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无可厚非的名人效应 600字高中英语作文

2022-03-15 06:50:25 栏目:高中英语作文 来源:蘑菇文

  谈到名人效应,好多人马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然后就开始逐项列举名人效应弊端的一二三四,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名人效应并不见得是件坏事,名人具有不一般的声名效应是一件很正常而且合理的事情,只要人们利用得好,它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我想先讲一个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故事。据说美国有位出版商,手头上积压了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眼看要蚀本,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样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他的意见。总统当然很忙,根本就不愿与他多纠缠,便随便说了一句:“这书不错。”于是这位出版商便大做文章,打出了“总统喜爱的书”的广告,这些书自然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位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于是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便想奚落他,就说道:“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又打出?quot;总统讨厌的书“的旗号,结果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没作任何答复。聪明的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书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被搞得哭笑不得,而这位商人则大发其财,大出风头。

  这则小笑话和我国古代伯乐相马的寓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有个人想卖一匹骏马,可人都不识,于是恳请伯乐前去小视一番。不过一天,马价就翻了十倍。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请名人作广告的实例了。试想没有伯乐的推荐,这匹马再好,也没有什么人真正赏识它,它最终的下场就是同一般劣马为伍,浑浑噩噩终老农场。那位出版商和卖马人可谓善于借势均力敌之人,《荀子·劝学篇》写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除了一些人是由于先天的因素(比如美貌),更多的是离不开个人后天的努力,他/她的成名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其付出努力的肯定。而且在此过程中,社会造就的因素也不可少,所以名人通常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既然名人是众人关注的对象,他/她往往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

  在我看来,名人效应其实就是现代公共关系心理的一种表现,利用名人效应造势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屡见不鲜。各行业的专家权威或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与消费者有着直接的接触,如果通过他人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现身廉洁,对产品进行较为客观公允评价,不做夸大和吹嘘,公众从感情上更容易愿意接受。在生活中名人能引领时尚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

  有人将现在的经济形容为“注意力经济”,尽管这种看法稍微有些信偏颇,但毫无疑问,它还是很形象地揭示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事情;当然,名人的消息除外。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当今社会“名”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在经济领域里,只要加以良好的商业运作,良好的声名作为一种可贵的资源便能直接转化为财富,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名人效应公关促销,乃是现代商战的常用谋略,精明的经营者在公关促销中不但注重借用名人,更为注重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二者的巧妙结全,方能形成夺目之势。比如“李宁”牌运动服为什么在市场上卖得那么火?这中间“李宁”的名字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名人们良好的名声犹如一注强有力的兴奋剂,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名人效应不仅在市场经济领域内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同样也大有作为。往大处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名人效应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性的角色,它直接为我们树立了好的示范作用。往小处讲,名人效应也程度不一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旅游景点便是与名人效应紧密相连的一个例子。古人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哪里有什么“仙”、有什么“龙”?它无非是说自然景观需要人文景观的借助和衬托,然后才能相得益彰,而这个人文景观历来是与不同时代的名人效应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这些地方流连忘返多多少少不正是因为名人效应使然吗?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自从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于此写了不少传诵千古的名篇杰作之后,人们便在这里建立了杜甫草堂,从此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人们常常来此凭吊诗人,这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旅游胜地,带动了成都市的繁荣。再比如绍兴的妩媚秀丽的景色固然可以倾倒古今中外的游客,但试想一不,如果这里没了沈园中陆游与唐婉儿令人肝肠寸断的题诗壁,没有了鲁迅生活玩耍过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这些绝对是属于名人效应的东西,绍兴名城还成之为绍兴名城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很明显的。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各种名人效应的现象中,也有不少问题,像言语不实,金钱导向等等的问题,但我深信,只要名人自珍自重,将其名声在正当的领域合理运用,再加上众多百姓和媒体的监督,这些不好的现象一定会有所必观的。那些种种“借名”招摇的失实宣传或者不好的言行,会很容易诱发公众不信任心态,最终损害的还是名人自身。

  一言以蔽之,名人效应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和资本,我们应加以引导和良好地利用,因为名人毕竟不多,名人效应本身无可厚非。

无可厚非的名人效应

戏说韩寒

  我叫韩冷,别名韩小金。有点似曾相识是么?这不奇怪。我的父亲叫韩寒,别名韩大金,他可是跨世纪的名人,部分中学生一度时期崇拜的偶像,其17岁发表的《三重门》……噢,不必说了,你们记起来了,这就好。

  我父亲让我叫韩冷,我没多大意见,可人前人后地叫我韩小金,我太有意见了,简直要当一回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明摆着的,干吧你叫“大金”,我只配叫“小金”。

  噢,他的《杯中窥人》得了首届新概念一等奖,我的《马上观天》得了第20届新概念一等奖。他得一等奖时17岁,读高一;我得一等奖时13岁,读初一。

  还有些话我就不便说了。他读高一时数理化成绩徘徊在30分上下,留了两次级都不行,最后征得爷爷的同意退学了。我进入高一后的数理化成绩如发酵的面团看着往上长,比初中时更好,幸亏我没中他的毒。他曾说过: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

  还有个发现我不敢跟父亲说。《三重门》的林雨翔也许正是父亲青春的影子,由此我揣测父亲早恋,他在中学生活中真的恋过沈溪儿、Susan等。报载,2000年10月14日,韩寒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签名售书,有个小记者采访他——

  问:对早恋怎么看?

  答:这应该举双手赞成。(笑)……谁也管不了,人权问题。韩寒着黑外套,长发遮住一只眼,理直气壮地说。

  据说当时会场响起了一次最热烈的掌声。

  早恋难么?朦胧浪漫的岁月中,追我的女孩子大有人在,有温顺如沈溪儿的,有聪颖如Susan的,可我不想跟她们“拍拖”。上个世纪末,北大中文系硕士究生余杰在《薄酒与丑妻》中说:“美丽的女子远远地走过,行走的风景夺人的魂魄。多情是一把对准自己心窝的刀,伤的只能是自己。”这段文字,不知韩冷的父亲--韩寒读过没有。受余杰的影响,我的最低理想是北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要考北大研究生先要考上与北大齐名的大学,要考上与北大齐名的大学先要攒足足够的高考分,要攒足足够的高考分先要学好数理化,于是我哪有闲功夫去“君子好逑”。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纠结体,我选择了从批判走向建设之路。进攻,进攻,进攻,我竟尝到了应试的几丝甘甜。再者,就凭中国稍有点脸蛋的女孩儿一个个流向国外,我也要为祖国争口气,我要引进一个美国的或西欧的女孩,这样亦便于进行东西方文化交流。

  我还有胜过我父亲的地方。我父亲的小说确实写得不错,当年北大曹文轩教授对他的评点中肯而精彩,可他也许不会写诗,或者写出的诗灰调子,这就不如我了。请原谅我/背叛了你的模式/……我不能走在你的面前生活/你也无法阻拦钟声了在黎明回响。瞧,我的诗写得不错吗嘛!与贤师汪国真前辈的诗一脉相承。

  我固然讨厌父亲叫我韩小金,实际上也很讨厌“韩冷”。我想把身份证上的姓名改成“韩金”,相信父亲及父亲的父亲均不会反对吧!大家以后看到“韩金”时若角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我就十二分的涕零了。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