了全景式监狱的顶端,但最底层的、受到俯视的沉默的贤者,正在自我更广阔的生命场域中游走,灵魂自由而丰盈。

  有时开口,适时沉默,唯有为自己限定枷锁者,才能真正独立而自 由地起舞。

于枷锁中起舞

镜子迷宫与自我

  “镜子”映照的仅仅是我们的一面,是分散的-绝无可能是一个 完整的“自我”。

  人似乎总是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周围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我们做出评价:老师评价我们的成绩,上司评价我们的业绩,共事者与友人评价我们的为人,家人评价我们的细枝末节······

  我们的社会角色是学生,是下属,是朋友,乃至是家长或子女。再者,我们是“我们”-“人”既是完整的也是分散的。我们处在一座镜子迷宫的中心,它由他人的语言与感情拼凑而成,镜像散乱地组装出一个“自我”的模样来。我们对魏征谏言中所说的“兼听则明”深信不疑,因为我们正是通过迷宫中的一个又一个镜像了解自己、塑造自己:正面、背面、侧面·····回首过去,齐威王与邹忌,秦始皇与李斯,唐太宗与魏征,直言敢谏的臣子与虚心纳谏的君王促成了一桩桩美谈,无不彰显了他人言语的重要性。放眼当下,小孩子听了话便向大人要一颗糖吃,人行了善便渴望一句感谢或夸奖,我们犹豫不决便希望从师长那儿得到一个颔首······他人的情感成了我们的支柱。语言和情感都是镜子,镜子塑造了我们的千张面孔:乖孩子、大善人、成功者等等。这使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如鱼得水,充实而安定。

  然而,一旦人生中经历了没有人关怀鼓励的时刻,如同镜子迷宫中的镜子一下子被撤去,黑暗降临,光明不再,我们无法看清自己,人格也无从被塑造-人真是太脆弱了,轻易地迷失了自我。迷茫之中我们手足无措以至于行为过激,我们痛苦甚至是疯狂。一年之中,太多轻生者的新闻传入我们的耳中,那是一个又一个人失去自我的无助灵魂。没有“镜子”我们就无法看清自我了吗?诚然,“镜子”所呈现的景象直观清晰,但不可否认,不同人基于不同的观点做出的评价五花八门,我们在此基础上构筑的自我避免不了有所变形。“镜子”映照的仅仅是我们的一个面,是分散的-绝无可能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而人在扮演着千张面孔,处在分散的状态之余,不能失去了作为完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这需要我们在黑暗中自行摸索。

  当我们迫切地追求他人的言语与感情之前,不妨先进行自我评估:不要问自己“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而要问自己“我这样做,我自己怎么想”。当我们深陷泥潭遭遇挫折时,别先转而投向亲人、友人的怀抱,而要自省、自信进而独立寻找出路。一个人是先作为一个个体,无数的个体才构筑了社会,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当前者固定后,后者才得以变化多端。诚如陈寅恪所言,我们需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人作为完整个体最基础的要求。

  当然,追求“独立”与“自由”绝不意味着一意孤行。莎翁曾说,“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照镜子”是必要的,我们从镜子中注意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角落,并加以重塑。“镜子”起到的作用更多是修正,而非从无到有的创造。

  向前走吧,路过镜子迷宫,照上一照,前方还有漫漫长路须一人独行。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