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打针过后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8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相信好多人都有打针的经历,就是感冒以后在屁股上打针的那种经历。也相信有过那种经历的人,一定不会说,打针挺疼的,疼到我受不了,其实真正尴尬的是打针过后,接下来的两三天时间里,屁股一直是疼的!

  前两天我生病,感冒了,吃药怎么也压不下去烧?最后没办法,爸爸就说打一针吧,一开始的时候自己真的是特别的怕,但是爸爸说他打针不疼,我听了以后也就信以为真!

  一开始的时候确实不疼,可是到后来越来越疼了,当然,这也是自己可以坚持的,毕竟用爸爸的话说,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泪!

  可是等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我的屁股疼得越来越厉害了,每次坐板凳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真的是特别的疼!

  就比如每天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进了教室,我们会起立说老师好。老师说的同学们好之后,大家都开始坐下,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做的特别慢,老师以为我有什么事情,就问我有什么事?我只能尴尬的慢慢的坐下!

  这个时候我的同桌就说,老师,他打针了,屁股疼,所以坐的慢。

  同学们听了之后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起来,我真的是尴尬的要死!

  下一次感冒之后一定要好好吃药,不打针了,因为其实打针本身好像并没有那么疼,那种疼痛也是自己能够忍受的,可是打完针之后带来的各种疼痛加尴尬,真的是让我无法忍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如果有的话,也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乐呵一下也是不错的!

打针过后

这里“很上海”

  我,和很多外乡人一样,为了能“更上海”,我选择到更繁华的黄浦江北岸上学。

  我不是地道的上海人。追随逐梦的父辈,漂在上海。

  唧唧啾啾,叽叽喳喳。

  闻虫鸟鸣声起,枕黄浦江水眠。

  我,和很多的外乡人一样,住在远郊的黄浦江南岸的小镇上。总有初来者发出疑问:这里真的是大上海的一角?它是那么淳朴宁静。那青瓦上熠熠的光,那枝丫间拂拂的风,那小路上颤颤行走的老人,那一树树清新的桂花,还有炸小黄鱼的阵阵香味,都能将“海漂”一族们那浮萍一样的心填满,都在向人们诉说着繁华的都市里还有那一抹静谧······轰隆隆,嘟呜鸣。

  我,和很多外乡人一样,为了能“更上海”,我选择到更繁华的黄浦江北岸上学。

  渡船是上海人抹不去的记忆。早上的渡口异常繁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各行各业的人,大家都心急如焚地等待轮渡的到来。随着汽笛声响起,人们纷拥而入,争先恐后地在船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自行车铃声、夹杂各地方言的催促声和叫喊声使空气都显得格外焦灼。瘦小的我总是被拥挤的人群“夹带”到船上,心里却窃喜:我终于赶上这班渡船啦!背着书包的我只能躲到渡船的尾部,看那白花花的浪花翻滚着,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朵,梦想以后能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船头破浪前行,随着汽笛的再一次响起,乘客们纷纷奔向各自的征途。渡船就这样在黄浦江两岸来来回回忙碌着。这里是我和同路者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向梦出发的地方。

  滴滴答答,哔哔叭叭。

  轮渡的汽笛声渐渐远去。闵浦二桥横空跨越黄浦江,汽车可以免费过黄浦江啦!我们家也拥有了第一辆代步车,坐私家车跨江上学的我心里美滋滋的!

  延绵4.9公里的闵浦二桥,串起通往幸福文明的路。桥上的车辆文明礼让,有序行驶。坐在车里的我一路呼吸,一路歌唱。索塔、桁梁、防护栏和对面驶来的车辆在车窗外呼啸而过,沿途已是风景。

  哐哧哐哧,咯吱咯吱。

  堪称上海交通命脉的地下铁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最上海”的·文明和繁华辐射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地铁通到我们的小镇啦!这是跨越黄浦江的地铁,是上海首条以桥梁形式跨江的轨道交通。它,拉近了我们与繁华和文明的距离。崭新而整洁的车厢里,无论西装革履的白领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大家都友好谦让,“你好”“谢谢”“请”奏响了列车。文明之歌,笑容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红领巾拂过我的衣裳,这大概就是幸福的模样吧!

  啧啧啧,赞赞赞。

  浦江逐浪,这里有江,有希望。

  新建的沿江绿化长廊总是吸引放学路上的我。漫步沿江步道,听着黄浦江上“呜鸣,滴滴,哐哧”的交响曲,它不时地向人们传递着这里的韵味和人间烟火,讲述着这里的过往和今时。抬头仰望,发现灯笼般的柿子早已顺着树丫爬上了云朵,农民伯伯小心翼翼爬上了枝头,拾起恬淡的幸福,又是一年果香说丰年,谁不说日子一年好过一年?巷子里又飘满了炸小黄鱼的香味,我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没有魅力耀眼的霓虹,没有流光溢彩的游轮,没有购物中心,没有米其林。这里有渡船上的照明灯,把黄浦江照耀得分外迷人;这里有繁忙的货船,让奔向美好生活的人们笑开颜;这里的青瓦低舍让生活充满了安宁与祥和;这里的炸小黄鱼总能让你忍不住冒一句“洋泾浜”:“味道老嗲咯!”这里有上海的速度,每天都在创造神话的上海,让这个淳朴而宁静的沿江小镇迅速崛起;这里有上海的温度,上海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了我以及很多外来的追梦者,让我们依江而栖,共饮这江水。上海的繁华,全世界都知道;这里的风情,我最知道。这里,是上海不可或缺的一角,这里,很上海!

  这江,这城,割舍不断的情!我不再是“海漂”,我将扎根上海,和它一起越来越好!

  黄浦江,侬好!上海,侬好!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