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车窗外的世界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8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车窗在变化,车窗外的世界也同样在发生变化。

  我家住在浦西,生活中总有一点一滴不经意的变化,透过车窗,让我欣喜地看到窗外的世界。

  1988年,所有的嘉定人都因为新建成的沪嘉高速公路而自豪,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因为有它的存在,将嘉定和市区紧密相连。在这条高速上,有两条嘉定人至今记忆深刻的公交线路-沪嘉线与新嘉线,半个小时的等待加上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使得人们来往便利,终于能够在市区的繁华与郊区的宁静之间,实现一站式切换。

  在我模糊的记忆当中,依稀还记得幼时的片段与场景。新客站外邮政大楼门前,总是排着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那时的我耳边总是响起爸妈的嗔怪:“别乱跑,这么多人,小心走丢呀······”可我总是顶着个大脑袋,在大人们的长裤、裙边挪来挪去,艰难地挤到队伍前面的栏杆处,脚丫扒在上面,因为这样,我才能“长”高一些,多看到一些队伍的全貌。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会儿小范围踱踱步子,一会儿伸长了脖子翘首以盼,时不时嘟囔着:“下一班车怎么还没来呀?”突然看见进站的汽车,不禁都攥着劲儿,挨挨挤挤地推搡着往前挤去。爸爸一手紧紧抱着我,一手撑着左右的空间,生怕我小小的身体被挤坏。人们蜂拥而上,等不及下一班的乘客也都一股脑地挤了进来。原本只能载下40个人的车厢里不知挤进了多少人。座位上、过道上,就连驾驶员右侧的栏杆边,前车窗挡风玻璃处都被挤了个水泄不通,引得驾驶员叔叔总是大吼:“往后面走,不要挡着后视镜啊!”车厢里密不透风,充斥着汗臭味,菜包味等各种味道。

  我呢,坐在爸爸腿上视线太低,总是不一会儿就站在他腿上,小子顶着玻璃窗,胖乎乎的小手抹一抹窗户上的湿气,忽闪着眼睛看着窗外。新客站附近密密麻麻的棚户区,灰暗中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光影,让人觉得恍惚。狭窄的过道中停放着单车,堆放着杂物。交错的电线连接着黑压压的拥挤的房屋,晾晒的衣服、床单颜色却又显得那么鲜亮,不时地在风中摆动摇曳。我小声嘟囔着,不时数着每一户的楼层,一层、两层,三层······总也数不清楚,因为它们各式各样,完全不同,慢慢地越变越小,从视线中消失。当公交车经过南翔附近时,化工厂一股刺鼻的气味总是扑面而来,高大的烟囱“噗噗噗”地冒着乌黑的浓烟,直冲云霄,在天空中幻化成黑熊、乌鸦,魔幻极了。

  等我上小学的时候,小区里家家户户都添置了漂亮的小汽车、电动车,我们也不例外。人们利用这些交通工具更加自由地往返于不同的地点之间。由于地铁和轻轨的加入,新嘉线、沪嘉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乘客也渐渐稀少。我时常坐在三五分钟就有一班车的轻轨上,列车运行平稳高效,几乎感觉不到一丝晃动。车内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空调及新风系统使得空气清新,温度舒适。透过明亮纯净的超大双层玻璃窗,我的视野更开阔了,更欣喜于眼前的变化: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高高耸立,繁华的万达广场、简洁大气的保利大剧院、现代与传统融为一体的上海最美图书馆-嘉定图书馆,让人们在购物与娱乐中往来穿梭,在竹林里感受书香魅力。一滴滴水自天上来,落入凡间,泛起层层涟漪,那一定是紫气东来、远香湖,红色的健身步道、姹紫嫣红的花草、轻盈颤动的芦苇、相守一生的鸳鸯······湖畔的人们三五成群,或嬉戏、或漫步、或私语。阵阵微风撩起少女的裙边,吹动孩童额头微潮的发丝,吹向湛蓝的天空,推动洁白的云朵变幻莫测。城市一片绿意盎然,尽显城市生态公园中的美景。一捧捧泥自海中来,吹泥成地,吹出了桥梁和道路,吹出了嘉定新城,吹响了发展的号角。轰响的引擎声阵阵传来,那一定是不远处的上海国际赛车场正在举办激情四射的赛事,一定是汽车城正在实地收集无人驾驶电动车的数据。中科院、高科技园区不显山不露水,却在利用智库优势,带动高新成果转化的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

  车窗在变化,车窗外的世界也同样在发生变化。它是那样悄无声息地在不经意间溜走,等你再次回首窗外,却发现是那样翻天覆地、振聋发聩。人们在体验着交通工具带来的便捷,也同样透过车窗观察着整个世界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窗外的嘉定,古树、古塔、古园、古镇与高楼大厦、时尚街区、动感赛场、科技园区交相辉映,江南古城的恬静灵动正在与现代城市的充实忙碌碰撞交融,构建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世界!

车窗外的世界

黄浦江畔的思考

  江水变了,变清了;但对黄浦江的情怀未变,对上海的热爱未变。

  -113公里的蜕变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 片潮流··....”

  童年时,我总是让爷爷带我去黄浦江边。爷爷抱着我,看那江面上行驶的一艘艘“大轮船”,好奇的我总是向爷爷提出“十万个为什么”,而爷爷常挂在嘴边的回答总是“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啊!”那时的我还不懂爷爷为何如此感慨。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我们“禁足”在沪。去江边散步于是成了最安全的户外休闲方式。滨江大道两旁的树上裹着金色的灯饰,远看,光彩璀璨,犹如“星光大道”。近看,树影婆娑,地上满是斑驳的碎影。走近江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的江面,仰视夜空,灯塔照射出的几道彩光,交错挪移。江上的船鱼贯而行,穿过雄伟的卢浦大桥,泛起阵阵涟漪。我倚在栏杆上,微凉的江风吹动着发梢,令人惬意,我忽然思考起爷爷所说的“上海的母亲河”这一称呼······

  黄浦江始于淀山湖,在吴淞口注入长江,汇入东海,全长约113公里·····从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黄浦江便承载着上海乃至中国工业发展的重担,她也因为过重的负荷而不再清澈。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至黄浦江畔后,政府开始禁止黄浦江两岸排放污水,大力整治江水污染,直到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重新目睹母亲河的“秀丽容颜”。滨江区域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观赏黄浦江畔的风景,建造了长长的栈桥。我走上栈桥,视野更开阔了,江对面是浦东前滩,再往北就是繁荣的陆家嘴了,满目皆是耸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我曾听老人说过“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旧时的浦东还都是阡陌农田与棚户区。而今的浦东有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它们是浦东的巨人,它们是浦东崛起的高度,更是新上海的“代言人”!是什么让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骤变?我想,应该是改革开放的 好政策!

  我沉浸在思考中,不知不觉已走到了栈桥的尽头,我下了桥,继续向前走,几处碑文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刻着金色的图文,文中介绍此处原是上海水泥厂、上海南浦火车站的旧址,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象征。它们虽然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却被人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保留。看见它们,我被上海蕴藏的历史文化所震撼,也感受到上海对于这些文化的珍视和用心。就在旧址旁,搭建了浦江西岸文化走廊,除了盛大的音乐节,还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它们都在这里隆重举行,吸引着全世界的年轻人来此“狂欢”。

  再往下走就是“万国建筑博览群”所在的外滩了。外滩又被誉为“东方华尔街”,它是西方建筑群的殿堂,然扎根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我心中,外滩建筑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融合了中西风格,传承了古今文化。它能包容多元化的文明,这正显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品质精髓!

  斗转星移,江河依旧,黄浦江两岸已日新月异。江水变了,变清了;但人们对黄浦江的情怀未变,对上海的热爱未变。站在这生生不息的江畔,我望向天空,心似乎飞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我在思考,往后的黄浦江畔将会是怎样的景象?我想,她必定更美丽、更富饶;人文会更丰富、科技会更发达、未来会更繁荣!

  上海人看着黄浦江年复一年的变化,感叹岁月如歌,可在我看来,是黄浦江在注视着上海的成长。黄浦江-这条上海的母亲河,将永远奔腾不息!

  临近离开时,我被一曲悠扬的旋律所吸引,原来是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江畔的公园内用萨克斯吹奏那首令人熟悉的歌曲:“浪奔,浪外人教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