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生煎包还是灌汤小笼包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8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如此看来,上海人的“斤斤计较”,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较 真”的精神。

  周末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去家附近的小店吃早餐。点缀着芝麻和葱花的生煎包,被店主特意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我的馋虫一下子被勾了出来,正欲落座,又兴奋地发现店里还有我和爸爸都爱吃的灌汤小笼包!吃生煎包还是灌汤小笼包?当然都要。生煎包和小笼包都上桌后,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送进嘴里。

  爸爸教书多年,在一旁半开玩笑:“看,同样是包子,却有不同的做法和吃法,这就是上海人的哲学。”

  吃饱离开时我品味着父亲的话,琢磨许久,不禁深深感慨。生煎包香、酥、脆;小笼包皮子薄、汤汁鲜。是对生活怀抱着怎样的理念,让上海人想到包子不但可以蒸还可以生煎呢?又是怎样的对生活的用心让他们研究出往包子里“灌汤”?这面粉制成的皮,又是怎么做到不“喝掉”这汤的呢?

  说起上海人,脑海里会出现很多画面,有人说上海人爱斤斤计较。如此看来,上海人的“斤斤计较”,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较真”的精神。突然发现上海人特别爱“较真”,也特别擅长“较真”。

  我清晰地记得,垃圾分类投放的当天,我们一家人丢垃圾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弄错。到了丢垃圾处,呵,那里真是格外热闹啊,简直像菜市场。提着大袋小包的人们排起了长龙,丢完垃圾的人也围在旁边看热闹。四个大小相同、颜色不一的垃圾桶整齐摆成个“一”字,旁边站着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还有几名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

  每个人手中大包小包的垃圾都要开袋接受检查,那场面甚至让人有种身在机场的错觉。那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敏锐的目光可不比安检仪差,哪怕是一片纸屑丢错了地方,都会被工作人员手里的长钳子毫不留情地夹出来丢到它该去的地方。只见有个叔叔,在倒湿垃圾时,顺便朝垃圾桶里吐了一个小东西。工作人员的视线像雷达一样,马上锁住这个小小的不明物体的位置,然后迅速伸出长钳子,麻利地把它夹出来。工作人员举着这块不明物体对大家说:“口香糖里含有橡胶成分,很难再生循环利用,所以属于干垃圾。”说着把它丢到干垃圾桶里。那个叔叔尴尬地顿了顿,不好意思地说:“我以为能吃的都是湿垃圾呢。”大家都笑了,纷纷称赞工作人员火眼金睛。

  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提着五六个袋子,步履蹒跚地走过来。阿婆说家里来了客人,一下子多了好多垃圾,都不晓得怎么分了。志愿者赶忙接过袋子提到一边,丝毫不在意垃圾发出的刺鼻馊味,一边仔细翻拣,一边展示给大家说:“虽然都是厨余垃圾,但像扇贝壳这种不好分解的要扔到干垃圾里,龙虾壳容易分解就分到湿垃圾里。同样的道理,碎骨头是湿垃圾,大骨棒是干垃圾。”围观的人们不住地点头。

  众所周知,上海是全国第一座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的特大型城市。垃圾分类当然很好,可是推行起来并不容易。对上海来说,更是困难重重。上海是一座超级大城市,常住人口2400多万,其中近1000万属于流动人口,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这种情况下,上海能成功吗?全国人民都在拭目以待。黄浦江畔的儿女,本着对家园的热爱,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把上海人的“较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块毫不起眼的口香糖、一小片扇贝壳的分类都要一丝不苟地“计较”。因为工作人员极度“较真”,居民们又高度配合“较真”,所以,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很快就成为每个上海人的习惯。短短一个星期,小区的丢垃圾处就恢复了常态,环境变得更加整洁了。我想,上海人的“较真”,其实是上海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认真负责的体现。“较真”才能尽量减少各种问题和隐患,“较真”才能越来越趋于完美。千千万万的上海人就是用自己的这种“较真”精神,将上海打造成一座既精致美丽又端庄大气、既稳重踏实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国际化大都市。

  肉馅加肉皮冻,变灌汤小笼包;只有肉馅没有肉皮冻,变生煎包。我爱灌汤小笼包,也爱生煎包。但我更爱我的家乡上海,敬佩我们上海人的“较真”精神。

生煎包还是灌汤小笼包

上海,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上海人是“拎得清”,是大气包容的,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庭夕阳西下。

  漫步江畔,天边的云朵逐渐染上一层金辉,偶尔有几只水鸟俯冲向闪账者点点金波的江面。城市、日益繁华。

  对岸的高楼不断向天空挑战新的高度。

  凭栏驻足,凝视着眼前静谧的天光云影,我不禁沉醉于流光溢彩的璀提中。

  秋风帝起,忧惚问,耳畔传来几声沪语意语:“落雨了,打伴了。小人腊子开会了。”伴随着咿咿呀呀的窟谣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前不久能看的舞合剧《东方之舟》中的一幕。1939年,在虹口一个石库门弄会里,拳目无亲、语言不通的犹太小女孩哈娜被日本军警盯上,他们想给夺她粗传的小提琴。此时,一群上海小孩及时出现,机智地用黄包车撞期时本人,带着哈娜逃走了。他们教哈娜讲上海话,一起玩弄堂游戏,哈部数他们拉小提琴。身处战乱中的上海市民善待哈娜,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东方之舟”是上海人民以爱心、仁心为苦难中的犹太人建造的避难之处。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考虑到自身利益,拒绝接纳犹太难民时。中国上海却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犹太难民敞开了怀抱,让他们在全然陌生的城市获得庇护,在无尽的绝望中寻到一线生机,觅得无限温暖。

  常常有人说上海人“门槛精”,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想说,不,上海人是“拎得清”,是大气包容的,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病毒肆虐的寒冬,一江风雨逆行去,上海1600多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支援武汉。不仅如此,就连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在为防控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疫情期间,我们小区的保安王叔叔可忙了。“您好,请配合摇下车窗,进小区前需要测一下体温。”每次车子一进小区,就听到他那亲切的、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在小区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为外地返沪的居民做好登记、担负起小区“守门人”的职责。

  有时,他要为居家隔离的人员送去需要的物资:“李先生。您的东西放门口了,请您继续做好居家隔离。有什么需要,请及时和我们联系。”说完便转身离开忙别的事去了;有时,他又变身防疫宣传员,带着队员在小区张贴防疫宣传海报。有居民对严谨的登记工作不理解时,他会上前耐心解释,让大家都明白配合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王叔叔的兢效业业影响了我们,我们也常常会为在寒风中辛苦工作的他“投食”,通上一杯热奶茶或者一份热餐食,道一声“依辛苦了”,希望这些带着温度的食物可以慰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他。

  这个冬天,我们小区的居民都非常自觉地戴好口罩,在指定的大门进出小区,配合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正有了那么多普通居民的坚持与配合,才能让这场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这个城市,有无数个普通的“王叔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他们温暖着、影响着身边的人。也许十几年后,我也会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应该也会成为一个能够温暖别人的人。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奔腾的黄浦江水像是一幅绵绵不断的画卷。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而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温情却亘古未变。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