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三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5:57: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论语读后感

孔子有点小心眼。一天,孔子正在上课,一个青年闯进来,拿着宝剑舞了一阵,剑锋好几次逼近孔子,孔子动也不动。后来孔子收了这个青年做学生,他就是子路。但是孔子时不时会让子路难堪。比如说,子路、公西华、冉有、曾皙侍坐那一次,子路说了自己的理想,却落了个“夫子哂之”的下场。还有一次,闵子、子路、冉有、子贡围在孔子身边。子路看上去刚强英武,其他人则温和正直,安详从容,孔子就说:“像子路那样,是不得好死的样子。”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三

论语读后感二十三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一、写在前面的话
邓小平,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的另一位历史巨人,于1997年2月19日离开了他所至爱的中国人民。
建党八十周年之前,怀着对他的爱戴和崇敬,我们又次学习了他的著作。
每读小平同志的著作,先不论其它,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内在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
顺便联想到这些年来拜读某些精英之作,常令我有云山雾罩之感:硬着头皮读下来,却始终不晓得他们在自己的“语境”中、用他们的“话语”“解析”着什么东西。我当然不敢非议人家思想的精深,更不敢怀疑人家是否在用晦涩的语言来掩盖其贫乏的思想,只能抱怨自己没有学好“土中文”、“洋中文”、包括理论。所以,比较起来,还是愿意研读、学习类似小平同志那样的文章。
说远了。回到正题。
二、关于“猫论”和“摸论”
小平理论的伟大价值,今天已可见一斑;也许可以断言,时间将会使她更加伟大。
有人说,小平理论概而言之有两个基本点:
一曰“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二曰“摸论”:摸着石头过河。
此说也许有“戏说”之嫌;而且,这个“两论”在《文选》中也是没有文字可考的。然而我却觉得,“两论”的说法倒也颇堪玩味:琢磨一下,《文选》中的不少文章,确实很有点“两论”思想,或者说,与“两论”思路是暗合的。这里不妨举两个例子。
(一)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恕不一一援引出处,下同)试想,如果我们把那个“老鼠”定义为这“三个有利于”,上述论述背后的精神,不就很有点“猫论”的味道吗?
(二)“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个发明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在对某些问题还未能达成足够一致的时候,就先干起来。从理论上讲,唯有指导我们实践的思想、理论、政策、办法是正确无误的真理,才能使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然而,真理的获得却非一蹴而就。
我们必须承认: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争论必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不争论可能会有碍于我们获得真理,由此,不争论就有可能使我们走弯路、买教训。
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即使经过漫长的争论,也不一定能够达成一致;即使达成一致,这个“一致”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理。
那怎么办?
小平同志的解决办法是:不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当然,对于前提,小平同志也是同样强调的:“看准了的”。至此我们看到,这个“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是如此”的不争论,不也很有点“摸论”的影子吗?
以上论述,决不是把小平理论庸俗化。反而,我则感到,躲在这个“两论”背后的,也许是小平同志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多年的实践感受。比如“猫论”,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再如“摸论”,也许就是对党史上数次路线斗争、尤其是“文革”灾难的痛定思痛。
溶伟大于平常、化深刻为通俗,非顶尖高手不能,平庸之辈自然更是望尘莫及。
三、单论“摸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认为这些成就是各种力量结成的一个合力的总结果,那么,“摸着石头过河”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力。
试想:假如我们在79年的时候,放开去争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经典理论、是否符合这个符合那个,却不去先大胆地闯一下----推行这种政策----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肯定三点:第一,这种争论至今未果;第二,后来的其他改革方略及其带来的成就便不会取得;第三,就不会有哪些成就所带来的社会条件之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等思想观念。
如若没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而且,这个互动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轨道上展开的,新世纪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共4页,当前第1页1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