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海日生残夜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6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质疑其实并非对立于相信,而是包容于相信之中。

  有人说,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包含了理性之光;从凡事不信到再次相信,背后是见识和格局。其实,人从出生到成人,必然会经历轻

  296信到质疑的过程。然而从不信到再次相信却令很多人疑惑,正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一样不易为人理解。

  从相信到质疑,是人必经的历程。孩童成长,走出家庭和学校的保护来到社会,质疑是他必备的品格。因为社会中不乏丑陋和虚假,质疑使人理性地辨明是非;青少年的青春期,某种程度上正反映了这种成长。从这个角度说,从相信到质其实是人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形成了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对立。

  然而很多人只停留在对世界的质疑,走到路的尽头便投入了虚无的怀抱。从质疑真实到质疑人生,他们的生命于是失去了意义。想象一个人在不断的质疑中警惕他人、排斥他人,最后否定自我的世界,质疑、直至死亡难道是人类唯一的发展方向吗?

  从质疑到再次相信,看似退,实则进,是人对待外部世界乃至人生的更高境界。“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再次相信并非相信被质疑的假、恶、丑,而是阅尽千帆后相信真、善、美的存在,从对立转为接受外部世界的意义。正如加缪看清了生活的荒谬后仍热爱生活,正如《荒原狼》中的哈里从纯粹理性的眼光中跳出,终于接受生活。再次相信并非愚蠢,而是勇敢和智慧,体现了人的见识和格局。再次相信的人确可被称为英雄。

  质疑与再次相信并非对立而不可同时存在。在《宽容》序言中,先驱者因为质疑而离开山谷,寻找新的天地,质疑赋予他独立而自由的意志和理性的眼光;先驱者发现新世界后再次回到山谷而非一走了之,这便是再次相信的力量。先驱者并非不知道自己回去的下场,但他相信美好终会降临,相信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于是他慨然赴死。质疑和相信,在先驱者身上共存。

  在我看来,质疑和相信对人缺一不可。质疑使人闪烁着理性之光,在探索中寻求真相;再次相信则是信念,以超凡的见识和格局相信人类追逐的目标。质疑其实并非对立于相信,而是包容于相信之中。当人以质疑的眼光看待事物,同时依然相信着生活的意义和丑恶背后的美好,他可以说是完整的人。

  正如王湾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质疑破碎了虚华,而质疑者正从破碎处窥得真理的光芒。愿人们拥有质疑的眼光之后,再次相信生活的意义。

海日生残夜

庆祝无意义

  闲暇给了我们体会无意义的空间,我们或许应当借此获取一种对于生命的豁达。

  德国的叔本华以是否能够享受闲暇来区分智者与愚人。智者享受的是生命的快乐,愚人却往往追求短暂的快感。显然,我们应学着享受闲暇。

  如我们一般的现代人生活在都市的繁华中,工作与休息的不断转换占满了我们的时间。可是被用作休息的时间真的可以被称作闲暇吗?网络游戏、小视频之类的东西将休息打成碎片。在抬起头回到现实的刹那,一种无端的焦虑油然而生。大部分人都明白游戏之类是对于时间的消磨。事实上,沉迷网络的也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只是用这种方式来缓解焦虑。获取简单的快乐是很自然的。但是,短暂的快感并不能成为全部的快乐,这种闲暇也不能成为全部的闲暇。《逍遥游》启示我们:快乐应向内心寻求。世上存在着这样多的享乐主义,却少有追求外部刺激的快感。哲学家们不约而同地转向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追寻永恒的快乐。叔本华热爱并享受闲暇,也许是为了穿过世界的表象而看到意志背后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者们超脱物质需求的被满足的快感,向精神世界探求世界本源的奥秘。我们可能并非哲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精于哲学。但是,这种脱离外物左右,只关注自己内心的冥想也不失为一种真正的闲暇,即使做不到“传说”中的灵肉分离,至少也能暂时摆脱碎片化的虚无感。

  其实,无论是用娱乐工具来获得短暂的快感,抑或是如叔本华般试图寻求美的理念或是世界的意志,其行为本身都带上了明确的目的:追求。无论是物质上或是精神上的追求,追求短暂或永恒的快乐,它们都带上了目的性,或者说,功利性。这并非闲暇,而是追寻快乐。闲暇应当是时间上的真正自由,无所谓利用或是浪费。智者享受闲暇,是因为无惧这种无意义感,而愚者却无法克制对于意义的恐惧。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中,作者卡斯提出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这对概念,前者存在边界,以取胜或达到目标为目的;另一种没有固有边界,以冲破现有边界为目的,借以延续游戏。我想,生命应当属于后者。虽然我们制定众多目标并一一达成,但生命本身并没有确定的目的。闲暇给了我们体会无意义的空间,我们或许应当借此获取一种对于生命的豁达。

  闲暇已是我们少有的东西,不该再被用以奔跑。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