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向解放军学习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6:04: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读了《向解放军学习》一书后,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使我受益非浅

向解放军学习,曾是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号。现在重提这句口号,主要缘于解放军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组织,始终高举为人民服务这面大旗,坚定信念不动摇;始终保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军队。世界企业100余年的管理实践证明,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企业最好的榜样,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有许多出自解放军,他们用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创建了中国最有效率的企业。

心有多宽广、事业就有多大,创造财富的过程同样如此。

富民强国,是多少代中国人的共同使命和目标。

为人民服务是解放军的宗旨。

使命和宗旨是组织的DNA;是组织生存的核心和基础,需要确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

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在内的任何一个领导人,都希望自己的部下和成员具有“忠诚、服从、完成”的品质。

忠诚:是对组织要始终不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组织。

服从:组织成员要下级服从上级,服从董事会的领导。

完成:要有能够千方百计创造完成任务的能力,仅有忠诚、勇敢、服从是不够的,要具有独立完成的能力。

服从是军队的天职,更是解放军这个组织具有效率的基础和前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能自觉遵守组织规定的士兵,是不可能当上将军的,服从命令听指挥,不仅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服从就是在执行中不问为什么,只想怎么干,服从无条件,不讲价钱,不问为什么,只有集中精力考虑怎么样完成。

一个好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机会,这样的企业,员工自然会用业绩与忠诚回报组织。

一个企业,需要有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邱少云式的员工和忠诚于事业的雷锋式员工,这样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

向解放军学习,企业上下唱响“我是一个兵”。对企业所有者来说,要永远用创业心态经营管理企业,对职业经理人来说,要时时懂得尊重企业的所有者老板。

企业的建立是人们通过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完成单个人、家庭、组织所无力完成的财富创造的活动,给所有参与企业者、投资者、股东、雇员、管理者以及社会予以回报,是企业的责任之一。

一个没有物质回报,忽视员工物质利益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企业;一个不能与员工分享企业成果的企业是注定做不大,走不远的企业。投资者办企业是为赢利,员工进入企业是为了获取报酬,来实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薪酬,员工则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体力、智力回报企业,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二者良性互动。

企业的成长需要员工分享,让企业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快乐,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础,成员与组织共赢,是组织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激励机制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激励手段是灵活多样,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

激励机制如同挂在树上的果子,果子的高度只有让摘果子的人跳一跳,就能够摘到的时候,才具有吸引力,我们应当让大多数人都能摘到树上的果子,起到激励作用。

一是要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念,企业需要敢于舍身堵炮眼的黄继光式的员工,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二是企业竞争如同打仗,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谁能够胜利,完全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五分钟,在市场竞争中,大多数时间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

三是培养敢于“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拿破仑在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拿破仑一看河面并不宽水不深,端着猎枪对落水者说:“你若不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男孩见求救无效,却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共2页,当前第1页1

向解放军学习读后感

读后感解放军学习

士兵突击读后感2篇

最近家里,班级里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电视里连续滚动播出的《士兵突击》,我看这个节目从消遣到上瘾,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只要电视里有“三多”出现,看他准没错。我还买了书,为了过瘾,就连台词都背出来了。我觉得无论是书还是电视都很好看,特别是当我想起“多多”露出满口白牙,龇牙咧嘴笑时,我自己也禁不住大声笑出声来。

  一天,当我合上《士兵突击》的时候,恍惚觉得这似乎是我小时侯就听过的故事——《愚公移山》。

  戏剧的开头是史班长招兵,让我们认识了长相矮小,五官几乎没什么可取之处的傻傻的“三多”,胆小的他常被老子打得抱头鼠窜;另一个是成才,在众多考生中,成才是英俊潇洒的“神童”,被人们羡慕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强烈对比的两个角色似乎就是“愚公”和“智叟”。有趣的是这两个人最终都被史班长这位“伯乐”相中了。

  “愚公”的命运在下火车时被第二个“智叟”——连长下了定义,“举手投降”绝不能成为钢七连的兵,从此便把他分去无人问津的五班。这里可以看到荒漠,常年荒漠生活似乎能把人的精神化成沙土……日复一日老魏和薛林打桥牌,李梦写小说,“着迷”的背后是空虚,是长年累月的虚度光阴,就连马班长这样的模范也加入了打桥牌大军。而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无聊中许三多这个愚公却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竟然开始了筑路的“浩大工程”,这位“愚公”作出了“智叟”们觉得可笑荒诞的搬石头“把戏”,智叟们对他不屑一顾,却又因不平衡而嘲讽,攻击,漫骂他,可他却露出大白牙咧嘴笑着搬石头,一块一块,一锹一锹,他是那样的乐观,又是那样的满足,看到这儿,我甚至为他的“愚”感到可怜可悲,难道这就是愚公吗?在人们难以置信的漫长的日日夜夜,这个“愚公”在荒漠上,竟然筑起一条五彩大道,这令“智叟”们膛目结舌,又令所有的人为之感动,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大智若愚,原来就是从这里来的,远大的理想,目标,应该就像愚公这样,兢兢业业,平凡而又刻苦地日积月累。好高务远,不切实际,自以为是,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到这时,我觉得卑微矮小的他变得如此高大,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三多没有丝毫浮跨和自傲。他是金子,就会闪光,是金子总会被发现。终于这颗被埋没的金子被挖掘了,在充满争议中,再次踏入钢七连的大门,而史班长这位“伯乐”不仅“识马”,更是用身心去“养马”。在他精心的调养下,三多这匹“笨马”用三百三十三个腹部饶杠,狙击第二,实战演习中智擒A中校的精彩表现,初现“千里马”的雏形。第二个伯乐——袁朗,再一次让三多得到升华,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钢铁战士。

  《士兵突击》描写的是黄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顽强执着,“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对亲人的爱,对战友的爱,使“他做每一件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这不正是愚公移山的真实写照吗?

  中国的兵,中国的魂!!


终于用最短的时间看完了《士兵突击》这部连续剧,情节很吸引我,但更吸引我并让我为之深深思考的却是这部连续剧的主人公----许三多。  
许三多的形象不同以往电影电视里塑造的军人形象,或高大威猛,或勇往直前,或足智多谋,或掌握最新的高科技知识,等等。恰恰相反,许三多甚至在许多地方都不具备传统的军人气质。即使当全剧结束时,他仍然是那个朴实的样子,脱掉军装,拿起锄头,谁也不会怀疑他是个农民。 但不要忘了,中国军队,长期以来,其组成主要成份,就是象许三多这样的农民出身的战士。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塑造了中国军队攻必取,战必胜,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是他们打出了军威、国威。他们的形象,才是中国军人的标准形象。    共2页,当前第1页1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