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遍地枭雄》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6:07: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到了第67页,即小说的第五节,故事才真正开始。而在这之前,王安忆不过是在叙述——她叙述了一个叫韩燕来的人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青涩男子的过程。韩燕来生活在上海市郊一个普通的失地农民家庭,从小受父母和姐姐宠爱,读完高中,无所事事,进了一家日资蔬菜公司做事,因忍受不了机械单调的工作而辞职,又进了一家小型服装厂,没干多久却遇上了工厂倒闭。最后,他在姐姐的资助下学了汽车驾驶,成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的经历,不过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而已,尽管其间有梦想、喜悦、慌乱、疼痛,却也是韩燕来这个长相秀气甚至带有女性气息的小伙子的庸常人生。

对于小说家王安忆来说,这一段叙述是极其必要的,它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脱离常规的欲望,韩燕来也不例外。因此,那个喧闹的忙碌的上海圣诞之夜,命运给韩燕来提供了契机,他遇上了大王、二王和三王。当然,最初的相遇只是一场普通的劫车事件,那三个与韩燕来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坐上了他的车,并且劫持了他。故事由此开始。

在经历短暂的恐慌之后,韩燕来脱胎换骨,成了毛豆。他数次放弃了可以报警、逃脱的机会,反而匪夷所思地在劫匪卖了桑塔纳之后怀揣分得的卖车款,跟着他们踏上了“游历”之路,并一起经历了再劫车和杀人,最后躲到了大王老家一处深山里废弃的钨矿,直到被警方抓获。

在这样的“游历”中,毛豆获得了什么呢?除了速度和危险,更是自由,用王安忆的话说就是“天真的快乐”。这种快乐其实寄托了作家的某种怀念——在小说中,王安忆把它说成是源于农耕时代。而对于毛豆来说,那样的时代因为随着邻近都市的村庄被征用而一去不复返,工业文明的喧嚣热闹让毛豆们无所适从,生活开始进入了一种冰冷的秩序之中,常态生活将按规律进行下去,一切都可以预知,人的快乐已被赋予了条件。因此,当韩燕来遇上了大王们而成为毛豆,看似荒诞不经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契合了毛豆的欲望与天性。更重要的,在这样的获得中,毛豆还不可思议地成熟了起来,身体的,语言的,思想的,由一个习惯依附他人的女性化人物成长为一个具有男子气慨的人。

毛豆遇到了大王们,他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凭空提起,让他悬空,与正常的生活脱离,进入一种失重状态。“悬虚中显现”,王安忆在小说的后记中这样说,她说的是写作小说这件事,但我觉得,她说的就是毛豆,甚至是大王们。对于毛豆他们来说,悬虚中显现的是风吹过后的沙,是事实与人性的真相。而对于作家来说,悬虚中显现的,则是一种充满深情的人文关怀,一种挽留与拯救。

《遍地枭雄》读后感

枭雄读后感遍地

《从一万到百万要多久》读后感

一个从来没有写过小说的人、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一个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人、一个循规蹈矩行为规范从表面上读不到浪漫的人,竟一下子就写出一部叫做《从一万到百万要多久》的长篇小说。作者渔火者不曾想过在这个年纪、在小说这么不景气的时候还去做作家梦。他有了一些想写的东西,便在网上发泄,结果是被天南地北的网友逼着往下写,且跟贴者越来越多,数以万计。这样渔火者就不得不向网友负责了,不得不考虑要向作家看齐了。我和渔火者同事多年,他怕自己真做作家没把握,一定要我去网上找他的文章读一段,看像不像小说。我不上网,家里电脑有一台,只是个写字的本子罢了,我不知怎么去找他的文章。为此我请人给我申请了个免费邮箱,让他弄一段到我的邮箱里来。

当我才读到一段,我就武断地认定这是好小说。是没有小说概念束缚的人才能写出来的小说。也就一段,让我看到了小说林子里的一个全新的景致。欣喜之余,我怕我因与渔火者是同事而感情用事,当即便去翻电话号码本,想找一个好编辑看看,想验证一下我的看法是否偏颇。其时天色已晚,觉得找年轻编辑好。本子从头往后翻,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小说编辑龙冬最先跃入眼帘,正好此君爱熬夜。电话接通了。以后的事便是他们之间的事。龙冬马上便盯住了渔火者,其时约是乙酉仲春,渔火者还在一段段给网友讲故事。中青社很是看好,自盯上作者到书出来,不到半年光景。

渔火者写小说,连走捷径——处女作是长长的,出版社是大大的,出书是快快的。渔火者从小说的“一万”猛的一下赚到“百万”。

书名是窗口,《从一万到百万要多久》,不似小说标题更似小说标题,是个打破了方圆规矩的窗口,是会吸引着阅读者不由自主要往内面探头的窗口。

渔火者是个不好动的人,可以和年轻人一样整天趴在电脑上。于是研究股市也成必然,日久打磨成专家也是必然。这本小说以“股”为线串故事,竟撩得诸多网友差不多要寄钱委托他炒股。看来今后的小说,有此等极为专业的社会生活作料的渗透,将会更具有时代特征,成为武装小说的更加鲜活的景致。看来许多为小说而小说的小说将会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寂寞。

四十几岁才写小说有四十几岁的好处,渔火者比年轻人多出许多对世事的观察、剖析和把握,因而书中人的百般表演和矛盾,便显得纷繁复杂有重量,处理安排也能具备成年人的沉稳得体,足可令人回味咀嚼。小说不管如何玩,这份景致不能玩,是压台的东西。

当初龙冬初读渔火者的小说,问我:作者是不是才二十多岁。龙冬的判断来自渔火者的语言。我当初之所以能将渔火者的初稿看下去,也全是叙述语言的引诱。我至今说不出这是怎样的语言,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经验中的通常意义上的小说语言;是语言年龄中活泼青春有如二十多岁却又滤去了火性的语言;是不按套路出拳却能打败武林高手的语言。而就是这样一种无章法可言的语言,将一个十几万字的故事讲得起伏有致,妙味横生。当初渔火者只要一天不写,等着看的网友便急。

掩卷之余,再想,感慨是:小说也能这么写呵;小说并不是如人所言边缘了呵不景气了呵,还有无穷无尽的好景致和好风光有待我等去找寻呢;渔火者现象说明,知识经济时代,小说不再是小说家的专利,60岁80岁做小说新郎都不会成为奇事,而这才是中国小说最壮美的景致。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