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鲁迅作品综述(3) 600字高中英语作文

2022-03-15 06:50:22 栏目:高中英语作文 来源:蘑菇文

  在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中,《呐喊》和《彷徨》仍然是被关注的热点。这些小说曾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几十年,现在一般地解读其艺术内涵也许并不困难,重要的在于有所发现。胡尹强的《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发现,《呐喊》、《彷徨》的二十来篇作品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系列小说,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阐释,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铁屋子意象所隐喻的丰富底蕴——鲁迅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宏观把握和感悟。作者以铁屋子意象统摄全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鲁迅对现代中国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李靖国的《〈狂人日记〉重探》发现,狂人形象的反封建并不具备彻底性与不妥协性,但这丝毫不降低作品的思想价值。恰恰相反,鲁迅的忧愤深广,正是通过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者被封建宗法制度强行剥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而致“狂”,进而刻画了传统势力和礼教连“迫害妄想”症患者病发时的种种表现都不容许存在。最后,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系统居然将“狂人”治“愈”,将反封建者驯服为其忠实的维护者与奴才,以此揭示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虚伪与“高明”,从而警示改革者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

  日本学者丸尾常喜的《“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发现,鲁迅小说中有一个“鬼”的形象系列:传统文化“鬼”、民间民俗“鬼”、国民性弊端“鬼”、自身意识到的“鬼”,在这些“鬼”的意象中,《呐喊》和《彷徨》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批判价值。王冰的《鲁迅作品中生命群像的存在主义哲学色彩》以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发现鲁迅作品中有一个“佯狂”、“向死而生”的生命群像。曹书文的《论鲁迅小说创作的家族意蕴》发现,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呐喊》和《彷徨》对女性命运与精神悲剧的关注,对封建家庭叛逆知识分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我国现代家族小说不断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缪军荣的《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发现,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一是旧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其二是愚昧大众“看客”的凶眼,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之感、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解志熙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绪片论》认为,《呐喊》诚然是一部悲愤控诉旧文化、旧礼教,热情鼓吹新文化、新道德的“呐喊”之作,但某些篇章如《故乡》、《社戏》等其实也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旧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与反顾。江业国的《鲁迅笔下阿Q之死的“仪式感”》认为,鲁迅描述阿Q之死的“仪式感”,既是为了在艺术上终结这个“问题人物”,更是为了使“阿Q”彻底成为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辨的艺术符号。

  不少研究鲁迅小说艺术形式的成果也颇具新意。严加炎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发现鲁迅小说是有着多种声音的复调形式,正是这种形式赋予了作品以丰富、多义的美学意蕴。张直心的《神思会通: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审美取向》认为,鲁迅小说创作的成功实践印证了鲁迅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方法并非势不两立,恰恰相反,它蕴涵着集合诸种方法冲突作用力的开阔性。李春林的《鲁迅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也持同样的观点,他特别一反那种认为鲁迅只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观点,提出了“平行”说:“他并未完全抛弃传统现实主义,而又融入了新的‘文学趋势’——现代主义”。

  张箭飞的《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认为,鲁迅小说中的许多章节和段落都契合了变奏、复格段、回旋曲、复调等音乐的旋律结构,具有独特的音乐美。赵卓的《鲁迅心理小说艺术综论》认为,鲁迅的小说大都属于心理小说,它以丰富多彩的心理结构形态和圆熟深刻的心理表现技巧,率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是带动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创作。邹贤尧的《鲁迅小说的先锋性》把鲁迅小说放到今天的后现代文学的语境中,仍然发现了其形式的先锋和前卫:“我们在先锋作家作品中看到的‘叙事实验’、‘语言狂欢’等等,在鲁迅那里就有。鲁迅在现代文学奠基时期发出的声音,抵达遥远的今天,依然清晰而鲜活”。朱寿桐的《〈呐喊〉:叙事的变焦》认为,《呐喊》的叙事方式可分为“宏观叙事”、“中观叙事”和“微观叙事”三种。

  对下层社会不幸者精神状态的批判和鞭挞,基本上建立在鲁迅改良社会、民族进步的宏观视野上,属于“宏观叙事”,体现出的是作者对改造国民性的呐喊:“中观叙事”则指作品将叙述的背景移到比较封闭的、日常的人生场景,将主人公移向一些准“不幸”者,即被抛离了上流社会轨道而直接堕入下流社会的读书人,体现出的是作者对人性善的呼唤;而另外一些作品如《社戏》、《兔和猫》等,则主要是鲁迅自我情感的微波细流的寄托与抒发,属于“微观叙事”。这三种叙事方式共同构成了《呐喊》的“表现的深切”。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鲁迅作品综述(3)

听“疯狂英语”

  今年2月6日是寒假的第四天。晚上6时,我和爸爸、妈妈、婆婆一道乘车到南京林业大学新体育馆内,听了一场精彩的李阳“疯狂英语”专题讲座。

  英语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交际语,在南京的街头随时都能看到各样各色的外国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融入世界的潮流涌动,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而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也成为许多成功人士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现在,我们家也是天天学英语,人人学英语,连婆婆也跟着我学会了“How are you?”、“l am fine,thank you!”李阳老师是“疯狂英语”学习法的创始人,早就蜚声国内外,他今天是专程来南京举办2007年全国大型巡回演讲的。我以前在电视上领略过李阳老师的“疯狂”,不知今天晚上的现场演讲会是怎样的盛况?

  当我们走进林业大学的新体育馆,只见灯火辉煌,气派宏伟,“人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的大红条幅鲜艳夺目,场内座满了来自全市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和家长,还有从上海、常州等地特意赶来的听众,全场有数千人。终于,李阳老师在听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走上讲台开始了演讲。看来,李阳老师平易近人,不慌不忙,而他的演讲又是那样激情澎湃,很会调动现场听众的情绪。对于中小学生只重视英语书面练习和考试,学习“哑巴英语”,李阳老师深恶痛绝。他说,学好英语的关键是“说出来”,准确地说是“大声说出来”——真正把英语作为语言来应用,而不能靠死记硬背几个单词。如何流利、清晰、准确地发音呢?李阳老师总结出英语学习的“三最”法,即最清晰、最大声、最快速(As clearly as possible。 As loudly as possible。 As quickly as possile)。李阳老师不愧是位语言大师,他淋漓尽致演绎着他的“疯狂”英语,他富有热情而又幽默诙谐的语句、生动的肢体语言赢得台下笑声连连,把现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今夜,我们和李阳老师一起疯狂地学习“疯狂英语”。李阳老师上中学时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差点退学,1986年从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博,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之后,李阳老师开始了职业演讲和“疯狂英语”培训生涯,所到之处无不掀起学习英语的狂潮,“疯狂英语”帮助数百万人重塑了学习的信心,开始学会脱口讲出流利的英语,让无数人实现了攻克英语的梦想,也从此使他们的人生与众不同!

  听了李阳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天才”的真义。李阳老师说,“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飞人”刘翔训练时,每天都要比自己的队友多跑两个小时。被誉为“神童”的世界台球冠军丁俊辉,每天训练的时间也都在8个小时以上,即使是在国外参加紧张的比赛期间也不例外。有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举重运动员说得好:“我的双臂能够举起很多东西,但我举不起我曾流出的汗水!”法国安格尔有一句名言:“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我想,“疯狂英语”的本义就是“疯狂”地投入、“疯狂”地听说,从而成就“疯狂”流利、地道的英语!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