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红樱桃绿芭蕉》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6:07: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认识范婉,实在很偶然。今年盛夏,《苏州日报》吴靖宇兄引一女子来见我,说是他的作者,要将其所写文字结集出版,请我玉成其书。

夜读范婉的书稿,意外发现其字里行间透溢出姑苏女子特有的文学天赋,写人状物,娓娓道来,取舍得体;描景抒情,才情横溢,婉丽喜人。一个并非以文字为生的女子,能写到这个地步,想来范婉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苏州自古地灵人杰,小河流水,亭台楼阁,本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清代状元300多人,江苏占其一半;江苏状元中,苏州又占了半壁江山。状元不等同才子,但要考入三甲,书是一定读了不少的,一个人在墨香之间徘徊久了,自然会滋生出才情。通过范婉的文字,我也依稀看到了姑苏才女的情韵。以其文字观之,知其个性品行。一是她性喜自由,好读书又好书画琴棋,举止与思绪皆无拘无束,向往闲云野鹤的日子,那境界与追名逐利之徒相异,委实便是才子的境界。二是其文字无世俗气,无市侩味,触景生情之间,信手拈来才是好文章。范婉其人,多情善感。多情于沧桑变迁,善感于花开花落,大到名山大川,小至风花雪月,她皆能突发奇想,妙语如珠,虽非篇篇锦绣文字,亦为肺腑之言,时有独具慧眼之见。此可喜可贺也。

与范婉只匆匆见过两次,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她的文字之间,她自称只是一个寻常女子,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灵,风吹草动,月落乌啼皆牵动她细腻的目光,撩起她波澜起伏的思绪。她本是想学画的,但后来却走了另一条与艺术无关的道,其令尊大概是觉得自古搞艺术的人的道路太坎坷了。但她醉入书香,好学不倦,外表文静雅致,内心却很热烈,有一种不向命运服输的气概。是书让她神游四海,目极五洲。38年的岁月终于磨炼出她自然率真的顽皮性格和清新随和的举止风度。以她的个性而言,她与这个世俗的社会有点不合拍,与这个混浊的世界也难以相融。但人生的经验让她坦然面对一切。初看范婉,有点朱淑真、李清照的情韵,又有点董小宛、柳如是的影子,这不仅是指她的才气,而更重要的是她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她虽未伶牙俐齿,却亦不甘人云亦云。再看范婉,与现代才女林徽音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她生于江南,长在姑苏。倒底还是多了一点姑苏女子的柔情。

文学是一座山,愿她从山脚下努力起,从而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之美,岂不如此。

《红樱桃绿芭蕉》读后感

读后感芭蕉红樱桃

《遍地枭雄》读后感

到了第67页,即小说的第五节,故事才真正开始。而在这之前,王安忆不过是在叙述——她叙述了一个叫韩燕来的人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青涩男子的过程。韩燕来生活在上海市郊一个普通的失地农民家庭,从小受父母和姐姐宠爱,读完高中,无所事事,进了一家日资蔬菜公司做事,因忍受不了机械单调的工作而辞职,又进了一家小型服装厂,没干多久却遇上了工厂倒闭。最后,他在姐姐的资助下学了汽车驾驶,成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的经历,不过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而已,尽管其间有梦想、喜悦、慌乱、疼痛,却也是韩燕来这个长相秀气甚至带有女性气息的小伙子的庸常人生。

对于小说家王安忆来说,这一段叙述是极其必要的,它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脱离常规的欲望,韩燕来也不例外。因此,那个喧闹的忙碌的上海圣诞之夜,命运给韩燕来提供了契机,他遇上了大王、二王和三王。当然,最初的相遇只是一场普通的劫车事件,那三个与韩燕来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坐上了他的车,并且劫持了他。故事由此开始。

在经历短暂的恐慌之后,韩燕来脱胎换骨,成了毛豆。他数次放弃了可以报警、逃脱的机会,反而匪夷所思地在劫匪卖了桑塔纳之后怀揣分得的卖车款,跟着他们踏上了“游历”之路,并一起经历了再劫车和杀人,最后躲到了大王老家一处深山里废弃的钨矿,直到被警方抓获。

在这样的“游历”中,毛豆获得了什么呢?除了速度和危险,更是自由,用王安忆的话说就是“天真的快乐”。这种快乐其实寄托了作家的某种怀念——在小说中,王安忆把它说成是源于农耕时代。而对于毛豆来说,那样的时代因为随着邻近都市的村庄被征用而一去不复返,工业文明的喧嚣热闹让毛豆们无所适从,生活开始进入了一种冰冷的秩序之中,常态生活将按规律进行下去,一切都可以预知,人的快乐已被赋予了条件。因此,当韩燕来遇上了大王们而成为毛豆,看似荒诞不经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契合了毛豆的欲望与天性。更重要的,在这样的获得中,毛豆还不可思议地成熟了起来,身体的,语言的,思想的,由一个习惯依附他人的女性化人物成长为一个具有男子气慨的人。

毛豆遇到了大王们,他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凭空提起,让他悬空,与正常的生活脱离,进入一种失重状态。“悬虚中显现”,王安忆在小说的后记中这样说,她说的是写作小说这件事,但我觉得,她说的就是毛豆,甚至是大王们。对于毛豆他们来说,悬虚中显现的是风吹过后的沙,是事实与人性的真相。而对于作家来说,悬虚中显现的,则是一种充满深情的人文关怀,一种挽留与拯救。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