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迎奥运促和谐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6:06: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迎奥运促和谐》共有读后感范文三篇:
范文一:
我非常喜欢《迎奥运  促和谐》这本书。它是省上批发下来的,是小学中高年级读本,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作好准备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着本书里有很多关于奥运的知识。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各项比赛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一场悲剧发生了。在自行车比赛的途中,詹森突然倒在地上,等抢救队赶到时,医生说:“他已经死了。”后来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药叫“兴奋剂”。而这个高科技怪物正在挑战着奥林匹克的“公正”原则。一些人因使用兴奋剂而取得好成绩。但兴奋剂对人的身体有很大危害兴奋剂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他会使运动员暴躁易怒、身体虚弱、发育变态、心脏痉挛,以至猝死对竞技运动失去信心等等。后来国际奥组委决定和兴奋剂做斗争,斗争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针对兴奋剂主要是刺激剂和麻醉剂。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没,主要是类固醇。20世纪到80年代后,主要是内源性激素。终于2003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拒绝了兴奋剂。
    眼看2008年奥运会即将到来,大家都很期待,这场盛宴我们都希望这场运动会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顺利召开;同时也希望中国健儿们能多得几枚金牌,让中国的体育事业更加繁荣富强。                                     
作者: 清姜小学 四年级(1)班 杨 婧 昕
『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范文二:
最近,老师发了本《迎奥运  促和谐》,国庆节放假这几天,我就抓紧时间看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奥运会的来历与原因,和一些奥运会项目,而且还写了在我们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奖的运动员的一些事迹,最后写了我闪北京申奥成功,准备奥运会的一些情况。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运动员的那一部分。因为那些运动员都是那么的顽强,经历无数次磨难,仍然坚持不动摇。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邓亚平更是令我敬佩!她曾先后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而且她是学历最高的运动员。邓亚平的乒乓球生涯一开始并不顺利,曾被省队认为身材矮小,因此而退了回来。虽然她在此之前获得了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单打冠军,但别人还是认为她没有发展前途。她没有灰心,又参加了郑州市市队。终于,她以自己优秀的成绩排除了别人的偏见,成为女子乒乓球世界第一人。

邓亚平坚强不屈,坚决奋斗不灰心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作者:qingniao

范文三:
我读了《迎奥运,促和谐》这本书之后学到了许多知识,序里面的准备好了吗?走向奥运!向我们提出在迎接和参与奥运会的日子里,我们将要经历什么?我们将要呈现什么?我们将要学习什么?
2001年7月13日,这是个全中国人都欢呼雀跃的日子,因为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12次全会,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22时08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郑重宣布: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林匹克运会的主办资格! 在这一刻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息,都是那样的激动万分!因为要举办奥运会的基本条件是:国际交通便利等一系列优越的条件.这证明了中国经过不断努力已经登上了一层高峰,正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同一

奥林匹克是多么神奇的名字。它能把我们这个星球上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集中在自己的旗帜下,通过体育竞技,形成一个呼唤和平、传递友谊、提倡平等、主张公正、追求进步、共同参与、相互关爱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象征着生
命,象征着青春,象征着美丽。让我们一起观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2008吧!

2页,当前第1页1

迎奥运促和谐读后感

读后感和谐迎奥运

何大草小说《我的左脸》读后感

何大草是一个拥有内在忧郁气质的小说家,在成都东郊狮子山麓某些傍晚的林荫道下,我偶尔会与他不期而遇。那时,我们便会一同散一小会儿步,通常是从新松苑随意走到第七教学楼,再绕回桂苑。桂苑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教师宿舍区,我与大草都住在那里。因此,每当看到大草作品的最后落款“某年某月写于桂苑”,我总会会心一笑。

同样令我会心一笑的还有大草作品中的很多地名。比如《刀子和刀子》中的“东郊工业区”、“南桥”,又比如《我的左脸》中“凤凰山”、“驷马巷”。它们似是而非地与成都确切的地名遥相对应,却又并不等同。《我的左脸》显然是发生在成都的故事,何大草显然不避讳成都这座城市。一个作家,反复书写自己所居住的狭小区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一如哈代一生反复临摹的,始终是萨默塞特郡以东、巴斯以南的英国乡间。但是,在《我的左脸》里,成都只是个代词,与时下某些刻意强调城市特色、突出地域风格的所谓“成都派小说”、“武汉派小说”、“海派小说”、“新京味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何大草从来没有将成都特殊化或者拔高。我相信他的头脑里也绝不会有诸如“越是地区化的便越是国际化的”这一类教条,因为那些教条总是太实用主义了,而《我的左脸》里,何大草仅仅在写着他曾经熟悉的生活而已,动机的单纯导致作品的纯净,一个高明的作家是不会过于实际的。

然而,或许是出于作家天生的不安全感,《我的左脸》里的生活却又是被似是而非化了的。以至于同样居住于成都多年的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却总像在此岸遥望彼岸。而随着对《我的左脸》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感到作者在写作之时,其实也是在此岸遥望彼岸的,或者说,何大草是在成都遥望成都。

我得承认,通过《我的左脸》真假难辨的虚构,赋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平凡城市以更高的意义。对一些在成都也许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的描述,使我感到自己关于这座城市的回忆是如此真实。我想这就是小说的意义。什么是更有重量的和不虚妄的?是我的真实回忆还是《我的左脸》这部小说?部分因为这部小说的出现,使这个问题混淆不清。但恰恰是这种混淆,才让我觉得对真实生活的记忆富有意义。只有在虚构的掺合下,我们的回忆才不再是技术性的。回忆本身成为一种叙述的冲动,在回忆中,我们离开短暂的肉身,离开尘世的忧伤,这便是在此岸遥望彼岸的价值所在。

但是,《我的左脸》里的此岸与彼岸绝不仅仅关乎成都。它更多的是站在成年的此岸对少年阶段的彼岸的遥望。

在何大草笔下,持之以恒地虚构了一个世界,那就是“泡桐树中学”。何大草一再地将世界灰色的一面剥皮剔骨,搭建出一座令人心悸的“泡桐树中学”。我注意到在他的上一部长篇小说《刀子和刀子》中,这个学校就出现了。到了《我的左脸》,它依旧是小说中主要角色们的主要栖身之地。然而这不是海德格尔所言“诗意的栖居”,这座“泡桐树中学”里充满肮脏、丑陋、残暴、争斗、挣扎,一如我们的世界。也可以说,“泡桐树中学”便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或者一个镜像。

有趣之处在于,津津有味地一再书写这中学生世界的作家何大草,却已人到中年。这就使他对“泡桐树中学”的书写,必然地站在成年的此岸。唯其如此,距离产生冷静,他对少年彼岸的遥望,带有一种罕见的平和与冷酷。这种罕见的品质是诸如韩寒、郭敬明等“少年作家”们因年龄和阅历所不可能具备的。它使《我的左脸》远远超脱了所谓“成长题材”等陈词滥调,直抵一个少年人成长史中最隐蔽的心灵禁地。因此又可以说,《我的左脸》是在成长的此岸,遥望心灵的彼岸。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