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和南京 4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4 15:00:25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作为一名正宗的“二代移民”,我在南京生活了十二年,记忆中最初的美好全在这里,酷爱读书,尤喜明史,无疑更是南京对少年的我的慷慨馈赠。

  又是一年桂花开。

  一团团、一簇簇的,金黄色的,藏在青色的树冠里。稍走近些,浓郁的甜香袭来,有种莫名的温暖。

  我总会想起自幼生长的南京,在玄武湖,在明孝陵,到处飘香;卖酒酿的清脆竹板响起了,在老门东,在长干里,回荡在大街小巷;红彤彤的烤鸭架竖起来了,“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出南京”并非笑谈。在烟霞氤氲中,孩童的笑闹声近了,车笛声远了,我站在窗前,正好能看到紫金山。

  穿过寂静的大学,周遭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路上遇到的长辈们仍然以乳名唤我。沿着中山门大街向西,途经下马坊,昔日恢宏的观音阁大石壁几近被岁月磨平,石雕牌坊上的“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依稀可辨;秋高气爽时节,天空中总飘着各式的风筝。不远处的一间佛堂,红色的门柱斑驳了漆,常有木鱼声传出。

  往深处走是古校场,立有石马、石狮,旁有一亭,亭中石碑上刻有“洪武二十七年建”。北边的钟楼已微斜,每走上一步,楼梯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叹息。从钟楼远眺中山陵,白壁蓝檐掩映在红透的紫金山里。

  道边多是高大的法国梧桐,盛夏里浓荫能蔽日,顺着明城墙走,右手便是明孝陵。最爱城东的秋日,五色斑斓,青石板铺就的六百多年的神道,两旁是肃穆的石像,地上是血红的枫叶,岁月静默得如同一幅画。悠悠地,灵谷寺的钟声敲响,音乐台的鸽子扑棱棱地飞起。

  幼时的我觉得,南京的东郊便是妙趣无穷的乐园,在这里,天很高,云很远,时间过得很慢。稍稍长大了的我,学琴读史,慢慢地懂得了南京。无论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六朝繁华,还是朝代更迭、几度屠城,仿佛都是南京的宿命。南京有着世界上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城墙,也曾是“中国最漂亮、整洁而且精心规划的城市”,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和过往或传说迎面不期而遇,整座南京城,可不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余秋雨说过,“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历史与自然赋予了南京不凡的底蕴和格局,也让她耽于怀旧和唏嘘。南京的往昔蕴含着太多的悲情和才情,随着岁月弥散在她的烟水气里,南京大约该是中国最忧郁的文化城市,真是无愧于世界文学之都的美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风云际会,世事沧桑,六朝古都南京便有了一种随遇而安、处事不惊的个性,人们乐意享受着和缓平实的生活,“等刻儿”“多大儿事啊”常常挂在口头,东郊的草坪或林间的幽径,每到周末,都会见到许多赶来与城市山林亲近的市民。作为一名正宗的“二代移民”,我在南京生活了十二年,记忆中最初的美好全在这里,酷爱读书,尤喜明史,无疑更是南京对少年的我的慷慨馈赠。离开后的日子里,那些描述南京的文字,总会在我心底的柔软处激起层层的涟漪,难以抑制的思念也总会在每一个软弱的、痛苦的甚至欢乐的时刻,不经意地涌上心头。

  在异乡的日子里,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难警报拉响的时候, 62我总会默默地为南京祈祷,不要因背负着厚重的历史而放缓了前行的步伐,期待着更奋进、更开放、更包容的南京,就像传说中的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我在别处继续学习前行。在外的每一天,对南京我都满含爱意,她让我懂得了坚韧和不屈,学会了牵挂和珍惜,并拥有了乡愁和祈盼,我相信南京会永远守候在我身后,慈爱地、温和地、母亲般地不离不弃。南京,是我心灵的故乡。

  南京,我是你的孩子,我会回来和你一起重建繁华,在我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我和南京

人设与人心

  “人设”之所以会被利用,不仅是社会形势与时髦价值观的驱使,更是缺少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和对外界的理解接纳导致的。

  浪漫的埃菲尔铁塔、泛着金光的私人泳池、精心计的欧式花园.·····这些事物不知何时已经成为“富人”这个群体的合询,更家征着这个群体所拥有的权力和资产。让我惊讶的是,如今不少人通过分享“富人社群标志物”照片,试图在朋友圈子里取得虚假的“富人”身份,建设起自己所谓的“富人人设”。

  “人设”一词在当下社会十分流行,是“人物设定”的简称,指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留下的印象,在我看来更应该说成是“他人眼中的我自己”,这个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充当着对对方人格、身份、处事风度等的评判标准。可是作为一个判断依据,人设被广泛信任和使用却又往往不那么准确,掺杂了主观情感因素、他人的评论以及被评判方的刻意遮掩伪造等,进而成为误导他人的“伪人设”。例如上文的“富人社群标志物”便是一种干扰评判、虚构人设的方法。

  那为什么“伪人设”能够被如此大面积地信以为真呢?

  这是一个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互联网的力量将人们的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输给较广的人群,同时也能达到极为逼真的效果,提升可信度。此外,在这个“陌生人社会”里,人们往往不如乡土社会那样熟悉,故而人与人间也没有那么了解。这便给了“伪人设”广阔的生存空间-缺乏透彻的了解,人们总会理所当然地将本人提供、又看似真实的信息作为此人最准确客观的身份资料。只要这些信息被近似无条件地相信,“伪人设”便能大行其道了。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争相追求富人形象,而放弃本真呢?这是因为在这个生活压力沉重、竞争处处激烈又看重物质条件的社会上,一个“富人人设”往往比多年的交情更管用:时常晒出来的奢侈品牌,能说服他人相信你的品位高端;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名胜,让人联想你饱览大好河山,视野广博开阔;造型特别的新款限量跑车,会让人确信你资产丰厚,让你处处得到便利;虽是复制却文采盎然的优美诗句,立刻会将你塑造成腹有诗书的诗人形象.....·

  不难看出,人们往往“望文生义”,单纯借简单的文字与图片评判一个人。于是,这样一个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设想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同时向你借一大笔钱,你更加相信哪个人会准时归还呢?这便是人设的力量。于是包含富人代表物的图片、文字等的“富人材料包”便应运而生了,让无数平常人找到了自设形象的方法。这种伪装,无疑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欺骗,更是对物质条件过分注重的结果。然而对于一些寒门子弟来讲,这却不止是蒙蔽他人的把戏道具,是他们作为不甘 58平凡却终究无法跨入上层社会的最后挣扎,更是他们对自尊的极端保护和对现实的自我麻痹。

  “人设”之所以会被利用,不仅是社会形势与时髦价值观的驱使,更是缺少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和对外界的理解接纳导致的。为什么人们选择伪装有钱人,而非努力成为一个有钱人呢?缺乏自信,一味看重社会舆论附加的标准,跟随潮流,追求不真正属于自我的虚拟身份,往往会适得其反--没能结交好友,获取信任,反倒丢失了独特的个性,更丧失了提升自我素养的意识和精力。真正以诚相待的是将理想抱负与精神高度置于首位,将思想上的投合默契作为相交的基本条件。所以若是一心沉浸于塑造伪人设,即便吸引到了泛泛之交的朋友,也难免失去了真挚的知己,得不偿失。

  但我们不应当仅仅去苛责那些寻求改变的人,更应当思考这其中是否也有社会的责任呢?社会的主流以物质条件为重,反而看轻勤俭、善良、诚信等品质。这是社会存在的问题。物质条件仅是满足生存必要之用的。在我看来,如今大部分去使用“富人材料包”的人并不是不能满足物质生存,仅仅是去追求过剩的价值占有,放弃了精神生活上的高度和品质。另一方面,许多的“道具”中包含的都是豪车豪宅,缺少健康、学习等方面的内容,这也说明了对许多人来说,即使变为了富人,也只不过是享乐而已,不会借自己的丰富物质来保持健康、提升思想境界或是救济贫穷的人。这一点值得整个社会反思。

  人之所以会互相吸引,正是因为对方的个人魅力,即对方与众不同的地方。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思想上丰富浩瀚,见识之广博深邃。不会独立地思考,只会随波逐流的人构成的社会,以金钱权力为核心运作,与以觅食繁衍为宗旨的动物群体有何差别?真善美才是社会追求的最高境界。用健康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物质丰富也不执迷享乐,追求精神品质,在他人需要时毫不犹豫伸出援手,这是社会应当崇尚和追求的真 正的“富人”。

  在这个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改进。但是,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我想人对忠诚、善良、美好的追求是不会改变的。故而我们应当以此来完善我们的生活,而不该滥用科技,蒙蔽彼此。

  所以,揭掉“伪人设”的面罩,活出真实的自我,这才是最引人注 目的名片。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