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黄浦江畔的思考 4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4 14:18:29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同时也看见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我看见一桥横贯南北,在轰鸣的水声中默默伫立。

  我是一幢楼,一幢黄浦江畔的老楼。

  几十年前,我与其他的兄弟一样,在这里被筑起,承担起了我们应有的使命。那时候的黄浦江里,倒映着我们年轻的容貌-红砖黑瓦,几根稀疏的电线零零散散地搭在屋檐上,就那么慵懒地躺着。江水一遍又一遍冲刷着我们的容貌,直到支离破碎。

  我也曾有过极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两三户人家通常合居在一起。晚餐时,几家人合坐在一张桌子上。小孩子们在屋檐下追逐嬉戏,时常传来咯咯的笑声。大人们在一旁谈天说地,趁着闲工夫“嘎讪胡”,偶尔看到孩子们玩得太疯,便低声训斥一两句。

  夕阳和晚霞总是孤零零地在天上挂着,几丝还未落幕的云彩努力挣扎着朝那残存的光线处缓缓地飘去。

  天,极淡。风,极轻。

  这时,整个世界就剩下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江水扑打着堤岸的声音。直至夜幕降临,屋里传来孩子们与大人均匀甜美的鼾声。此时,我便也常常忘记作为一幢房子应有的使命。我思索着是否能拥有像孩子们那样毫无拘束的天真烂漫,与江水一起嬉戏、玩耍。

  伴随着江水轻轻扑打着堤岸的声音,我渐渐困倦了,慢慢地阖上了双眼······

  一觉醒来,已是今朝。

  黄浦江水依然一次又一次冲刷着我们的容貌-不过这一次,那看似柔若无骨的江水斑驳了我们的容颜,同时冲刷走了我们曾经的记忆。

  我茫然地转头,却发现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如此光鲜亮丽,使我们的存在显得格格不入。

  小孩子的笑声呢?我只听见了轰鸣的车声、嘈杂的人声-除了那滔滔的江水声一如既往,从过去流向未来,仿佛亘古不变。

  过了几天,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来打量了一下对街的兄弟们,随后低声讨论了什么,就匆匆地离开了。

  鲜红的“拆”字终究印在了它们的身上。随着推土机“轰隆隆”的令人烦躁的响声,几十年的记忆终于轰然倒塌,埋没在漫天扬起的尘埃之中。江水扑打着岸,仿佛在嘲笑我们的无能与无知。

  新的单元楼建立起来了,但终究是少了些什么。我不得不忍受街对面单元楼的门每天时不时地“砰”的一声,也不得不默默接受路过的人向我投来奇怪的眼神-大概是因为我邋遢的外貌吧,我想。人们总是显得那么匆忙,他们大部分的目光都紧紧盯在一块电子屏幕上,仿佛那上面每时每刻都有对他们来说极重要的消息。

  他们很少聊天,即使偶尔碰到了,也是冷漠客套地寒暄几句,就又彼此匆匆地离开。

  不久,我也迎来了我应有的归宿。

  在命运终结的那天夜里,我思考着,思考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思考着被人们排斥的我们,以及思考着这个时代的人们-他们,究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还是彼此冷漠地在原地踏步,互不相见?抑或是他们,终究错付了时代,在历史中慢慢销声匿迹?

  但真的是如此吗?

  我同时也看见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我看见一桥横贯南北,在轰鸣的水声处默默伫立。

  我释然了。

  是的,也许我属于另一个时代。这不知道走过了几个时代的中国,在其他文明黯然崩塌中,依然一呼一吸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是的,舞台变了,但演员呢?她已经伫立了太久太久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仿佛看见我的灵魂随着身躯的轰然倒塌缓缓升起,盘踞在黄浦江上空,与那奔腾的、浩荡的、漫无目的的江水一起奔向远方,无问西东。

黄浦江畔的思考

听风者

  穿梭在钢筋水泥之间,毫不犹豫塞上耳机之时,我们到底错过了什么?

  风里是你的声音。

  -题记

  七月的风懒洋洋地踱着步,饶有兴趣地关注着身下川流不息的钢铁森林。这是多么司空见惯的场景-戴着耳机、神情恍惚的人们快步从身边走过,消失在车水马龙的街头。

  直到那天,我也曾是“耳机一族”中的一员。

  翻涌的银边追逐着攀上岸堤,无遮蔽的天空洒下一捧灿烂骄阳,击在锃亮的金属栏杆上,刺得让人微微眯眼。我漫无目的地在黄浦滨江步道上逛着,迎面的江风携着夏日特有的奔放掠过身侧,无意间勾起心中一抹燥热。“呼哧、呼哧··...”不同寻常的声响打破了四周的静,伴随着有节奏的“啪嗒”声,却又那么和谐。

  咦,这是什么声音?我转身搜寻着声音的源头:穿着运动服的老大爷正摆动双手,跑着步。运动鞋交替着踏在塑胶跑道上,一左一右抬起又落下,略显粗重的喘息声表明他似乎有些累了。

  淡淡的汗味随着风漫过鼻翼,我猛然发现自己一时竟没听出这是什么声音!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迟钝了?震惊与失落涌上心头,我皱起眉,注视着老大爷消失在跑道尽头,陷入了思考······

  穿梭在钢筋水泥之间,毫不犹豫塞上耳机之时,我们到底错过了什么?

  置身于科技的旋涡,电子音乐在耳蜗中轰鸣,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从不给人们喘息的机会,如此高压下,被潮流挟持而仓促行走的芸芸大众,总是鞭挞自己紧赶慢赶抓住时代的衣角,却无意间与这个世界的纯粹渐行渐远,继而变得麻木、迟钝,逐渐与越发冰冷的钢铁森林无限趋同。加之,人耳是种神奇的过滤器,完美地隔绝了一切“不需要”的声响,久而久之,即使是再熟悉的种种,也将变得陌生起来,甚至刻意忽略。

  96当步履匆匆行走在人海之中,你是否还在意过秋蝉悲歌,雀鸟啼啭?又有多久没聆听过雨打疏桐,风啸叶飒?

  滚落到脚边的皮球打断了我渐渐低沉的思绪。“姐姐,把球踢过来好吗?谢谢!”男孩风铃般的声音中已混入了少年人的青涩,那似乎燃不尽的活力引得温热的江风都为他喝彩,在发梢额角留下亮亮的勋章。

  男孩跑远了,“啪!嗒,哒!”鞋尖踢起的卵石击在白石板上,骨碌碌滚到木栈道的缝里,不见了。我怔怔地望着他远去的方向,心弦似被猛地拨动,想要抓住那缺失的什么的感觉越发强烈。微风亲昵地与发丝共舞,在我耳边呢喃:现在重视起未逝之声并不迟。

  “咔嚓”,相机的快门声响起,定格下骄阳下的笑颜;“支付成功,哐当,哧!”易拉罐撞击着售货机掉落,拉环被人掀起,远处的我仿佛也能闻到甜丝丝的水汽;自行车的响铃、海鸥的啼叫、孩童的嬉笑-混合在风中的声音,那是生活。

  纵观上下五千年,黄浦江对岸大道似乎还萦绕着爱国游行学生的呐喊,旗帜高扬诠释着一代人的热血与斗志;从外滩钟楼的第一声钟鸣到陆家嘴金融区扎下第一束钢筋时的巨响,从殖民统治下的竭力挣扎到对未来的无限规划,人们或许会因科技的簇拥乱了步子,失了道路,可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从未改变。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年华,为什么不去听一听生活的只言片语呢?摘下耳机,暂缓脚步,你便会发现原本沉寂黯淡的街角突然鲜明了起来。你在小贩的叫卖声中,从市井街头窥见人生百态,那是繁华喧闹、愈发美好的家乡;你在潮声浪打、游人嬉戏中乐享河清海晏、山川无恙,那是富饶宽广、轩昂大气的国之风范。

  进一步讲,选择听见“他人”,更是听清自己的过程。我们慢了下来,开始脱下包裹全身的伪装,开始在时代发展的尘埃中审视自己,无声地思考;我们开始热泪盈眶,心脏跳动,震碎了束缚内心渴望与追求的枷锁,重新与天地万物齐声共鸣。不必再畏惧青天,不必再拘泥于封闭自我的夹缝。静听之中,你已经历了晨曦、烈火、清泉,看过希望与反省、爱憎与淡泊-你已见过了众生与自己。

  我的身边,一缕缕风在宽阔的黄浦江上追逐着向前。在这个城市中,有无数这样的风,从四面八方撷着千千万万我们的声音,或低吟,或高歌,向无尽的远方奔去。

  愿所有的我们都曾听过风的歌声。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